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山丘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普遍受地形地貌影响和制约,如何突破地形限制提高土地利用程度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探究不同地形差异下土地利用变化特点,以重庆市巫山县为研究区,基于2010和2017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和DEM数据,采用地形位指数、分布指数和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探讨巫山县2010、2017年土地利用在各地形梯度的空间分布变化和土地利用程度。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7年期间,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耕地面积有较明显的减少,转化为草地与林地区域较多,草地减少迅猛,高海拔地区林地优势分布,地类倾向于单一化;研究区土地利用综合指数介于215~248之间,整体变化呈现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且与耕地和草地利用程度相似,呈现"3带"格局;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指数分布形态相似,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均随地形位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少,在各地形位梯度上排序为Ⅲ>Ⅱ>Ⅳ>Ⅴ>Ⅰ>Ⅵ。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气候变化对江苏沿海地区棉盲蝽象发生程度的影响,以期为该地区棉盲椿象的防治提供有力依据,提高防治效果。[方法]利用积分回归的方法,对江苏省滨海县1985~2007年棉盲蝽象发生程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滨海县气候变化引起棉盲蝽象发生程度的变化在棉盲蝽象的不同世代或同一世代的不同生育阶段是不同的,气候条件中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对棉盲蝽象发生程度的影响较其他要素更明显,气候变化总体上是不利于棉盲蝽象发生程度增强的。利用棉盲蝽象发生程度易随气候变化显著增加时段,如:4月上中旬、6月下旬至8月上旬等进行防治能显著提高防治效果,同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能够实现减少农药使用量、使棉盲蝽象危害程度最低以及防治措施对环境负面影响小的目标。[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江苏沿海地区棉盲椿象的防治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冬小麦生长期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江苏省科学安排冬小麦栽培田间管理、全面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信息,主要采用农业气象试验研究和统计方法、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分析技术等,选取代表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气候状况的观测资料进行定量统计分析和定性描述,分析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主要气象条件及其气候变化趋势。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气候条件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分布特征明显,具有冬季变暖、全生育期总积温增加、日照时数、降水量和风速减小的气候变化趋势,这可能会加重江苏省冬小麦生长发育期间的干旱、低(高)温害等自然灾害,增加苏北北部等丘陵地区小麦产量和品质的不稳定性。江苏省气候变化相对比较明显的是苏北东北部、沿江和苏南东南部;各气候因子变化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风温度降水量日照时数,主要可能会增加冬小麦生产的脆弱性。气候变化主要发生在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相对变化较小,因此须重点加强冬小麦营养生长期的应对气候变化栽培技术研究,搭好丰产架子,为保障冬小麦生产的生态、高效、优质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4.
运用数理统计、农业气象学等方法,分析水稻纵卷叶螟发生气象条件,建立预测模型,对其发生程度及时进行预测.如皋市水稻纵卷叶螟主要为迁飞性害虫,初次虫源主要来自岭南北部地区,夏季成虫随西南气流迁入.主要危害期在7月中旬后期至8月中旬之间.防治最佳期一般在稻纵卷叶螟卵孵高峰期至1龄幼虫盛期.水稻纵卷叶螟发生发展状况可以通过模型进行预测.如皋市水稻纵卷叶螟主要是由外地迁入,在本地繁育,所以,每年出现程度与中纬度大气环流活动情况有关联性,因此,需要加强其迁飞习性与大气环流关系的研究.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主要与温度和湿度关系密切,所以,要加强其生长发育与温湿度关系的研究,以提高预测水平,为适时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Touchdown PCR扩增多样性小鼠Fab抗体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扩增多样性Fab抗体基因产物,保证噬菌体抗体库的足够库容。分离C57BL/6鼠的脾脏,并制备脾细胞悬液,提取其总RNA,逆转录为cDNA,利用普通PCR和Touch down(TD)PCR扩增鼠Fab基因产物,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PCR产物,比较分析2种方法的扩增效果。结果显示:轻链和重链Fd基因的PCR产物大小约为680bp,与理论值相符。电泳结果显示,TD-PCR获得8个重链Fd基因和6个轻链基因条带,普通PCR获得7个重链Fd基因和5个轻链基因条带。在普通PCR产物中,轻链基因引物VkB未能扩增出相应基因,而TD-PCR扩增出该基因。TD-PCR扩增出引物ⅢA和ⅢC的对应基因,而普通PCR却未见对应结果,普通PCR扩增出ⅢB引物的对应基因,TD-PCR未见对应结果。比较分析认为,TD-PCR可以增加抗体基因多样性,有潜力成为保证噬菌体Fab抗体库库容的途径,为Fab抗体基因的扩增及相关研究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6.
