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3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选用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5%啶虫脒乳油、480 g/L毒死蜱乳油、450 g/L吡虫啉微乳剂、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和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等7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当采用每间隔两天施药时,7种供试药剂对香蕉花蓟马都具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以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0.25ml/L对该虫的防效最高,为87.92%,其次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0.67 ml/L,其防效为86.02%,再次是450 g/L吡虫啉微乳剂0.33 ml/L,防效为72.00%;5%啶虫脒乳油0.67ml/L、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0.33 ml/L、480 g/L毒死蜱乳油0.5 ml/L、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0.33 ml/L对该虫的防效分别为:62.63%、54.48%、51.47%和45.91%,显著低于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和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  相似文献   
2.
采用虫体浸渍法,测定了海南澄迈和儋州两地的香蕉假茎象甲成虫对480克/升毒死蜱EC、77.5%敌敌畏EC、40%辛硫磷EC、40%丙溴磷EC、25%丙溴?辛硫磷EC、20%三唑磷EC等6种杀虫剂对的敏感性。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澄迈和儋州两地区的香蕉假茎象甲的毒力大小顺序相同,毒死蜱>丙溴?辛硫磷>丙溴磷>三唑磷>敌敌畏>辛硫磷;儋州地区的香蕉假茎象甲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均高于澄迈地区。  相似文献   
3.
几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测定及复配增效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豆大蓟马是海南冬种豇豆的重要害虫,严重影响豇豆产品质量和商品价值。本文采用离心管药膜法,测定了毒死蜱、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吡虫啉和啶虫脒等6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并测定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其它5种杀虫剂复配的增效作用及最佳配比。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LC50)大小顺序为:甲维盐(0.000 5 g/L)阿维菌素(0.056 1 g/L)毒死蜱(0.125 3 g/L)高效氯氰菊酯(0.165 4 g/L)啶虫脒(0.228 3 g/L)吡虫啉(19.803 5 g/L);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复配的共毒系数为776;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配比为1∶9时的共毒系数为1 733。本研究为开发豆大蓟马防治药剂和田间化学防治提供了基本资料。  相似文献   
4.
为应用防虫网进行豇豆的科学种植与管理,本文采用80目全封闭与半封闭防虫网的栽培模式下,观测其对豇豆生长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防虫网栽培模式下豇豆的抽蔓期、结荚期有所提前,采收期有所延长,产量显著提高;在半封闭防虫网下抽蔓期提前2 d,结荚期提前4 d,采收期延长12 d,产量提高56.47 %;在全封闭防虫网下,抽蔓期提前1 d,结荚期提前4 d,采收期延长16 d,产量提高50.86 %;同一时期内,半封闭与封闭防虫网下豇豆的株高、茎粗、节间长、叶长和叶宽均优于露地栽培;与全封闭防虫网相比,半封闭防虫网下豇豆叶绿素指数显著升高。综上,建议采用80目半封闭防虫网室栽培豇豆。  相似文献   
5.
香蕉假茎精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CO_2超临界萃取法和GC-MS技术,对香蕉假茎精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表明:在鲜、干香蕉假茎精油中分别检测到13种和20种成分,其中二十烷、棕榈酸甲酯、三十四烷、3-乙基-5-(2-乙基丁基)-十八烷、豆甾醇和3-羟基螺甾-8-烯-11-酮为相同成分,但含量不同。香蕉鲜假茎精油成分以烷烃类为主,其次为酮类、酯类和醇类;干假茎精油也以烷烃类为主,其次为酯类、酮类和醇类,另外,还含有少量的烷酸、烯烃类、醚类、醛类和杂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6.
多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田间防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喷雾法研究了13种杀虫剂对香蕉花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从香蕉植株现蕾开始,每隔3天施药1次,至第8梳蕉果苞片脱落为止,供试药剂以苦参碱与啶虫脒对香蕉花蓟马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87.54%、82.21%;其次是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和阿维菌素,三者防效均在70%以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防效最差,仅为34.49%。  相似文献   
7.
豆大蓟马对1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内采用叶管药膜法测定12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成虫和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供试药剂中除杀虫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豆大蓟马各虫态的毒力较低外,其他药剂均对豆大蓟马具有较高的毒力。毒力测定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豆大蓟马若虫的毒力不同程度上均大于成虫,且对成虫的毒力又以对雄成虫的毒力大于雌成虫。综合来看,乙基多杀菌素、甲维盐、噻虫胺、啶虫脒、阿维菌素和噻虫啉等药剂对豆大蓟马毒力较大,可推荐作为田间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淡翅小花蝽对豆大蓟马的控害潜能,在室内测定了淡翅小花蝽各虫态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捕食能力、寻找效应、捕食选择性及自身密度干扰反应。结果表明:一定的猎物密度范围内,淡翅小花蝽各虫态对豆大蓟马的捕食作用均符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淡翅小花蝽各虫态的捕食量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增加而下降。淡翅小花蝽若虫的捕食能力随龄期的增长而提高,5龄若虫的日捕食能力最强,为42.9头。淡翅小花蝽5龄若虫对2龄若虫捕食率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下降,经拟合获得的干扰模型为E=0.412P-0.822,分摊竞争模型为I=1.042lgP+0.071。猎物偏好性试验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5龄若虫和成虫均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偏好性明显高于成虫。研究结果表明淡翅小花蝽对豆大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控潜能。  相似文献   
9.
10.
为评估乙基多杀菌素在香蕉上的安全性使用,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检测香蕉植株和土壤中乙基多杀菌素的残留及降解动态。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在香蕉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检出限(LOD)均为5μg/kg,定量限(LOQ)均为17μg/kg。当乙基多杀菌素在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添加浓度在0.01~0.20 mg/kg时,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6%~95.2%、76.5%~89.8%和75.8%~86.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03%~7.10%、5.16%~7.24%和2.26%~5.83%。乙基多杀菌素在香蕉果实、花瓣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6、4.5和6.5 d,属于易消解型农药。UPLC-MS/MS法具有灵敏度高、速度快等特点,可利用此法检测香蕉中乙基多杀菌素残留及消解动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