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超声波对化肥控失材料(LCM)进行修饰改性,结果表明对硫酸铵的控失效果随处理时间呈现先升高然后降低的规律,峰值出现在5min.本文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控失剂对铵态氮溶出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普通肥料氯化铵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控失剂(即高分子复配材料)可以控制铵态氮的渗透流失.以砂子为介质,通过淋溶试验,研究了控失剂添加量对铵态氮溶出率的影响和添加15%控失剂的氯化铵及普通氯化铵的溶出特性.结果表明:随着控失剂添加量的增加,铵态氮溶出率逐渐降低;与普通肥料相比,添加15%控失剂可以减少35%铵态氮的流失,能很好的控制铵氮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铵氮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棉花上开展新型控失肥的肥效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分次施肥较一次施肥棉花产量有所增加,其中控失化肥(352kg/667m^2)较等养分的普通复合肥(338kg/667m^2)和习惯施肥(316kg/667m^2)分别增产4.1%和11.4%;控失化肥一次性基施(336kg/667m^2)产量较等养分的普通复合肥相当,较习惯施肥增产6.3%。大田示范的趋势基本一致;用肥、用工和产值综合经济效益分析显示,使用控失化肥较普通化肥经济效益有所增加。本试验为“控失肥”在沿江棉区棉花的应用和推广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余立祥  邱冠男  吴跃进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24-15826
[目的]研究控失肥在棉区的施用技术,验证控失肥的“控失”效果及其经济效益。[方法]以当地主要推广的抗虫棉品种为供试作物,通过在安徽省沿江棉田进行施肥试验研究了控失肥不同施用方式对棉花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与一次基施全部控失肥相比,将控失肥分3次施用使棉花产量增加了240kg/hm2,棉农的净收入增加了156元/hm2;将控失肥基施,后期追施速效化肥使棉花产量增加了7.04%,棉农的净收入增加了833.4元/hm2。施用减氮2(1%的控失肥的棉花的现蕾期提前了6d,开花期提前了7d,吐絮期提前了8d,生育期短了8d。与施用普通氮肥的棉花相比,施用控失氮肥的棉花的秋桃增加幅度为22.29%~36.31%,皮棉产量增加了27.78%。[结论]该研究为在安徽沿江棉区推广应用控失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质型缓释尿素对蕹菜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两年田间小区试验,分析基质型缓释尿素对蕹菜产量、品质性状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并结合室内氮素损失模拟试验、植株形态生理性状、田间土壤矿质氮含量等解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常规尿素相比:基质型缓释尿素可降低氮素淋溶(9.2个百分点)和氨挥发损失风险(8.7个百分点);提高田间土壤矿质氮含量(6.7%以上);提高蕹菜叶面积(8.5%以上)和叶片SPAD (18.4%以上);改善蕹菜叶片净光合速率(11.1%以上)、气孔导度(14.3%以上)、羧化效率(25.1%以上);提高蕹菜叶片硝酸还原酶活性(11.4%以上);提高根系表面积(7.7%以上),有利于植株同化积累和养分利用,进而提高蕹菜生物学产量(18.4%以上)和氮肥表观利用率(7.3个百分点以上);但对蕹菜的品质性状(如:维生素C、粗蛋白、可溶性糖和硝酸盐)无显著影响。综上,基质型缓释尿素可降低氮素损失风险、提高土壤氮素有效性、促进蕹菜生长,该型缓释肥在蕹菜等蔬菜生产中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控失氮肥控制氮素径流损失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斜面坡地径流实验,研究了控失氮肥(尿素)在控制土壤氮素径流损失上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施肥情况下,控失尿素对普通尿素氮素在径流损失上的控失率为57.50%;控失剂对照对本底对照的径流损失控失率为8.94%.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新型控失尿素和施用方法对小麦产量等影响,在安徽省皖北3个县开展了此项试验。小麦田采用一次性基施和基追结合的方式施用控失尿素和普通尿素,通过比较小麦最终产量,分析新型尿素对小麦产量、产量构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小麦最终产量341.6kg/667m2,施用化肥后增加产量37.9%~46.0%。控失尿素全部基施较普通尿素相比增产5.90%,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21.3%;控失尿素基追结合较普通尿素相比增产1.01%,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3.9%。试验证明,施用新型控失尿素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尤其是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剂型基质氮肥对玉米田氨挥发损失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设置8种施肥处理,包括无氮对照、常规氮肥和6种剂型(1%~6%,按1%递增)基质氮肥,测定田间氨挥发、土壤矿质氮、玉米产量及构成要素、植株氮吸收量、氮肥生理效率、氮肥表观效率、氮肥农学效率等指标。研究表明:不同剂型基质氮肥处理的田间氨挥发总量比常规氮肥处理显著减少9.5%~45.9%。田间氨挥发量随基质材料添加量的提高而减少。与常规氮肥处理相比,2%~6%剂型基质氮肥处理显著提高吐丝期土壤矿质氮含量(增幅7.1%~17.8%)、籽粒产量(增幅5.2%~19.4%)、氮肥表观效率(增幅21.1%~55.0%)和氮肥农学效率(增幅22.5%~38.1%)。可见,施用基质材料添加量≥2%的基质氮肥,可减少玉米田间氨挥发、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黄淮海地区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淮海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小麦生产基地,为研究新型高效控失型复合肥对该地区小麦生长的影响,在安徽、河南、山东和河北四省小麦田等量和减量施用控失型复合肥和普通化肥,并对最终产量进行比较,分析新型高效化肥对小麦的产量、产量构成、氮肥农学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小麦产量5401.80kg/hm2,施肥可以提高产量2~3成,是该区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等养分施肥试验中,控失型复合肥平均单产7673.16kg/hm2,较普通复合肥7361.31kg/hm2增产4.20%,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14.71%。产量结构分析显示,控失型复合肥增产主要通过提高小麦每公顷穗数和成穗率来实现;减量试验表明,控失型复合肥较普通复合肥在平均氮肥减少28%的情况下,平均单产分别是7498.20kg/hm2和7507.50kg/hm2,产量几乎相平,其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36.59%。试验证明,控失型复合肥是一种原理独特、高效的新型控缓释化肥,在黄淮海地区大规模推广使用对提高化肥利用率,增加小麦单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内质微网控失型复合肥和普通复合肥进行多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增产,但差异不显著。施用“控失肥”每公顷可减少用工30个左右,节约成本1500元以上,并且棉株前期不旺长,后期不早衰。“控失肥”可以作为一种避灾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