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目的:制备电解质口服粉并观察其清洁肠道的效果。方法:采用滴定分析法测定散剂中3种药物的含量,并对2000例患者进行清洁肠道的效果观察。结果: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准确,清洁肠道效果良好。结论:电解质口服粉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口服肠道清洁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兰索拉唑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疗效、安全性,比较兰索拉唑四联疗法与法莫替丁四联疗法的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副作用发生率。方法:82例经胃镜证实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兰索拉唑组(治疗组)和法莫替丁组(对照组),治疗组用药:兰索拉唑30mg每天1次×2周,瑞贝克80mg每天2次×1周,阿莫西林0.5 g每天2次×1周,胶体果胶铋100mg每天3次×1周;对照组用药:法莫替丁20mg每天2次×2周代替兰索拉唑,余用药相同。停药1月后复查胃镜及复测Hp.观察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及副作用发生率。结果:溃疡愈合率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92.1%、71.4%,Hp根除率为90.0%、71.4%,副作用发生率为22.5%、27.1%。两组之间比较,溃疡愈合率、Hp根除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副作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兰索拉唑四联短程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愈合率、Hp根除率较高,副作用不大,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大肠息肉癌变的内镜诊断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癌变的分布、大小、形态、病理特征及寻求息肉癌变的早期诊断、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诊断的68例(71个)大肠息内癌变的内镜、病理与临床资料。结果:1660例(2540个)大肠息肉中有68例(71个)癌变,癌变率为4.10%,左半结肠息肉癌变69个,占息肉癌变总数的97.18%。绒毛状腺瘤、混合腺瘤癌变率较高(分别为56.76%、14.71%),管状腺瘤癌变率较低(为4.17%)。息肉直径>2.0cm者癌变率为37.40%,息肉直径1.0-2.0cm者癌变率为4.64%,息肉直径<1cm者癌变率为0.43%,息肉直径>2.0cm者癌变率明显高于2.0cm以下者。广基息肉癌变率10.08%。结论:左半结肠息肉、宽基息肉、直径>2.0cm息肉、绒毛状腺瘤容易癌变。大肠息肉不论大小应尽可能予以切除,全瘤送检。内镜切除大肠息肉可预防息肉癌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