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董利民  吕连菊  丁文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702-5704,5706
农业产业化是继家庭责任承包制和乡镇企业之后的又一大创举,它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然而,受人地矛盾、农村劳动力过剩、商品率低下的制约,农业产业化须在小农经济下寻找发展途径。通过分析小农经济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作用,探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适宜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对中国潜在产出测算研究状况进行评介的基础上,分别使用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了中国1978—2004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产出增长率。结果表明:(1)1978—2004年间,中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周期情形;(2)1995年以前产出缺口的波动幅度比较剧烈且较为频繁,1996年特别是1999年以后产出缺口的变化较为平缓;(3)1997年以后,虽然经济的增长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水平却逐渐降低;(4)生产函数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客观的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初步建立这一时期的生产要素使用情况。(5)根据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得到1978—2004年间的平均潜在产出增长率分别为9.54%和9.67%。根据估计结果,在今后几年,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8%~9%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在对中国潜在产出测算研究状况进行评介的基础上,分别使用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了中国1978—2004年间的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和潜在产出增长率。结果表明:(1)1978—2004年间,中国的产出缺口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周期情形;(2)1995年以前产出缺口的波动幅度比较剧烈且较为频繁,1996年特别是1999年以后产出缺口的变化较为平缓;(3)1997年以后,虽然经济的增长率保持较高的水平,但是生产要素的实际利用水平却逐渐降低;(4)生产函数法得到的结果基本客观的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初步建立这一时期的生产要素使用情况。(5)根据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估算的潜在产出,得到1978—2004年间的平均潜在产出增长率分别为9.54%和9.67%。根据估计结果,在今后几年,通过适当的宏观调控,把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稳定在 8%~9%可能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湖北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结合湖北实际经济发展状况,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关系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对湖北1990~200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固定资产投资是湖北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引擎",并且经济增长反过来也会影响固定资产投资,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