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不同年龄草类-兴安落叶松渐伐林木质物残体贮量进行研究,并采用两类标准比较粗木质残体贮量及特征。结果表明:木质物残体贮量在6.2761.38 t/hm2。Harmon标准计算的CWD密度、体积和生物量为49961.38 t/hm2。Harmon标准计算的CWD密度、体积和生物量为499900株/hm2,4.73900株/hm2,4.73130.59m3/hm2和2.22130.59m3/hm2和2.2260.39t/hm2,分别比LTER标准高出31.15%60.39t/hm2,分别比LTER标准高出31.15%66.74%,2.66%66.74%,2.66%34.75%和2.96%34.75%和2.96%11.15%。随着林分年龄的增加,Harmon标准计算的CWD体积呈增加的趋势,密度和生物量规律不明显;LTER标准计算的CWD密度逐渐降低(587,325和300株/hm2),体积和生物量均为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腐烂等级的增加,Harmon标准计算的幼龄林和成熟林CWD密度及幼龄林和近、成熟林CWD的体积和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LTER标准计算的CWD密度、体积和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与Harmon标准一致,只是Ⅰ级腐烂等级比例略有减少。  相似文献   
2.
以2018年库布齐沙漠的植被调查结果为基础,结合采集的植物标本、中国自然标本馆(CFH)馆藏资料和相关文献对库布齐沙漠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库布齐沙漠共有种子植物261种,隶属56科168属,相较于邻近地区植物种类较少,多样性不高,特异性较低。(2)在科的级别上分析,本区系以世界广布科为主;在属的层次上分析,本区系以温带成分占绝对优势,温带荒漠特征属、种的出现反映出本区系的温带干旱荒漠性质。(3)植物生活型以草本为主,灌木是主要的建群种和优势种;植物水分生态型主要为旱生、中生和旱中生,水生植物数量最少。  相似文献   
3.
以雪害比较严重的内蒙古大青山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林分受害率与立地环境和关键林分结构特征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林雪害主要有断梢、断干、倒伏等几种情况,林缘处的受害率变化为5. 56%~84. 44%,非林缘处受害率为0~12. 30%。华北落叶松林的立地条件与雪害程度密切相关。高海拔处和林缘处的林分更易受到雪害;底坡位样地有利于落叶松抵御雪害;坡向与林分雪害密切相关,依次为东北坡北坡西北坡。在高径比大于0. 64后,雪害出现;大于0. 9后,林分受害率随高径比增大快速升高,把林分高径比降到0. 64左右或维持在不超过0. 9的范围内,是提高森林抵抗雪灾能力的可行营林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的迅猛发展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得不到控制等的影响,大气颗粒物已成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通过绿化植物对大气颗粒物的吸附作用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截至目前,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对粒径较大的TSP和PM_(10)的吸附效应上,对PM_(2.5)等细颗粒物的吸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本文概述了PM_(2.5)沉降机制,从植物个体层面讨论了植物叶表面特征和植物结构特征对PM_(2.5)的吸附影响研究进展,分析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吸附效应的影响结果以及探讨了植物吸附PM_(2.5)的测定方法。通过对城市绿化植物吸附PM_(2.5)影响因素的阐述,提出了绿化植物吸附PM_(2.5) 3个方面的研究重点和趋势,为深化植物吸附PM_(2.5)的研究机制和筛选对颗粒物较高吸附能力的植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采用生物量法对经过不同采伐方式(渐伐、皆伐)兴安落叶松林更新林和未采伐的原始林的碳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地上部分碳密度原始林为109.60 t/hm2,渐伐林为58.94 t/hm2,皆伐林为47.50 t/hm2,其中乔木层所占比例最大,凋落物次之,依次为草本和灌木;乔木层碳密度原始林为78.63 t/hm2,渐伐林为33.61 t/hm2,皆伐更新林最低为31.70 t/hm2;灌木的碳密度原始林为1.12 t/hm2、渐伐林为0.63 t/hm2、皆伐林为0.38 t/hm2;草本碳密度原始林为1.02 t/hm2、渐伐林为1.88 t/hm2、皆伐林为0.65 t/hm2;凋落物的碳密度原始林为28.84 t/hm2,渐伐林为22.83 t/hm2,皆伐林为14.77 t/hm2。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灌丛化对荒漠草原植被和土壤的影响,在四子王旗短花针茅荒漠草原选择不同灌丛化程度样地,进行群落调查并结合室内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灌丛化对短花针茅草原植被(物种组成、生物量)和土壤(土壤容重、养分含量和碳氮比)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灌丛化程度增加,草本植物高度、地上生物量显著增加,草本密度、盖度、丰富度指数及Sha...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工林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及其与林分因子的关系,对沙地植被恢复成效的评价和人工林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本研究以毛乌素沙地杨树人工林群落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林下植物群落特征,并重点探讨了林分郁闭度、密度等林分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结果 ]研究区杨树人工林林下共发现植物32种,隶属于12科28属,其中豆科、禾本科、菊科植物最多,占总植物种的62.51%;林下草本植物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占总物种的78.13%,植物水分生态类型以旱生、中旱生植物为主,占总物种数的75.00%,其次为旱中生和中生植物;林下草本层Margalef丰富度指数变化范围为1.20~3.17,Simpson优势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48~0.8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95~2.34,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范围为0.16~0.48,林龄32年生时林下物种多样性最高;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林分郁闭度和密度与林下灌木层盖度之间存在负效应关系,人工林郁闭度较高时,林下无灌木层形成。林分郁闭度的增加有利于草本层的发育,而林分密度与草本层盖度、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和Shan...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毛乌素沙地飞播杨柴林为研究对象,对4种平茬强度(预留盖度10%、20%、30%、40%)及未平茬杨柴林(对照)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及粒径组成进行研究,了解平茬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杨柴林分结构调控提供依据.结果显示:(1)预留盖度10%~30%平茬可提高0~20 cm土层土壤全氮含量,预留...  相似文献   
9.
以大兴安岭杜香-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分析渐伐中龄林木质物残体的贮量及组成,比较两类标准计算的粗木质残体贮量、径级结构及腐烂特征。结果表明:WD生物量为16.94t·hm-2,以Harmon标准计算的CWD(D≥2.5 cm)体积和生物量为35.45m3·hm-2,分别比LTER标准高出31.80%和34.70%。倒木在CWD中的密度比例(96.70%)远大于体积和生物量比例(56.24%,61.74%),枯立木比例最小。CWD密度以2.5-10cm为主(占96.7%),体积和生物量则以大于20 cm的CWD为主。CWD由白桦和落叶松组成,以落叶松为主,占67%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内蒙古大青山华北落叶松成熟林为研究对象,对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及土壤温度、湿度进行定位监测,分析了土壤呼吸速率变化特征与土壤水热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1)林地土壤呼吸速率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变化和日变化规律。生长季5~9月土壤呼吸速率大小表现为:7月﹥8月﹥9月﹥5月﹥6月;月平均呼吸速率值区间在1.272~3.702μmol·m-2 s-1,平均值为2.323μmol·m-2 s-1。生长初期5月、中期7月和末期9月的单日呼吸速率变化均呈单峰曲线,峰值在12:00~16:00出现,最小值在03:00~06:00出现。(2)生长季林地土壤呼吸速率对土壤湿度的敏感性高于土壤温度,与土壤0~15 cm层湿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指数相关关系(P﹤0.01),与温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P﹤0.05)。土壤呼吸速率与土壤温度、湿度之间具有极显著的复合线性关系(P﹤0.01),线性模型对生长季土壤呼吸碳通量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