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
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比较了9种杀菌剂对小麦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和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SC 15 m L/667 m2药后15 d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同时30%醚菌酯SC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 m L/667 m2对白粉病的持效期也较长;其次为17.2%吡唑醚菌酯·氟环唑SC 50 m L/667 m2,药后15 d防效也达到88.29%。研究发现生产上常用的20%三唑酮EC 50 m L/667 m2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药后15 d防效仅为49.44%,药后30 d下降至34.89%。推荐将30%醚菌酯SC 40 m L/667 m2和22.5%啶氧菌酯SC 40m L/667 m2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小麦浸种催芽试验,研究小麦种子浸种催芽、浸种不催芽和干种播种3个处理各自出苗情况、茎蘖动态与产量及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日平均气温12.2℃的情况下,播前浸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4 d,成苗率提高6.56%,可减少用种量,增加高峰苗18.8万/667 m~2,增加有效穗3.2万/667 m~2,增产63.1 kg/667 m~2;而浸种不催芽较干种播种可早出苗2 d,成苗率提高3.86%,可减少用种量,增加高峰苗15.4万/667 m~2,增加有效穗2.6万/667 m~2,增产38.9 kg/667 m~2,所以播前浸种催芽可以使晚播麦早出苗、出全苗,提高成苗率,减少用种量,提高分蘖成穗数和千粒重,增加产量。本结果为推广浸种催芽技术在迟播小麦上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稻腾等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示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纵卷叶螟是水稻重要害虫,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2009年我们开展了稻腾等药剂的试验示范工作,并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防治小麦白粉病的高效新药剂,对5种杀菌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0 d,30%醚菌酯WP 30 g/667 m2、20 g/667 m2防效分别为78.57%和72.10%,防治效果优于其它药剂处理的防效;20%三唑酮EC 80 ml/667 m2和80%戊唑醇WP 15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0%;30%氟菌唑WP 20 g/667 m2和20%乙嘧酚磺酸酯ME 20 ml/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分别为50.17%和44.99%。药后20 d,30%醚菌酯WP 30 g/667 m2和30%醚菌酯WP 20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93.40%和83.53%,防效在各处理中最高,其次为20%三唑酮EC 80 ml/667 m2,防效为61.25%,以上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对照及其他处理都达到显著性差异;80%戊唑醇WP 15 g/667 m2和20%乙嘧酚磺酸酯ME 20 ml/667 m2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2.60%和18.28%,30%氟菌唑WP 20 g/667 m2处理对小麦白粉病防治效果仅有5.90%。因此30%醚菌酯WP 30 g/667 m2和20 g/667 m2处理可有效控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及危害,且对小麦生长安全,可以作为三唑酮的替代药剂或与其他药剂合理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喷雾和常规自走式喷雾机喷雾2种不同施药方式对水稻病虫草防治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大疆T16植保无人机对水稻病虫草的防治效果与自走式喷雾机相当,可有效地防除水稻病虫草害,保障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通过9%吡唑醚菌酯、75%肟菌酯戊唑醇、35%氟唑嘧菌酯等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对水稻穗颈瘟的防效最好,而且水稻色泽明显好于其他处理;常规使用配方75%三环唑WP30g/667m^2效果表现最差,可能与其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病菌抗性上升有关;稻瘟酰胺表现和三环唑相当,但和春雷霉素减量复配后效果均好于各自单剂的使用效果,建议复配使用。综合比较,25%吡唑醚菌酯SC60mL/667m^2、9%吡唑醚菌酯CS60mL/667m^2、35%氟唑嘧菌酯SC50mL/667m^2、2%春雷霉素AS100mL/667m^2+20%稻瘟酰胺SC100mL/667m^2以及75%肟菌酯戊唑醇WG20g/667m^2这5个药剂配方均可作为穗颈瘟的优选防治配方。  相似文献   
8.
新型水稻浸种剂对恶苗病及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浸渍法在室内测定了戊唑醇、氟啶胺、咯菌腈和杀螟丹及其混配剂对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和对水稻干尖线虫的杀虫活性,并计算混剂的共毒系数。结果表明:戊唑醇、氟啶胺、咯菌腈和杀螟丹抑制水稻恶苗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3097、0.3342、1.0068和2077.27μg/mL;杀灭线虫的LD50值分别为>2000、>2000、>2000和22.1177μg/mL。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和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按1∶2∶2的比例混配后对恶苗病菌的抑菌活性具增效作用,对干尖线虫的杀虫活性具相加作用。按此配比加工的12.5%戊唑醇·氟啶胺·杀螟丹WP和12.5%戊唑醇·咯菌腈·杀螟丹WP按1∶1000倍或1∶1200倍液浸种48 h对水稻恶苗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对水稻种子发芽和成苗安全。  相似文献   
9.
近2年来,随着水稻面积特别是晚熟中粳稻面积的扩大,对于适期腾茬播种三麦带来了难度。为了提高全年的经济效益,两茬兼顾,我们针对啤麦新品种KA-4B适应性较强,产量潜力较大,春发性好,耐迟播,籽粒质量好等优点,扩大晚播种植面积,均取得了较高的产量水平和经济效益,其中,1994~1995年,实收单产416.2kg,1995~1996年,实收单产524.6kg,实现亩单产、亩效益的新突破。现将稻茬晚播啤麦的生育特点、群体动态、产设结构及栽培途径简述如下:1生育特点1.1晚播啤麦播种迟、冬前积温少,叶龄小,单株次生根少。由于晚熟中粳稻腾茬…  相似文献   
10.
水稻拔节前化控抗倒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矮壮丰与多效唑在水稻拔节前进行处理,试验表明,水稻拔节前使用矮壮丰能显著缩短第1、2节间的长度,对第3、4节间的长度也有一定的缩减作用;使用多效唑能缩短水稻的第1~4节的节间长度,剂量越大,降低幅度越大;多效唑在同一剂量下不同的使用方式即喷雾和毒土之间无显著差异。矮壮丰对水稻整株高度无明显降低作用,而多效唑能显著降低整个植株高度。植株高度与倒伏比例呈正比,即植株越高,水稻的抗倒能力越差。矮壮丰对水稻有一定的增产作用,而多效唑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