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改进VGG卷积神经网络的棉花病害识别模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实现自然条件下棉花病害图像准确分类,提出基于改进VGG-16卷积神经网络的病害识别模型。该模型在VGG-16网络模型基础上,优化全连接层层数,并用6标签SoftMax分类器替换原有VGG-16网络中的SoftMax分类器,优化了模型结构和参数,通过微型迁移学习共享预训练模型中卷积层与池化层的权值参数。从构建的棉花病害图像库中随机抽取病害图像样本作为训练集和测试集,用以测试该方法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提取出棉花病害叶片图像的多层特征图像,并通过Relu激活函数的处理更能凸显棉花病害的边缘信息与纹理信息,分辨率为512像素×512像素图像在样本训练与验证试验效果最好。在平均识别准确率方面,本研究模型较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AlexNET、GoogleNET、VGG-16NET效果最好,达到89.51%,实现对棉花的褐斑病、炭疽病、黄萎病、枯萎病、轮纹病、正常叶片的准确区分。该模型在棉花病害识别领域具备良好的分类性能,可实现自然条件下棉花病害的准确识别。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时代的林业资源数据已成为一种基础性资源,以林业资源信息服务的方式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本研究明晰了林业资源信息服务的界定和基本特征,设计了林业资源信息服务的逻辑模式、架构模式和部署模式,通过在国家林业局和辽宁省开展的林业资源监管服务系统构建过程中对理论研究结果进行了实践应用和反馈修正,可为大数据环境下的林业资源信息服务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精度轻小型无人机森林树冠参数信息提取方法是森林资源监测和生态功能评估的重要基础。以新疆山地森林优势树种天山云杉为研究对象,在南山实习林场采集积雪背景下无人机遥感影像并进行预处理,对比分析3种方法(以光谱为特征空间的面向对象法、以光谱+纹理为特征空间的面向对象法、随机森林法)提取天山云杉林树冠参数信息的精度。结果表明:3种方法提取天山云杉林分郁闭度精度均高于93%,其中以光谱为特征空间的面向对象法最优,精度可达93.73%;3种方法自动提取单木树冠面积与目视解译结果的R~2均大于0.91,虽然随机森林法的统计指标最优,但面向对象法可获得完整的单木树冠闭合曲线,故以光谱+纹理为特征空间的面向对象法效果较优;面向对象法的最优分割尺度为29,纹理特征的加入会导致郁闭度提取精度降低0.66%,但会优化单木树冠面积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率无人机遥感影像单木树冠参数信息提取方法是森林资源精准监测和生态功能评估的重要基础,而自然光照条件下粘连和遮挡单木树冠的准确分割是直接决定单木树冠信息提取精度的关键。针对自然光照条件下山地森林无人机遥感影像中单木树冠相互粘连、遮挡难以分割,以及传统算法泛化能力弱等问题。本研究结合深度学习和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U-Net和标记控制分水岭(marker-controlled watershed,MCW)算法(简称U-Net+MCW算法)的山地森林单木树冠提取方法。以新疆山地森林优势树种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var.tianschanica)为研究对象,在南山实习林场采集积雪背景下无人机遥感影像作为试验数据,构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U-Net和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的单木树冠提取模型。首先,从无人机遥感影像中选取1 000张训练样本,128张测试样本,并对样本进行标注,通过数据增强将1 000张训练样本扩增为16 000张,按照4∶1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对U-Net模型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赋予2个或多个树冠间的相邻边界像素较大权重。然后,利用训练好的U-Net模型对测试集样本进行单木树冠提取。最后,在深度神经网络U-Net单木树冠提取的基础上,采用MCW算法对提取结果进行优化,并对单木树冠提取效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U-Net+MCW算法对于单木尺度的F测度为74.04%,比单一使用U-Net模型提高了28.52%,以该方法提取遥感影像中的天山云杉树冠信息为基础,计算其单木树冠面积和冠幅的精度分别为81.05%和89.94%。