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青州市近40a(1971-2010年)降水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州市降水空间分布明显,西南山区降水量明显高于北部平原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有时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2.
宫雪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84-5685
通过分析职业指导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及其作用,根据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特点,提出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中实施职业指导工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植物净光合速率是植物生产的基础,是体现植物生长状况的重要生理指标。本文将小麦旗叶高光谱波段反射率进行一阶导数变换后与净光合速率(Pn)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敏感波段,分别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QPSR)、偏最小二乘法(PLSR)、BP神经网络法(BPNN)3种方法构建小麦旗叶的净光合速率反演模型,并对3种模型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将小麦旗叶的原始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变换后与Pn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的敏感谱区集中在750~925 nm之间,确定的6个敏感波段分别是:760、761、767、814、815、889 nm;(2)基于QPSR、PLSR、BPNN3种方法以及敏感波段的反射率一阶导数构建的Pn估测模型预测精度都较高,说明用这3种方法以及敏感波段对Pn的估测是可行的,其中模型估算能力顺序为QPSR > BPNN > PLSR,说明小麦旗叶Pn的最佳高光谱分析模型为小麦叶片750~925 nm反射率一阶导数变化后的QPSR模型。  相似文献   
4.
准确、科学、迅速地把握某领域的研究前沿,是科研人员和决策者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利用引文分析探测研究前沿的方法较为单一,以同被引居多。为能更科学、更准确、更快捷地探测学科前沿,分别对直接引证、同被引和文献耦合3种方法进行探讨,并对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直接引证能够较早地探测较大较新的类,效果最好,同被引效果最差,直接引证和文献耦合相比,前者的聚类系数较大,说明其文献具有较高的内容相似性,也不容易遗漏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绿洲玛纳斯河流域连作20年棉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微区控制试验,分析连作棉田(CM)、轮作玉米(YL)、轮作大豆(DL)、玉米/大豆问作(YDJ)和休闲免耕(XX)5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粒径在53~250u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5种植模式中均为最高,所占比列为39%-53%,而粒径53-250u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最少。粒径)250um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为DIJ〉YL〉xx〉CM〉YDJ,水稳性团聚体为cM〉YL〉DL〉YDJ〉XX。作物收获期DLSNYDJ的团粒指数比生长前期分别减少18.7%和16.6%。土壤团聚体有机碳主要集中在粒径〉250um的大团聚体中,而(250um微团聚体中含量较少。不同模式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为DL〉YL〉cM〉xx〉YDJ。比较4种轮作模式,大豆轮作和玉米轮作有利j=团聚体的形成和稳定,可作为轮作倒茬的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
以藜麦、薏仁、黄芪、豆渣及大豆膳食纤维为功能性杂粮膳食预混粉主成分原料,利用线性规划法确定功能性杂粮膳食粉的配比。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采用中心组合响应面4因素3水平设计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功能性杂粮膳食预混粉主成分配比:藜麦50%,薏仁30%,黄芪5%,豆渣15%;高纤功能性杂粮膳食预混粉主成分配比:藜麦50%,薏仁30%,黄芪5%,大豆膳食纤维15%。使用Design Expert 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所得二次回归方程可体现实际值与理论值拟合度较好。功能性杂粮膳食预混粉的最佳膨化工艺条件为物料粒度60目、物料水分27.99%、螺杆转速350 r·min-1、机筒温度140℃时,此条件下膨化度为2.15。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底播养殖经济贝类青蛤(Cyclina sinensis)和魁蚶(Anadara broughtonii)的食物来源,本研究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桑沟湾贝类区与贝藻区中底播养殖青蛤和魁蚶的食物组成,分析了食物来源差异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青蛤和魁蚶的食物来源主要是浮游植物(占比40.4%~79.6%),其次是浮游动物(13.3%~37.3%)。贝类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青蛤与魁蚶的食物贡献率存在区域性差异。贝类养殖区生物沉积物和海带碎屑对青蛤的食物贡献率为2.7%(贝类生物沉积物2.0%,海带碎屑0.7%),对魁蚶的食物贡献率为10.3%(贝类生物沉积物7.4%,海带碎屑2.9%);贝藻养殖区青蛤为8.5%(贝类生物沉积物5.1%,海带碎屑3.4%),魁蚶为7.4%(贝类生物沉积物4.3%,海带碎屑2.1%)。(2)青蛤胃含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绿藻门(占比达56.55%),其次是链形植物门(44.35%),魁蚶胃含物中的主要成分是绿藻门(47.27%),其次是脊索动物门(30.3%)。两种贝类胃含物中的真核生物组成主要是浮游植物,且主要来自于底层海水中,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新兴产业的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对实现乡村振兴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以第七师胡杨河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调研与数据分析,探究师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第七师胡杨河市旅游服务能力不强,环境有待优化,旅游产品开发力度不足,旅游市场主体较弱,需要进一步提升团场连队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符合第七师胡杨河市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强化旅游市场主体建设,实现其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对1~50日龄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仔鱼的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初孵仔鱼消化系统基本没有分化,口和肛门尚未与外界相通,可见肝脏和胰脏;3日龄时,口裂形成,肠道开始分化;6日龄时,消化道已经分化出口咽腔、食道、胃前体、肠和直肠,上下颌可张合,初步具备摄食能力;12日龄时,卵黄囊完全消失,肠道皱褶和黏液细胞数量逐渐增多,消化系统逐渐发育完成,营外源性营养;仔鱼发育至47日龄时,肠道呈螺旋状,消化器官和消化腺趋于完善,接近成鱼。本研究可为太平洋鳕苗种的科学管理和营养饲料学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南芬铁矿2~#排土场泥石流危险度评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芬铁矿2#排土场由于排土方式不合理,造成区内存在发生泥石流的隐患。选取弃渣储量、流域面积、24h最大降雨量、沟床纵比降、主沟弯曲系数、植被覆盖度、沟床坡体倾角、坡面崩塌程度8个参评因子,采用量化判别法对区内泥石流危险度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判定的结果是区内泥石流属中度危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