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从香料植物天竺葵上分离筛选到一株产香真菌,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并克隆其产脂肪酶基因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筛选得到的菌株TZK-1形态为菌落圆形,质地疏松,菌丝由白色变为灰褐色,菌丝无隔膜,有假根,孢囊梗基部膨大形成球形孢子囊,孢囊孢子椭圆形;该菌株18S r DNA序列与米根霉Rhizopus oryzae(KF717370)相应片段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6%。利用PCR扩增得到脂肪酶基因,该基因编码区全长为1 108 bp,编码369个氨基酸,脂肪酶核苷酸序列与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Rhizopus oryzae(AF229435)和Rhizopus oryzae(JN689988)聚为一支,支持强度分别达到92%和95%。结合形态学初步确定,产生浓郁甜酒香味的菌株为米根霉,能产生脂肪酶,克隆其脂肪酶基因全长。  相似文献   
2.
从石斛内生菌变栖克雷伯菌(Klebsiella variicola)SH-1中PCR扩增得到吡咯喹啉醌(PQQ)基因,其大小为5 444 bp,包含了pqqABCDEF 6个基因,并对PQQ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下一步构建高效基因工程菌,研究其生物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栀子叶枯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不同温度、光照、pH、营养等条件对贵州栀子叶枯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或产孢)的影响,以期系统掌握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为栀子叶枯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栀子叶枯病菌菌丝在10~35℃温度范围内均能生长,孢子均能萌发,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连续光照或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在pH 5~6之间,是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最适pH;该病原菌适宜于PDA、PSA 等培养基袁单糖、双糖、多糖等碳源以及有机氮和无机氮均能利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