因此,U-Net+MCW算法能够有效解决自然光照条件下,由于原始图像背景复杂且树冠内部亮度变化不均匀和树冠间粘连、遮挡等因素,导致的单个树冠内、树冠聚集处或连接重叠区域出现的树冠错分割、过分割、合并等问题,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单木树冠提取方法,能够满足中小尺度山地森林资源调查和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系统了解林木腐烂病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检索Web of Science(WOS)核心集和中国知网(CNKI)1990—2022年收录的林木腐烂病相关研究文献,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国家、机构、作者共现、关键词聚类及突现等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经筛选,共纳入WOS文献621篇、CNKI文献1886篇。国际上林木腐烂病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国家以中、美为主,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国内机构和学者非常活跃,合作较多,国家之间合作不足。目前较活跃的高频关键词聚类为taxonomy(分类)、antifungal activity(抗真菌活性)、mycovirus(真菌病毒)和病虫害等。国际上林木腐烂病研究热点及趋势在维度上不断发展,聚焦bark(树皮)、purification(纯化)、lectin(凝集素)、diversity(多样性)等热点问题,国内研究集中于福美砷、木质部、树势、桥接等传统角度,并逐渐关注孢子角、发病规律、抑菌活性等主题的中国国情下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近40 a来,中国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研究取得了诸多阶段性成果,定量分析该领域的研究脉络、现状、热点与趋势,可为畜禽养殖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学科布局和未来规划等提供有益借鉴。以中国知网1980年1月—2022年2月收录的畜禽养殖信息技术领域科研文献为数据源,构建多条件组合专业检索式,获取有效文献1908篇,建立文献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CiteSpace 5.8.R3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文献分布时间和演化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畜禽养殖信息化研究大致经历了1980—2004年、2005—2013年以及2014年至今3个发展阶段。该领域发文最多的机构是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大部分机构和研究者还有很大的交流合作空间。热点分析表明出现频次最多的3个关键词为物联网、畜牧业、信息化,关键词聚类揭示畜禽养殖信息化研究主要围绕信息技术、饲养标准、畜牧生产等16个主题6大方向开展。未来的研究中还要加强作者和各单位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7.
近期,“杜苏芮”台风引发持续暴雨天气,虽有效缓解了前期干旱、高温带来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土壤墒情,但由于其覆盖范围广、极端性强、损害性大,对局部地区蔬菜的生长、采收、设施维护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导致部分蔬菜上市量稍减,蔬菜价格局地波动较大。得益于此次台风预报及时,各地采取措施及时应对、积极防范,蔬菜市场供需基本保持平衡,加之后期季节性上扬机制作用,菜价总体相对稳定,市场运行趋于平稳。在暴雨天气影响下,蔬菜采收、存储保鲜和运输成本增加,预计后期蔬菜价格将进入季节性上行阶段,建议加强灾后田间管理,尽快恢复蔬菜生产供应;加强蔬菜产销对接,确保蔬菜价格平稳运行;加强条件设施建设,提高蔬菜防灾抗灾能力。  相似文献   
8.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国之重器,政府加强“两新一重”投资的重要内容。抓住“十四五”规划重大契机,科学优化农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对引导中央投资向“三农”领域倾斜、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等意义重大。文章通过剖析发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现状,总结其规律和经验,提出了加强我国农业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沙尘暴灾害研究中存在的多专题、多时相、多层次海量数据管理与分析的共性问题,研究基于时空数据模型有效组织了近60a中国沙尘暴灾害风险因子数据,利用层架构模式设计了沙尘暴灾害风险因子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地统计和空间分析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沙尘暴气象因子专题制图方法,通过瓦片式地图技术构建了沙尘暴大数据量高性能瓦片地图服务,综合应用WebGIS理论与技术设计并实现了系统主要功能。典型应用案例分析表明,该系统的构建方法与技术在提供沙尘暴灾害风险时空数据的高效管理服务和辅助决策信息服务方面是切实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