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细辛挥发油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天然产物包括植物中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杀虫杀菌剂,是农药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细辛(Asarum)为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中药,中医用于治疗风寒头痛、痰饮咳喘、关节疼痛、鼻塞、牙痛、胃炎以及口腔糜烂等。有文献报道,细辛提取物对黄曲霉(Aspergillus sp.)、黑曲霉(Aspergillusr sp.)、人类致病菌白色念珠菌(Candida sp.)、伤寒杆菌(Salmonella sp.)有抑菌作用;对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根疫病菌(Phytophthora cactorum)、腐皮镰孢(Fusarium solani)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等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有关细辛抗菌机制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文选择9属16种植物病原真菌进行生物测定,探讨细辛挥发油抗菌的广谱性,并以Alternaria humicola为研究对象,对其抗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以便为开发新型植物杀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我国昆虫食品开发现状及展望张峰,樊瑛(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食物的匮乏已成为困扰人类的最大难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求和开发未来的新型食物。由于昆虫具有蛋白质含量高,蛋白纤维少,氨基酸种类齐全,微量元素丰富,营养成分易被...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测定了4种植物挥发油对几种种传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麻黄油和细辛油对 Rhizoctonia solani 的抑制作用最强,250μg/mL 浓度下可完全抑制其菌丝生长。植物挥发油除可直接抑制菌丝生长外,还对病原菌具有熏蒸作用。此外,用麻黄油及含麻黄油的废碴液进行了防治薏苡黑粉病的田间小区试验,用2500μg/mL 的麻黄油浸种防治效果达63.2%。  相似文献   
5.
 概述了目前植物源杀菌剂植物资源、有效成分、构效关系、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总体来讲,在具有抗菌活性植物资源筛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大多停留在植物初提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6.
7.
Advances 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Botanical fungicide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概述了目前植物源杀菌剂植物资源、有效成分、构效关系、作用机理的研究现状。总体来讲,在具有抗菌活性植物资源筛选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大多停留在植物初提物;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构效关系及作用机理的研究较少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8.
用苏芸金杆菌制剂和苦楝油防治槟榔红脉穗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苏芸金杆菌制剂(Bt乳剂)和苦楝油防治槟榔重要害虫红脉穗螟的研究在海南省进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Bt乳剂对幼虫具有强毒力。毒力与菌液浓度呈正相关。低浓度菌液(800和1600倍液)处理幼虫,中毒幼虫停食或明显降低取食量,生长受到抑制。四天后统计,幼虫取食量分别比对照降低57.24%和56.57%,虫体增重分别比对照降低98.21%和94.21%。五龄幼虫虽死亡率低,但可带毒进入蛹期而致蛹死亡。用5%苦楝油悬浮液处理,幼虫明显拒食,其生长发育受抑制,四天后拒食率为27.15%,虫体增重率比对照降低46.13%,中毒幼虫因饥饿而慢慢死亡。在Bt和苦楝油药液中分别加入微量的氯氰菊酯可明显提高杀虫效果。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Bt100倍液与3%苦楝油混用或各自加入10ppm氯氰菊酯,虫口减退率均在89%左右。于幼果期在较大面积上采用Bt100倍液加12.5ppm氯氰菊酯液喷雾一次,虫果率比对照降低93.81%。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广东省阳春等县对砂仁传粉蜜蜂的调查表明,砂仁访花蜜蜂有14种,其中11种有传粉作用,彩带蜂属中的3种为最佳传粉者。黄绿彩带蜂传粉结实率达92.9%。本文记述了它的传粉行为、蜜源植物、筑巢处所等,并列砂仁访花蜜蜂检索表。  相似文献   
10.
石刁柏负泥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清  樊瑛 《植物保护》1996,22(1):20-22
石刁柏负泥虫是药用植物石刁柏的重要害虫。该虫在北京1a发生4代,世代重叠。第1代成虫出现在5月下旬~6月下旬,第2代为6月下旬~7月中旬,第3代为7月下旬~9月中旬,第4代为9月下旬~10月中旬。第4代成虫10月下旬钻入土缝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出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