河蟹高温热害综合指数的构建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蟹养殖期间高温热害发生的主要特征,基于河蟹养殖高温指标和权重指数构建了河蟹高温热害指数模型,使用江苏高淳区固城湖河蟹养殖历史观测资料对模型参数确定,建立了日高温热害等级判别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全省河蟹养殖高温热害发生规律和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河蟹养殖高温热害主要发生时段为6—8月(即江苏夏季)。河蟹高温热害指数随年际变化呈明显的“U”字型,第一高发期在20世纪60年代,第二高发期在21世纪前13年,第二高发期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均高于第一高发期。主要易发区域是沿江和苏南地区,里下河地区相对较轻。为了科学防御高温热害的影响,建立了养殖水环境监测系统和高温热害气象预警服务系统,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通过调整水位、投饵量和时间等来减轻高温热害的影响,提高河蟹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太湖蓝藻密度消长的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7年7月15日至10月31日,依据贡湖锡东、贡湖沙渚、梅梁湖小湾里的蓝藻密度逐日资料,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蓝藻密度的日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贡湖锡东、贡湖沙渚和梅梁湖小湾里蓝藻密度均有显著的周期性变化,贡湖锡东的周期为准3 d、贡湖沙渚3~4 d、梅梁湖小湾里为准4 d,三者共同周期为3~4 d。  相似文献   
8.
利用WRF模式对代表年的各季代表月(1月、4月、7月、10月)的江苏沿海地区风资源状况进行数值模拟.在模拟结果中,风速与风能密度规律相似,都是春季最大、夏季最小;风能从沿海海岸向内陆逐渐减小,且沿海海岸带梯度变化显著;最大值在海岛(东西连岛)及沿海海岸带附近,洪泽湖、太湖等水域上空有相对高值出现.经分析研究发现,风力发电场的最佳位置在苏中南沿海海岸带附近及连云港的东西连岛地区.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淮北地区冬小麦发育期特征及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江苏省淮北地区6个农业气象观测站冬小麦主要发育期观测资料和11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冬小麦生育期内的气象观测资料,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冬小麦主要发育期的基本特征、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从各主要发育期的多年平均情况看,各站之间差别以越冬期最小,拔节期最大.拔节期及之前的各生育期变幅较拔节后各生育期的大.(2)播种至起身期遵循纬度越高越早,拔节及拔节后的各发育期则遵循纬度越高越晚的变化规律.(3)从各发育期的变化趋势上看,冬小麦播种和越冬期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拔节、孕穗、抽穗和开花期逐年提前,尤其是孕穗、抽穗和开花期的提前趋势显著.(4)播种期内降水量年际间波动大是导致冬小麦播种期变化趋势不明显的主要原因;各站≥0℃终日的出现日期年际间波动大,且变化趋势不明显,可能是冬小麦越冬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且变幅最大的原因.(5)拔节、孕穗、抽穗和开花期逐年提前主要是由于冬季和春季平均气温逐年升高,而与冬前、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省为例,利用1980-2015年气象资料和水稻观测数据,基于Logistic曲线方程构建高温热害保险气象指数,并分别采用正态分布、正态对数分布和Weibull分布三种参数模型,以及基于信息扩散方法的非参数模型对水稻高温热害发生概率进行拟合。通过拟合优度检验发现,非参数模型可以较好地估算江苏各县水稻孕穗-抽穗扬花阶段高温热害发生概率,进而结合最优拟合模型,考虑农业保险的经营需求,从致灾因子危险性、孕灾环境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出发,确定相应评估指数并构建综合指数,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县级水平的水稻高温热害保险风险综合区划。评估分析表明,江苏水稻高温热害保险风险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特征,中高风险区是需要依靠农业保险转移风险的重点关注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