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业科学   13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转基因玉米技术不断成熟,转基因品种的丰富,转基因已逐渐成为解决粮食问题的关键技术.但转基因技术一直饱受争议,许多学者认为其对非靶标昆虫乃至寄生性天敌产生不利影响,笔者就转基因品种Mon89034是否对寄生性天敌腰带长体茧蜂的寄主搜寻构成影响进行了研究.取30头腰带长体茧蜂作为1个处理,用“Y”形嗅觉仪检测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5-5B培养特性及杀虫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5-5B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最适温度为28℃,最适起始pH7.3~7.8,最佳振荡频率160r/min,250ml三角瓶内装液40ml,接菌量为4%。5-5B菌株发酵液对小菜蛾初孵幼虫的杀虫活性研究表明,250ml三角瓶内装液40ml时,校正死亡率为62.78%;接菌量4%时,校正死亡率63.84%;起始pH7.3时,校正死亡率65.49%。  相似文献   
3.
采用叶碟法测定了36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细菌菌株对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二龄幼虫的拒食作用,其中10个菌株对小菜蛾幼虫的选择性和非选择性拒食率高于75%。以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 All菌株为代表,研究了对小菜蛾有拒食作用的物质与细菌生长过程、型变、pH值、温度、有机溶剂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拒食物质产生于细菌的对数增长期和稳定期,在稳定期最高,拒食率达85%左右;次生型菌液未能分泌足够的拒食物质,其拒食率在20%以下。在-80℃-100℃的范围内,其拒食率均在81%以上。pH3-11范围内,对拒食物质稳定性有一定影响,选择性拒食率变化不大,均在96%以上;非选择性拒食率变化明显,pH值为3、5、7、11时,非选择性拒食率下降至23.1%-34.9%。拒食物质可与氯仿、石油醚、乙酸乙酯、正己烷、乙醇相溶,其提取液对小菜蛾拒食率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水象甲Lissorbqptrus oryzqphilus Kusche1羧酸酯酶活性具有明显的影响,在试验的4个水稻品种(系)中,取食辽粳454的稻水象甲α-NA羧酸酯酶活性最高(1.20μmol/mg?min),是取食T03的4.65倍。β-NA羧酸酯酶活性以取食辽粳294的稻水象甲最高(2.11μmol/mg?min),是取食T03的4.48倍。  相似文献   
5.
昆虫病原线虫研究和利用的历史,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研究与利用昆虫病原线虫的历史与现状,介绍了国内外应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农林害虫的概况;并阐述昆虫病原线虫分类、生活史及类型,以及与共生细菌的互利共生、杀死寄主昆虫机制,阐述了共生细菌的分类、菌型、病原作用、抗菌作用及其与线虫的共生专化性;介绍了昆虫病原线虫活体培养与离体培养的方法和最新进展,讨论了影响昆虫病原线虫利用的一些因素诸如温湿度、辐射、寄主免疫反应,天敌的影响等;最后就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作了述评,认为昆虫病原线虫在未来害虫治理和植物保护的持续发展中将发挥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第1,2代玉米螟各虫态发生期、发生量和为害率的连续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玉米螟各代的虫量基数只是影响当代发生程度的因素之一,并不能决定发生程度。玉米螟的发生程度与当代发生数量呈正相关,与田间落卵量关系更为密切,与发生时期关系不大。发生数理与发生历期呈正相关,第1,2代玉米螟的发生程度没有必然的联系,而表现为间断性和相对独立性。第2代玉米螟的田间产卵量是第1代玉米螟的3.75~7.1倍,造成玉米被害率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7.
影响第2代玉米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通径分析法探讨了影响第2代玉米螟种群动态的影响因素,结果证明,影响第2代玉米螟幼虫发生量的关键因素首先是7月26日至31日的降水日数,降水日数长短与第2代玉米螟幼虫发生为害程度呈负相关;其次为卵期赤眼峰的寄生率,该因素是控制第2代玉米螟种群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8日降水日数多有利于第2代玉米螟幼虫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48h的幼虫累计死亡率为53.75%.非转基因玉米为20.00%,差异显著;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死亡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48h累计死亡率为55.00%;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对玉米螟初孵幼虫的取食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而对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王欢  丛斌  刘限  董辉  杨飞 《玉米科学》2007,15(6):109-110
利用40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菌株,以亚洲玉米螟和玉米小斑病菌作为供试昆虫和供试真菌,对其杀虫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共生菌发酵液对两种病虫害均有一定的活性。其中菌株A24-2的杀虫抑菌活性最为明显,处理后120h对亚洲玉米螟的平均校正死亡率为44.25%,抑菌圈大小为15.00mm。  相似文献   
10.
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发现的烟粉虱种群的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作标记,对采自2006年辽宁省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区的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的生物型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该烟粉虱种群所有个体的mtDNA COI基因片段与苏丹、摩洛哥Q型烟粉虱的相应碱基序列具有极高的同源性,表明该种群均为Q型烟粉虱.2007年,对发现Q型烟粉虱的该地区进行了调查,没有发现烟粉虱种群.但鉴于Q型烟粉虱的危害性及其入侵性,有必要对该地区烟粉虱继续进行系统调查,防止Q型烟粉虱在该地区的定殖、扩散以及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