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紫云英还田方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及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明紫云英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选择合理的还田方式,通过定位试验进行了全层翻耕紫云英覆盖、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和全层翻耕紫云英不还田3种方法对烟草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和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烟草生育期内,好气性细菌数量呈现前期急速下降,中期缓慢上升,后期稍微波动的趋势,深埋处理都略高于覆盖处理;真菌数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紫云英覆盖前期可显著增加真菌数量,深埋对真菌数量影响不大;放线菌数量紫云英还田处理呈现前期下降,中期急速上升,后期缓慢上升的趋势。土壤微生物活度则先下降再持续上升,至烟草成熟期,紫云英覆盖紫云英深埋不还田。土壤纤维素酶活性以旺长期为分界点,表现为前期增加、后期下降的特点,紫云英还田高于不还田;土壤脲酶活性呈现先迅速下降,再缓慢上升,再急速上升的趋势,以紫云英深埋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土壤蛋白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烟草生育期的变化不大,都表现为早期稍微下降,以后趋于平缓,以紫云英深埋的酶活性较高。土壤生物学综合评价表明,采用全层翻耕紫云英深埋(1500kg/667m2)更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2.
室内药剂交替使用对西花蓟马抗药性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单独使用毒死蜱、多杀菌素和两种农药交替使用连续处理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18代,采用浸渍法从第6至第18代每隔2世代测定3个汰选种群对毒死蜱和多杀菌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毒死蜱和多杀菌素交替汰选种群比单一药剂连续汰选种群抗性上升趋势缓慢,F18代时交替使用汰选种群对毒死蜱和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0.89倍和17.19倍,而毒死蜱单一汰选种群对毒死蜱的抗性倍数达到24.19倍,多杀菌素单一汰选种群对多杀菌素的抗性倍数达到20.78倍.因此,交替或轮换使用药剂可以延缓西花蓟马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保护性耕作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概述了覆盖耕作、少耕、免耕和轮耕轮作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认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配套合适的施肥除草制度,可以使土壤微生物数量、活性等保持较高水平,并能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达到高产、高效、低耗、保护环境及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白芨种子高效实用的组织培养技术体系,以紫花大种白芨成熟未开裂蒴果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表面清洁后,在5%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15 min,之后将种子接种于萌发培养基,配方为MS+6-BA(1.0 mg·L~(-1))。种子萌发并形成绿色原球茎即可转入幼苗营养生长培养基,配方为MS+6-BA(2.0 mg·L~(-1))+NAA(0.5 mg·L~(-1))。幼苗生长到3 cm以上时,接入生根培养基中,配方为1/2MS+6-BA(0.1 mg·L~(-1))+NAA(0.5 mg·L~(-1))。待其根系长度达到1 cm后,可进行炼苗移栽。  相似文献   
5.
6.
 CaSn 基因是在辣椒(Capsicum annuum)‘Santaka’中发现的新型抗菌肽Snakin 家族基因。 通过RT-PCR,将CaSn 基因从辣椒中分离并构建到pBI-121 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EHA105 介导转 化白肋烟(Nicotiana tabacum‘White burley’),筛选到10 个独立的转基因株系,并对T1 代植株进行抗 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鉴定及靶标基因表达分析。结果表明CaSn 已转入白肋烟,能够进 行超量表达,并且转CaSn 基因白肋烟上的根结数量比转空载体对照和非转基因对照减少70%,同时不同 转基因烟草株系间对南方根结线虫的抗性也存在着一定差别。通过试验证明了辣椒中的抗菌肽基因CaSn 具有抗南方根结线虫作用,对于植物抗线虫资源的挖掘及利用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镰刀菌属真菌能产生多种色素,色素功能具有多样性。为充分挖掘镰刀菌属的色素资源,研究了温度、光照条件和培养基pH值3种因素对非致病尖孢镰刀菌1262菌株和尖孢镰刀菌粘团专化型1号生理小种Foc-am菌株产色素的影响。结果显示,在pH7的培养基上培养时,1262菌株可产生紫红色色素,在pH7的培养基上培养时,1262菌株产生少量或者不产生色素。培养温度和光照条件对1262菌株色素的产生影响不大;尖孢镰刀菌甘蓝专化型菌株Foc-am,黑暗条件下不产生色素,光照下可产生橙色色素,而培养基的pH值和温度对其色素的产生影响不大。结果说明,尖孢镰刀菌的不同种产色素条件有差异,改变培养条件可使不产色素的镰刀菌产生色素,这为寻找新的色素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用于菌根苗接种的高质量红汁乳菇菌株,为提高红汁乳菇产量提供支持。【方法】以10个红汁乳菇菌株(JH1、JH2、JH4、JH5、JH7、JH8、JH10、JH11、JH12、JH13)为研究对象,将菌株分别在PDA和BAF培养基上培养后,测定菌株生长势指标(菌丝生长速度、菌丝生物量);将红汁乳菇液体菌种接种于马尾松幼苗根部合成菌根苗,以不接种为对照(CK),培养210 d后对菌根合成能力(菌根数量、菌根侵染率、菌根化率)和宿主植物生长量(苗高、主根长、地径、干质量)进行测定。对上述9个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菌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①在PDA固体培养基上,以菌株JH1菌丝生长速度最快,达到3.17 mm/d;在BAF液体培养基上,以菌株JH5的菌丝生物量最大,为3.28 g/L。②所有菌株均能与马尾松根系形成外生菌根,但菌根形态并不相同。接种红汁乳菇菌株JH5的马尾松苗的菌根数量为45.65个/株,菌根化率为90.67%,菌根侵染率为79.60%,显著高于其他9个菌株,表现出较强的合成菌根苗能力。③接种不同红汁乳菇菌株的马尾松苗,在苗高、主根长、地径和干质量等指标上表现各异。接种菌株JH4的马尾松苗高、主根长和干质量表现最优,较对照分别提高24.45%,16.72%和53.33%;接种菌株JH5的马尾松苗地径生长量表现最优,较对照提高5.19%。④相关性分析表明,菌丝生物量与菌根化率和菌根苗干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菌根数量与菌根化率和菌根苗地径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⑤基于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汁乳菇JH5为适合培育菌根苗的最佳菌株,JH4和JH7为次优菌株。【结论】筛选出1个优良红汁乳菇菌株JH5,该菌株的生长势和菌根苗品质整体表现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