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6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早’盛花期和末花期喷施国光套餐,研究其对提高坐果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光套餐能够显著提高‘美早’的坐果率,增加果实硬度。  相似文献   
2.
对大樱桃枝干流胶病原菌进行分离,并对大樱桃树进行接种,病菌1号对‘红灯’‘佳红’两个品种的致病率均高于病菌2号,都达到90%以上;而病菌2号对两个品种的致病率为45.5%、40.3%。因此确定,病菌1号为大樱桃流胶病的致病菌。病菌2号,虽然文献记载会引起流胶、溃疡、枝枯等症状,但并不能说明就是流胶病的致病菌,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甜樱桃对生态条件要求比较严格,需要适宜的气候、土壤、肥水和管理等,即使在甜樱桃的适栽区域,也时常因低温而造成伤害。甜樱桃的低温灾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休眠期绝对低温超出了甜樱桃的耐受能力而造成伤害;二是秋末冬初或冬末及早春的早、晚霜冻害。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灰胸突鳃金龟子幼虫在土壤中全年的垂直移动动态、成虫的出土时期、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作者于2019年对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幼虫具有明显的垂直移动规律,在81~100 cm土层中越冬;在0~20 cm土层内集中分布区,用毒辛200倍或白僵菌50倍液灌根,防治效果分别达80.0%、42.6%;在其成虫的出土盛期,用药剂防治或者增加杀虫灯的数量,可减少成虫产卵数量。  相似文献   
5.
<正>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使水果生产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素有"春果第一枝"之美誉的甜樱桃有了较快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地区已发展甜樱桃约2.67万公顷。  相似文献   
6.
大樱桃褐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褐腐病在辽宁大樱桃产区严重发生,对大樱桃褐腐病菌(Monilia fructigena)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试验从温度、光照、pH以及营养条件几方面对病菌菌丝生长、孢子产生及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樱桃褐腐病菌菌丝在PSA培养基、25℃、pH 6.0及黑暗条件下生长最好;产孢最佳条件为PDA、木糖、NH4H2PO4、25℃、pH 6.0;分生孢子在可溶性淀粉、NH4H2PO4、25℃、pH 7.0的条件下萌发率最高。病菌菌丝致死温度为56℃、10 min。  相似文献   
7.
早露是甜樱桃品种那翁自然实生,为早熟甜樱桃新品种。果实宽心脏形,平均单果重8.65 g,最大单果重10.17 g;果皮紫红色,果柄长4.30 cm;果核卵圆形,黏核,果肉天竺葵红色,果肉厚1.00 cm,肉质较软,汁液多,风味酸甜适中,鲜食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90%,总糖含量10.70%,可滴定酸含量0.34%,维生素C含量99.00 mg/kg,可食率93.10%;在大连市,果实5月末至6月初成熟,果实发育期35天左右,成熟期比红灯早8~10天;抗樱桃树流胶病等病害。2012年6月通过辽宁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8.
大樱桃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其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大樱桃黑斑病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及致病性测定,通过形态学鉴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可以直接侵染或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染大樱桃果实,伤口接种的果实发病较重;病原菌对有伤叶片具有一定的致病能力,不侵染无伤叶片;该菌对梨、杏、李等果实致病性较强,对山楂果实的致病能力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9.
李俞涛  郑玮  肖敏  夏国芳  赵慧 《新农业》2010,(11):25-25
<正>甜樱桃幼树期生长势旺盛,顶端优势强,萌芽率较高,但成枝率低,仅顶端2~3个芽抽生成长枝,其余多数芽只形成叶丛枝,花芽形成较难,一般4~5年才进入结果期。对于幼树和旺树,摘心可控制枝条旺长,增加分枝级次和枝量,加速扩大树冠,促进枝条向结果枝转化,利于幼树提早结果,但摘心程度不同,对抽生副梢的数量、长度、粗度及基部形成花芽情况影响各不相同,以下试验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良CTAB法从甜樱桃幼嫩叶片中提取基因组DNA,通过对影响PCR反应的因素和反应程序进行研究,建立了优化的AS-PCR体系,并利用此体系扩增出6个自交不亲和基因(S基因)片段,通过对扩增结果分析,确定了这6个基因分别为S1、S3、S4、S5、S6和S9,并确定了部分甜樱桃品种S基因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