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基于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锦州国家基本观测站及沿海8个锦州沿海加密自动站逐日及逐小时10 min平均最大风向、风速和极大风向、风速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了锦州站及沿海海域风的差异特点。结果表明,沿海大于等于6级以上的风明显多于锦州站,全年6级大风日数在半数以上,而极大风与锦州站差异不大;从沿海海域日最大风风速、日极大风风速与锦州站日最大风风速、日极大风速差值来看,日最大风风速差值较大,平均差为2.2 m/s;日极大风速差值较小,为1.1 m/s,且两者都存在随着风速等级的增大差值增大。其中,锦州风向为西南风和东北风时,日最大风风速和日极大风平均差值较大,分别为4 m/s和2 m/s左右,东南风和西北风差值较小,小于2 m/s。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污染物监测资料以及高空气象探空资料对2016年12月17—22日在辽宁省锦州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资料特征、空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大气边界层稳定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该次雾-霾过程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高空纬向型环流配合地面均压场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先决条件。相对湿度变化是雾-霾天气转化条件,当空气未达到饱和时,随着湿度增长,污染物吸湿增长,霾过程加剧;空气饱和时,污染物粒子活化形成雾滴,完成霾转化为雾的过程。近地面风速小、较强的逆温层是雾-霾天气的维持因素,混合层厚度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混合层厚度越小,污染物浓度越高,能见度越差;能见度变化和污染物浓度变化都滞后于混合层厚度变化,并且霾发生时混合层厚度大于雾发生时混合层厚度。通过分析V-3θ图中的滚流效应可知,雾转化为霾时,逆滚流转变为顺滚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