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基于烟株打顶后钾素流失、叶片中钾素分配降低的现象,研究施用黄腐酸钾对烤烟生育后期钾素累积、吸收的调控作用,以改善烟株钾素营养,提高烟叶产质量。【方法】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采用大田试验,研究黄腐酸钾对打顶烤烟干物质累积量、钾素含量及其累积量和初烤烟叶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黄腐酸钾可以促进烟株生长和钾素吸收。与对照相比,塘施黄腐酸钾75、150、225 kg/hm~2烟株打顶时干物质累积量和钾素累积量分别提高9.7%、20.44%、16.44%和27.62%、38.12%、38.12%,初烤烟叶产量和产值分别提高3.93%、30.64%、1.14%和13.74%、57.64%、16.86%,烟碱含量和钾含量也有所提高。【结论】黄腐酸钾可以有效促进烟株对钾素的吸收,提高烟叶干物质累积量和钾素含量,改善烟叶品质,在烤烟生产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三生烟草(Sam Sun N.N)枯斑试验和接种TMV病毒的K326品种烟株体内生理指标分析,研究了氨基寡糖素与中微肥混配对烟草花叶病毒(TMV)的体外钝化、侵染抑制效果和综合防病效果,以及由其引起的烟叶叶绿素、防御酶活性及病程相关蛋白等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三生烟草枯斑试验中,氨镁锌混配剂对TMV病毒有明显的体外钝化和侵染治疗效果,病毒抑制率分别比单独施用氨基寡糖素提高20.6和10.1个百分点;K326品种烟株接种TMV病毒施用相应药剂,接种后7、11和30 d时的病情指数均以氨镁锌混配剂处理氨基寡糖素单剂CK;而上述烟株体内叶绿素的含量和SOD、POD和PAL酶活性则以氨镁锌混配剂处理总体最高;氨镁锌混配剂处理诱导病程相关蛋白PR3和PR5相对表达量显著性升高,达到对照的0.79倍和1.51倍。这说明,氨基寡糖素与镁锌混配对抑制TMV侵染和提高烟株抗性的效果比单独施用氨基寡糖素好。  相似文献   
3.
为应对云南楚雄烟区烤烟品种单一与适应性退化现象等问题,选定楚雄州永仁县猛虎乡为试验点,进行‘硃砂2号’和‘NC297’烤烟品种的适应性分析,以‘K326’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调查分析不同烤烟品种的农艺性状、光合特性、病害发生情况、经济性状、化学成分等指标。结果表明,相比于‘K326’,‘NC297’的大田生育期延长2 d,‘硃砂2号’缩短3 d;农艺性状整体以‘硃砂2号’最优;‘硃砂2号’的光合指标较好,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分别比‘K326’提高7.25μmol/(m2·s)、0.19 mol/(m2·s)、1.88 mmol/(m2·s);病害方面,‘硃砂2号’和‘NC297’的田间自然发病率均低于‘K326’;‘硃砂2号’的原烟颜色表现为特有的“硃砂色”,与‘K326’相比,‘硃砂2号’的油分充足、产值提高2473.5元/hm2、中上等烟比例提高1.7%,整体表现出最佳的原烟外观质量和经济性状;‘硃砂2号’、‘NC297’的化学成分协调性均优于‘K326’,其中整体以‘硃砂2号’...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小麦秸秆的覆盖量(无秸秆覆盖为对照,覆盖量为250,500,750kg/667m2为3个处理)对不同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地烟覆盖量为750,500kg/667m2的处理在各个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分别显著高于对照20.97%,36.63%,11.25%,18.07%及4.35%,9.15%,4.56%,15.46%(P<0.05),田烟仅在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在各个生育期分别显著高于对照4.88%,16.60%,9.01%,11.48%(P<0.05)。采收后,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地烟的土壤容重显著低于对照5.72%(P<0.05);田烟的土壤pH值显著低于对照11.39%(P<0.05)。采收后秸秆覆盖处理的地烟土壤pH分别显著低于对照3.08%,5.64%,7.86%(P<0.05);田烟的土壤容重分别显著低于对照2.84%,4.43%,6.19%(P<0.05)。覆盖量为750kg/667m2时,地烟的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田烟的速效钾含量在多数生育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覆盖量为500/667m2时,地烟的速效磷,田烟的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在多数生育期显著高于对照(P<0.05)。总体来看,不同小麦秸秆覆盖量对地烟和田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均存在相同点和差异,覆盖量为500kg/667m2的处理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协调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小麦秸秆覆盖量对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小麦秸秆覆盖量(覆盖量为0、250、500、750 kg/(667 m2)等4个处理)对不同植烟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量越大,地烟和田烟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越大,覆盖量为750 kg/(667 m2)时,采收后,地烟和田烟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最多,分别比对照增加了112.92%、88.97%、311.87%和176.13%、43.40%、233.85%。