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2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家畜采食感染Neotyphodium 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会发生中毒。本研究收集天津口岸1998年以来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对经镜检确认带有内生真菌的种子进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的菌丝用改进的Moiler等方法进行基因组DNA抽提,测定浓度及纯度,对照原方法,DNA的纯度有较大提高,浓度略有上升。Tubulin2基因的引物IS1-IS3扩增结果显示为单一的条带,结合形态学和序列比对,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可以基本确定为N.coenophialum和N。lolii。根据Genbank中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NC25基因序列设计出引物F1-R1,扩增得到能区分开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单一条带(相差160bp),建立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PCR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hn)冬孢子具有很强的抗逆性,在土壤中可存活10 a以上,该病害的阻断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试验将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冬孢子埋于种植水稻的稻田,通过对埋土前后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的测定,研究小麦矮化腥黑穗病菌在稻田中活性的变化及冬孢子萌发与自体荧光之间的关系.2a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冬孢子的萌发率和自体荧光率均逐渐降低,经过一个完整稻季处理后,病菌冬孢子萌发活性和自体荧光特性都全部丧失,丧失自体荧光的冬孢子,其萌发活性也相应丧失.  相似文献   
3.
苜蓿疫霉根腐病菌是我国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但是,目前国内尚无检测标准.笔者针对该病菌特异分子标记,设计了LAMP引物,建立了苜蓿疫霉根腐病菌恒温快速检测方法(巳申请发明专利).该方法快速、准确、无需PCR仪,很好地满足了口岸检疫部门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4.
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fera)和细弱翦股颖(A. tenuis)是优良的牧草和草坪草。寄生于翦股颖上的腥黑粉菌共有3种,即小麦网腥黑穗菌(Tilletia caries,TCT)、翦股颖腥黑穗菌(T. sphaerococca)和苍白腥黑粉菌(T. pallida)。在形态、自发荧光和萌发生理3方面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冬孢子形态非常相似的2种腥黑粉菌TCT和T. sphaerococca为研究对象,依据序列特点设计4套引物,成功建立了TCT和T. sphaerococca菌丝基因组DNA的特异双重PCR检测方法和冬孢子的特异套式双重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5.
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和多年生黑麦草内生真菌曾给一些国家的畜牧业造成巨大损失.为防止内生真菌随进境草籽传入我国并在中国扩散危害,我们对该2种进境草籽内生真菌的带菌率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分离培养,得到了苇状羊茅内生真菌和黑麦草内生真菌,然后采用染色法对1998年以来收集到的从天津口岸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黑麦草种子进行了初步检验,经检验,37份苇状羊茅样品中有18个品种带菌,34份多年生黑麦草样品中14个品种带菌,带菌率最高可达86.7%.早熟禾、剪股颖等其它禾本科草籽目前尚未发现带有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6.
霜霉属真菌(Peronospora(Corda)Schrdoter)较为重要的种有东北霜霉(Peronospora manshurica(Naoum.)Syd.),散展霜霉(Peronspora effusa(Grev.)Ces.),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烟草霜霉(Peronospora hyoscyami de Bary f.sp.tabacina(Adam)Sklichy)等。本研究对寄生霜霉、散展霜霉和东北霜霉3个种的孢子囊通过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自然死亡等多种致使孢子囊死亡的方法处理后,孢子囊的自体荧光现象和其萌发活性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观察了干烟叶上烟草霜霉孢子囊的自体荧光现象和其萌发活性,得出了霜霉属真菌孢子囊的自体荧光现象和孢子囊的萌发活性呈反相关关系的规律性结论,说明检验孢子囊的自体荧光现象可以用于检验霜霉属真菌孢子囊的萌发活性。  相似文献   
7.
李属植物检疫性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三重PCR分子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我国禁止进境的2种检疫性真菌丁香疫霉Phytophthora syringae和栗黑水疫霉P.cambivora的同步分子检测方法,根据疫霉属的18S rRNA、HSP90和Ypt1基因分别设计通用引物、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特异性引物,建立三重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测试和模拟带菌试验。结果表明,可同时检测李属植物上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特异三重PCR检测体系为:最佳引物浓度组合18SUF/18SUR、PCSF/PCSR和PSSF/PSSR依次为0.2、0.8、1.0μL,最佳退火温度为63℃,最佳退火时间为20 s。该体系扩增丁香疫霉出现884 bp的18S rRNA条带和683 bp的HSP90基因特异条带,扩增栗黑水疫霉出现884 bp的18S rRNA条带和314 bp的Ypt1基因特异条带,对照菌只出现18S rRNA条带;三重PCR反应体系检测灵敏度低于单重PCR;模拟带菌试验可同时扩增出3个片段。表明该三重PCR检测方法能实现丁香疫霉和栗黑水疫霉的同步特异性检测,可有效改进李属类水果及其种苗上检疫性疫霉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8.
进口大豆中菌核和麦角的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口大豆中不断检出的黑色鼠粪状物质,究竟是大豆菌核病菌的菌核还是麦角,是目前困扰口岸检验检疫人员的一个问题。本文对大豆菌核病菌的菌核和麦角的分类地位、寄主及为害症状、形态特征、检疫鉴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比较,以期对今后大豆检疫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探讨辐照检疫处理对葡萄采后生理的影响,为其在新鲜葡萄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利用加速器产生的X射线对进口秘鲁葡萄进行了200Gy、400Gy和600Gy不同剂量的辐照处理,初步研究了辐照对葡萄呼吸强度、硬度、酸度以及糖度等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0Gy和400Gy剂量辐照能够显著抑制葡萄的呼吸作用,各剂量辐照对其他生理品质影响不大。考虑到辐照对有害生物的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0.
感染内生真菌的禾草在牧草和草坪业上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家畜采食感染Neotyphodiumcoenophialum和N.lolii的苇状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和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会发生中毒。研究收集天津口岸1998年以来进境的部分苇状羊茅和多年生黑麦草种子,对经镜检确认带有内生真菌的种子进行分离培养,对疑似菌株的菌丝用改进的Moller等方法进行基因组DNA抽提,测定浓度及纯度,对照原方法,DNA的纯度有较大提高,浓度略有上升。Tubulin2基因的引物IS1~IS3扩增结果显示为单一的条带,结合形态学和序列比对,分离培养得到的菌株可以基本确定为N.coenophialum和N.lolii。根据Gen-bank中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NC25基因序列设计出引物F1~R1,扩增得到能区分开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单一条带(相差160 bp),建立了N.coenophialum和N.lolii的PCR检测方法,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