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长丝鲈幼鱼水泥池养殖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的10 000尾长丝鲈幼鱼,经过近半年的养殖,平均体长由最初的5 cm增长到了平均13.8 cm,最大体长24.7 cm,饵料系数1.65。成活率达到91.28%。在饲料投喂、水质调节和痛害防治方面积极探索,解决了高密度养殖带来的问题,为长丝鲈的工厂化养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2.
(28±1)℃水温下,将体质量(8.75±0.88)g血鹦鹉鱼饲养在300cm×150cm×80cm的水泥池中,投喂含不同水平玉米蛋白、磷脂和维生素E混合物的饲料30d,观察血鹦鹉鱼的生长、体色、抗氧化指标和肝功能。饲料中玉米蛋白粉按1‰(A1)、3‰(A2)、5‰(A3)的比例分别与磷脂1‰(a1)、3‰(a2),维生素E 1‰(b1)、3‰(b2)混合。试验结果表明,A_1a_1组中血鹦鹉鱼体色亮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2a_2组和A_3b_1组中血鹦鹉鱼黄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A_1a_1组外,对照组肝脏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1b1组血鹦鹉鱼肌肉组织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3b1组的相对质量增加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_3b_1组血鹦鹉鱼特定生长率最高,显著高于除A_3a_1、A_3a_2、A_3b_2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A_2b_1和A_2b_2组血鹦鹉鱼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2b2组肝胰脏过氧化氢酶比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A_1a_2、A_2b_1、A_3a_1组血鹦鹉鱼肝胰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_3a_1组血鹦鹉鱼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考虑,含3‰~5‰的玉米蛋白粉和1‰~3‰维生素E饲料可促进血鹦鹉鱼生长、调节体色、增强抗氧化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3.
凡纳滨对虾,又名南美白对虾。凡纳滨对虾是当今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  相似文献   
4.
王存  王晓梅  季延滨  徐敏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344-17346,17394
[目的]探讨磷酸盐缓冲液的pH和浓度在分级盐析时,对革胡子鲶肠道各组分蛋白/肽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和pH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组织匀浆缓冲液,在硫酸铵饱和度为20%、40%、60%、80%和100%的条件下,对革胡子鲶肠道抗菌蛋白/肽进行分级盐析,并对盐析产物进行称重、电泳检测和抑菌活性分析。[结果]磷酸盐缓冲液的pH为6.0或7.4时,其浓度对盐析产物产量、蛋白沉淀和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而pH为8.0、浓度为0.05 mol/L时,硫酸铵饱和度为60%和100%的粗蛋白/肽的产量显著高于浓度为0.02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粗蛋白含量;大分子蛋白能更好地在硫酸铵饱和度为20%和40%时沉淀下来,而在饱和度为60%、80%和100%能获得分子量相对较小的抗菌蛋白/肽。磷酸盐缓冲液的pH和浓度对抑菌效果无显著影响。[结论]pH8.0,浓度为0.05 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更适于革胡子鲶肠道抗菌蛋白/肽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徐敏  王晓梅  季延滨  王存  戴伟  潘宝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272-12274
[目的]研究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影响。[方法]以体重(30.71±0.89)g革胡子鲶为试验对象,测定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生长性能及血清补体C3、C4的变化。[结果]养殖60 d后,随着养殖密度升高,革胡子鲶终末重、日增重均呈下降趋势,其中35 kg/m3与65 kg/m3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各密度处理组间饵料系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处理组(35 kg/m3与65 kg/m3)与高密度处理组(95 kg/m3与125 kg/m3)间死亡率差异显著(P〈0.05)。养殖密度对补体C3、C4的影响不显著(P〉0.05)。[结论]65 kg/m3可推荐为革胡子鲶的最佳养殖生产密度。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在基础饲料中添加加丽素红、维生素E、磷脂的混合物对血鹦鹉鱼(Cichlasoma synspilum×Cichlasoma citrinellum)体色和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分别为对照组(处理A),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组(处理B),0.7%加丽素红与0.3%磷脂组(处理C),养殖30 d,测定血鹦鹉鱼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类胡萝卜素、谷丙转氨酶(GPT)及谷草转氨酶(GOT)等指标。结果表明,处理B血鹦鹉鱼亮度和红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处理B终体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3个处理间血鹦鹉鱼肝胰脏、肌肉和皮肤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差异不显著。血鹦鹉鱼肝胰脏中,处理B SOD、CAT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处理B MDA活性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3个处理血清中GOT和GPT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7%加丽素红与0.3%维生素E对鹦鹉鱼的体色、生长和抗氧化系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pH值对卡拉白鱼肝胰脏、前肠、中肠、后肠内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设定范围内,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最适pH值范围分别为7.0~7.8、7.2~7.6、6.6~7.6。前肠是唇进行蛋白质消化的主要场所,中肠的淀粉酶活力最高,肝胰脏的脂肪酶活力最强。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添加白藜芦醇对血鹦鹉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白藜芦醇对血鹦鹉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添加不同水平白藜芦醇的饲料(0、40、80、120、160、200 mg/kg)饲喂体质量为(11.60±0.80)g的血鹦鹉14 d。试验设6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25尾鱼,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取样测定。结果表明:饲喂7 d时,120 mg/kg组试验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ZM)活力显著升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均无显著变化(P0.05);饲喂14 d时,40、80 mg/kg组试验鱼CAT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LZM、ALT、AST活力均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白藜芦醇可提高血鹦鹉肝脏抗氧化能力,减轻肝损伤,提高溶菌酶活力,建议添加量为120 mg/kg,连续喂食7 d。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革胡子鲶科学的高密度养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4种养殖密度(35、65、95、125 kg/m3)下革胡子鲶胃和肠道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肉层厚以及肠道杯状细胞大小,分析不同养殖密度对革胡子鲶消化道的组织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养殖30 d时,养殖密度仅影响胃和肠道中段的纹状缘厚度。35 kg/m3密度组的胃纹状缘厚度显著低于65、95和125kg/m3密度组。肠中段的纹状缘高在35、65和95 kg/m3密度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125 kg/m3密度组。养殖60 d时,35 kg/m3密度组的肠中段纹状缘显著厚于65、95和125 kg/m3密度组,但粘液细胞则显著小于65、95和125 kg/m3密度组,而65、95和125 kg/m3密度组间纹状缘高度和粘液细胞大小差异不显著。35 kg/m3密度组与65 kg/m3密度组、95 kg/m3密度组与125 kg/m3密度组肠中段和肠后段的肠壁厚和肌肉层厚无显著差异,但35和65 kg/m3密度组显著高于95和125 kg/m3密度组。[结论]养殖密度仅对革胡子鲶胃、肠道组织结构的少量测量指标有影响,与革胡子鲶的高耐受性和适宜高密度养殖的特点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大菱鲆饥饿前后消化道的定量组织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解剖、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技术等,对大菱鲆消化道的组织结构特征以及饥饿前后消化道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测量了食道、胃和肠道纹状缘厚度、柱状细胞高、壁厚、肌层厚以及食道和肠道杯状细胞大小,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大菱鲆的消化道由内至外分别由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食道和肠道具有杯状细胞,且从前肠到直肠杯状细胞数量增多,但粘膜皱褶逐渐变矮。食道肌肉层为内纵外环的横纹肌,而胃和肠道为内环外纵的平滑肌。饥饿10d大菱鲆的消化道纹状缘高度均无显著变化,但肠道纹状缘有断裂脱落现象;从食道到直肠柱状细胞的高度均显著降低、杯状细胞体积均显著变小;食道与胃的肌肉层厚度无显著变化,而肠道的肌肉层显著变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