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有效防控木薯地下害虫,笔者就木薯主要地下害虫蛴螬、蔗根锯天牛的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蛴螬发生一代至少1年,成虫在6~8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及花生间套作地受害较重;蔗根锯天牛2~3年发生一代,成虫在4~6月雨后羽化出土,高温干旱下,坡地、沙质地及木薯连作地、甘蔗轮作地受害较重;在种植前选用环保型杀虫剂48%乐斯本乳油 1 000倍液和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混合液浸泡种茎5~10 min后种植效果最好,可显著提高出苗率、降低虫害率和提高产量;土坑对金龟子和蔗根锯天牛也具有良好的诱杀效果;“扫虫光”不仅对蔗根锯天牛、蛴螬等木薯主要地下害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而且可以促进木薯生长,显著提高鲜薯产量;以种茎药剂处理、土壤药剂处理、土坑诱杀和合理轮作为核心的木薯地下害虫环境友好综合防控效果十分显著,综合防控区平均虫害率由对照的45.6%显著下降到4.2%,产量由对照的16 920 kg/hm2显著提高到49 960 kg/hm2。上述结果为可持续防控木薯害虫的发生与危害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从花生生产技术体系贺州综合试验站引进11个花生品种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贺油15、贺油445、泉花227的总体性状表现好,产量高,分别比对照增产32.96%、26.00%、22.81%,值得在我县的轻壤土中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3.
超级稻Y两优302在合浦县连续两年示范获得成功,表现出优质、高产特性,深受农户欢迎,2010年该县种植面积超过1 000 hm2。为了充分发挥该品种的高产潜力,根据湖南等地的资料介绍和我们2年示范观察,本试验旨在通过对栽培技术影响较大的两个因素(不同施氮量与抛栽密度),探索其在本县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以便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不同施氮量及不同抛栽密度条件下,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产量差异,以每亩施纯N 15 kg(尿素32.61 kg),抛栽密度1.6万穴/亩时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玉米地膜覆盖及水肥一体化定向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前准备、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生态农业在广西的普及发展,广西各地已全面推广应用"猪—沼—菜"等模式种植无公害瓜菜。种植南瓜病虫害少,除食用优质南瓜外,南瓜苗现已作为一种时兴的蔬菜,近年来已成为广西、广东及一些地方菜市场上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南瓜苗的嫩梢、嫩茎节、嫩叶片和嫩叶柄,以及嫩花茎、花苞均可食用,并有相当好的营养和保健效果。现将食苗南瓜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黄春华  高华业  廖琦  王瑞江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1936-11938
[目的]了解广东省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野生珍稀濒危植物的现状。[方法]查阅有关资料,同时进行实地野外调查。[结果]天井山森林公园共有野生珍稀濒危植物43种,其中蕨类植物12种,裸子植物7种,被子植物24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种,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10种;有10种植物被评估为近危种,14种属于易危,3种为濒危。区内珍稀濒危植物具有组成较为丰富、起源古老、特有现象突出的特点。此外,该研究首次对区域内的珍稀蕨类和兰科植物的种类数目、野外生存状况进行了分析。[结论]该研究提出了保育和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玉米地膜覆盖及水肥一体化定向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地膜覆盖及水肥一体化定向栽培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栽前准备、育苗、移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8.
基于湖北省碳排放现状,预测了2016—2030年湖北省的GDP增长、能源消费量和碳排放情况,划分了基准情景、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对碳峰值进行情景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在低碳情景和强化低碳情景下,湖北省才能在2030年前甚至2025年前实现碳排放达峰目标。根据情景分析结果,提出了湖北省"十三五"碳排放总量和强度控制目标。  相似文献   
9.
以超级稻桂两优2号为供试品种,设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密度下桂两优2号的群体质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较大有利于植株抽穗期前叶面积指数提高、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因而够苗快,茎蘖数峰值出现早,有效穗教多;但成熟期的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氮素积累量及产量以中低密度(基本苗密度为54万苗/hm2)处理为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薇甘菊是Ⅰ级外来入侵有害植物,依靠种子进行快速蔓延传播,造成了重大生态和经济损失。通过探明N-(2-氯-4-吡啶基)-N-苯基脲(CPPU)对薇甘菊繁殖调控的机理,为遏制薇甘菊快速扩散的趋势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方法  本研究计数CPPU处理后薇甘菊花序和小花的数量,利用RNA-seq分析CPPU抑制薇甘菊成花的机理,并测定薇甘菊开花期保护酶的酶活性。  结果  (1)CPPU能够抑制薇甘菊成花,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薇甘菊花序和小花的数量均呈下降趋势,其中,5 mg/L CPPU处理后的薇甘菊花序数减少了34.50%,小花数减少了36.70%;75 mg/L CPPU处理后无花。(2)转录组分析揭示了保护酶基因的差异表达,75 mg/L的CPPU处理后,大量与POD和PAL相关的差异基因(DEGs)上调表达。(3)保护酶酶活性测试结果表明:CPPU处理降低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酶活性,但提高了多酚氧化酶(PPO)的酶活性。  结论  75 mg/L的CPPU能通过调控薇甘菊保护酶基因的表达,造成膜脂过氧化伤害,抑制薇甘菊成花,从而有效控制薇甘菊的繁殖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