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9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滴灌、大水漫灌条件下,研究浚单29高产需水情况,结果表明,浚单29整个生育期在滴灌、漫灌条件下取得高产需水量不同,滴灌需要355.00 mm,漫灌需要368.00 mm,2种灌溉条件下需水规律相同即抽雄至灌浆期是最敏感期,其次为拔节期至抽雄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寻浚单29不同肥力水平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方法]研究在高产田与一般田2种肥力水平下浚单29种植密度与产量及其相关产量性状的关系。[结果]2种肥力水平下通过种植密度变化影响穗部性状来影响产量,相同密度,一般田肥力水平下,密度对穗部性状影响大于高产田对穗部性状影响。[结论]在一般田肥力水平下,浚单29最适宜密度为6.75万株/hm2,高产田肥力水平下,浚单29最适宜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3.
选用玉米新品种浚单29,在豫北、豫西、豫南、豫中等河南省主要玉米种植区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测定其生育期、抗倒性、抗病性、丰产性等特征特性。结果表明:浚单29在河南省不同的光温条件下生育期均能较好的适应当地的种植模式:具有较好的抗病性:抗倒性一般。在大面积推广过程中要付之于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措施:丰产性较为突出,易于获得高产,适宜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豫北地区主推玉米品种抗茎基腐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玉米茎基腐病的抗病品种,为豫北地区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方法]用豫北地区主推品种浚单0898、浚单20、郑单958、鲁单981、先玉335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接种禾谷镰刀菌的情况下研究了5个品种的发病情况,并对抗病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品种不同,抗病差异显著,浚单0898高抗茎基腐病,郑单958、先玉335中抗,浚单20、鲁单981表现高感.抗病机理与亲本的遗传基础有关.[结论]浚单0898表现出良好抗性,适宜在豫北地区大面积种植.  相似文献   
5.
6.
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方法,对不同种植密度下豫单811的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及产量进行了分析,以明确该品种的合理种植密度,结果表明:6.75万~7.5万株/hm2是豫单811的合理种植密度,其增产潜力达到最大的种植密度为7.5万株/hm2。  相似文献   
7.
浚单26是河南省浚县农科所1998年以自选系kx99—25作母本、自选系926—8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玉米单交种。2005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豫审玉2005006)。2008年通过陕西省(陕引玉2008030)、山西省(晋引玉2008011)、内蒙古(蒙引玉2008011)三省引种认定。该品种具有产量高、适应范围广、抗病性强、活秆成熟、淀粉含量高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适合清、间混套种,清种最适密度4000~4500株/hm^2.  相似文献   
8.
一、严格选棚及纱网密封通风口越夏番茄生长的冬暖大棚的墙体及棚顶面要坚固,棚膜完整,不漏雨,棚内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棚顶面通风口处,用1m宽的纱网从东到西全部密封,南坡面靠地面上的通风口也把旧嘆剪开,用1m宽的纱网密封,使空气对流,降低大棚内的温度。选用纱网时一定选择银灰色或黑色等,不宜使用黄色,黄色易诱引白粉虱。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aCl2、KNO3、CuSO4·5 H2O和GA3处理对麻黄种子萌发和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50 mg/LGA3浸种12h是促进麻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处理方法;此外,5 g/L的KNO3浸种24 h也是有效的浸种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发挥小麦品种浚2016的增产作用,采用小区试验、高产攻关和总结群众高产典型相结合的方法,探索总结了一套浚2016产量9 750 kg/hm2栽培技术路线,即:适期播种(10月10~20日)、足墒播种、适当增加播种量(180~225 kg/hm2),增加基本苗,增加冬前大分蘖;早春促控结合,以控为主;拔节后主攻大穗;后期保障灌浆,增加粒重,建立高质量群体。浚2016产量9 750 kg/hm2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600万~675万穗/hm2,穗粒数37.5~38.5粒,千粒重46.5~50.0 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