地烟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土壤细菌数量较无秸秆覆盖处理增加了1.81~2.13倍;放线菌增加了1.08~1.89倍;纤维分解菌增加了1.49~4.1倍;固氮菌则在覆盖量为500 kg/(667 m2)时增加的数量最多,显著高于无秸秆覆盖;秸秆覆盖量对真菌的数量也有影响。田烟不同秸秆覆盖量处理的土壤根际细菌数量较无秸秆覆盖处理增加了1.87~2.76倍;放线菌增加了1.12~1.43倍;纤维分解菌增加了1.3~3.39倍;覆盖量为500 kg/(667 m2)时,土壤中真菌和固氮菌的数量最多,分别比无秸秆覆盖增加2.24倍、1.60倍,且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明确硃砂烟最适宜的氮肥施用策略,试验在总施氮量不变的情况下,设置了3∶7、4∶6、5∶5、6∶4、7∶3的氮肥基追比,研究了氮肥不同基追比对烤烟农艺性状、病害发生情况、光合特性、经济性状及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氮肥基施比例的增加,烟株叶面积呈增大趋势,光合特性指标呈先增后降趋势,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烤烟叶面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氮肥基追比为5∶5和6∶4时烟叶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田间观察发现,各处理的病害发生程度均较轻;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烤烟各项经济性状指标表现较好;氮肥基追比为6∶4和7∶3时,烟叶的还原糖、总氮、氯含量及糖碱比均处在优质范围内,钾含量只有氮肥基追比7∶3的处理符合优质标准,整体看来氮肥基追比7∶3的处理烟叶常规化学成分最为协调。综上所述,在该试验条件下,硃砂烟最适宜的氮肥基追比为7∶3。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钾肥对高硼毒害的缓解效应,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施钾量对高硼植烟土壤烤烟干物质量、经济效益及烟株内硼、氮、磷和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硼土壤会显著增加烟株各部位硼含量,显著降低烟株内氮、磷、钾含量,干物质量以及经济效益;在高硼土壤下,施钾肥能够显著提高烟株干物质量和经济效益,抑制烟株对硼的吸收,促进氮、磷和钾的吸收。烟株内硼、氮、磷、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互关系,其中钾与硼呈显著负相关,与氮、磷呈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高硼植烟土壤最佳施钾量为420 kg/hm2。  相似文献   
8.
秸秆还田对云南典型烟区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研究典型烟区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以云南省典型烟区(峨山县)为研究区,对CK(未秸秆还田)和SR(秸秆还田)处理的耕作层(0~15 cm)和犁底层(15~25 cm)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SR处理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活性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了13.4%、10.9%和21.6%,犁底层分别提高了32.7%、25.7%和47.4%,秸秆还田对犁底层的改良效果更为明显。从土壤物理性质上看,SR处理耕层作和犁底层土壤容重分别比CK降低了4.9%和6.6%,通气孔隙度分别比CK增加了34.3%和163%。因此,在典型烟区实施秸秆还田,可以显著增加土壤通气孔隙,降低土壤容重,显著提高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使之满足优质烟草生长所需的土壤环境,为其他烟区土壤改良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主要糖类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烘烤过程中不同变黄温度对烟叶中主要糖类物质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淀粉的降解,总糖和还原糖的累积主要发生在变黄期和定色初期。各处理最终烟叶中残留淀粉量和总糖含量相当,但烟叶中的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呈现出随着变黄温度的降低而增大的现象。烤烟变黄期温度31~35℃处理烤后烟叶还原糖含量和还原糖∕总糖比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打顶时期对烤烟NC297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打顶时期对烤烟NC297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结果]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烟株的株高和节距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茎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而对上、中、下部位叶片大小的影响较小。现蕾打顶和盛花打顶均对烟叶的外观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随着打顶时间的推迟,均价和上等烟比例呈增加趋势,但是产量逐渐下降,产值和中等烟比例先增后减。以第1朵中心花开放打顶的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结论]NC297以第1朵中心花开放打顶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