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业科学   2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莜麦新品种晋燕1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燕17号是山西省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莜麦)杂种后代高代品系"74039-26"作母本、"8803"作父本杂交,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中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2014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2.
燕麦品种资源品质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裸燕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在15%以下的比重较大,脂肪含量多数在5%~7%之间,亚油酸含量在40%~45%之间的占多数。皮燕麦品种蛋白质含量最高可达17.92%,最低为8.71%,多数在10%~15%之间;脂肪含量在7%以上的占多数;亚油酸含量多数集中在40%以下,最高可达46%以上。裸燕麦在我国山西的品种是高蛋白、中脂肪类型,锡盟的品种为高脂肪、低亚油酸类型,青海的品种为高亚油酸、低脂肪类型,河北、内蒙古、乌盟的品种低蛋白、低亚油酸类型比重较大。皮燕麦主要由国外引入,美国品种为高脂肪、低蛋白质类型,加拿大、中国的品种为中蛋白质、中脂肪、中亚油酸类型,匈牙利、原苏联、丹麦、智利的品种为中蛋白、高脂肪、低亚油酸类型。  相似文献   
3.
在晋西北夏、秋莜麦区进行的不同熟性品种与播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夏莜麦区适种中熟品种0428,播期以3月下旬为宜;秋莜麦区适种晚熟品种0433,播期以5月5-20日为宜.  相似文献   
4.
对不同莅麦品种的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该麦品种的抗旱性强弱同植株外部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抗旱性强弱同植株外部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抗旱和不抗旱莜麦品种各有其特定的形态特征。不同品种的抗旱性是由水分生理功能上的差异决定的,同植株的含水量、蒸腾强度及叶片离子外渗量的高低密切相关。不同类型的莅麦等品种水分生理不同,抗御于旱的能力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燕麦品种资源目录》中的1200多份品种的产量性状进行分析,皮燕麦品种的平均主穗小穗数、主穗粒重和千粒重比裸燕麦品种的高。山西、内蒙的裸燕麦品种具有大穗、大粒、多花多实特点。与国外引进的皮燕麦品种相比,中国皮燕麦品种主穗小穗数和粒数多,但千粒重低。选出20份综合产量性状或某一性状上表现突出的品种。  相似文献   
6.
裸燕麦是燕麦属中的独立种。皮、裸燕麦种间杂交后代表现混合遗传,其杂交技术为:严格选用种质资源;采用剪颖杂交技术;注重稳定前各世代的连续单株粒选;用生物学产量和收获指数作为主选指标;加代繁殖,缩短育种周期。已用本技术育成系列优种;创制了具有特异性状的种质资源;明确了皮、裸燕麦种间杂交的一些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7.
8.
晋燕7号莜麦     
该品种由山西农科院高寒作物研究所用69613和当地小莜麦杂交,经过连续单株选择培育而成。1987年经山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晋燕7号(原编号74028—28)。其特点是高产、优质、抗旱、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9.
研究结果表明,在0—50cm耕作层内,随着耕层的加深,莜麦的生物量和产量均明显增加,耕深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加深耕作层,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水分贮量,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根量增加,有利于土壤水份的吸收,增强莜麦抗御干旱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莜麦新品种晋燕14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燕14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皮、裸燕麦(莜麦)杂种后代高代品系7801-2作母本、74050-50作父本进行杂交,经多年单株选育而成的莜麦新品种.该品种中早熟、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广,2011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