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揭示属间杂交品种半番鸭及父本番鸭性腺样本中微生物物种构成和群落结构的差异。分别采集200日龄雄性番鸭和半番鸭3个性腺组织进行16S rRNA扩增子测序、物种注释以及丰度分析,并进行菌群代谢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鸭性腺中优势菌群,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为优势菌属,假单胞菌科均为优势菌科,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和小杆菌属(Dialister)分布存在差异,主要差异为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和韦荣菌科(Veillonellaceae)。假杆菌(Pseudarthrobacter)、芽生球菌属(Blastococcus)、粘球菌科(Myxococcaceae)、白头翁科(Trueperaceae)、地嗜皮菌科(Geoderm atophilaceae)等下调(P<0.05),即在半番鸭中低表达,毛螺菌属(Lachnospira)、假心菌科(Pseudonocardiaceae)上调(P<0.05),即在半番鸭中高表达,推测乳酸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奈瑟...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几丁质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丁质酶是广泛存在于植物、真菌以及细菌等生物体内的一种分解几丁质的蛋白质。综述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几丁质酶基因克隆、功能分析以及将几丁质酶作为生物靶标进行杀虫和抗病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实蝇D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实蝇的口岸检疫鉴定工作中,主要以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作为分类依据,而口岸截获的往往是幼虫或卵,通常的做法是对其进行室内饲养待获得成虫后再进行鉴定。这样的检疫周期太长,并且不利于对世界或某一区域实蝇种群结构的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能快速、准确和灵敏地检测出实蝇种类,揭示其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并提早制定相应的防治方法。本实验比较了5种实蝇基因组DNA提取方法,并进一步用RAPD技术快速鉴定其种类。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吡啶甲酸铬(CP)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P对BSA的荧光有猝灭作用,其猝灭过程属于动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出CP与BSA的结合常数(KA)及结合位点数(n).根据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P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油茶黑胶粉虱及扁座壳孢对其自然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油茶黑胶粉虱的分布、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及其病原微生物扁座壳孢的形态特征、发生情况和应用前景。在福建省清流县调查结果表明,扁座壳孢对油茶黑胶粉虱的林间自然感染率为32.8%~86.9%,自然控制作用较强。在油茶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可利用自然带菌枝叶移挂法进行引种或通过人工培养制成菌剂来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以Sambrook的碱裂解法为基础,通过控制菌体培养时间,适当调整提取过程中3种溶液的比例及作用时间,摸索出一种适合于提取苏云金芽孢杆菌质粒DNA的方法.该法与常规碱裂解法相比具有重复性好、质粒DNA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虫生真菌座壳孢代谢产物杀虫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采自福建建瓯柑橘园的粉虱虫尸上分离纯化获得一株座壳孢Jos009,经液体和固体发酵培养,分别提取得到不同的代谢产物,并将其用于对桃蚜、温室白粉虱和棉铃虫3种常见害虫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液体发酵的胞外代谢产物Ⅱ对桃蚜有很强的触杀毒性,24和48h的LC50分别为1.047和0.708mg.mL-1,而该菌株代谢产物对温室白粉虱和棉铃虫无毒杀作用.本试验还发现不同的培养方式对该菌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有很大影响,液体发酵比固体发酵更有利于其杀虫活性物质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苏云金芽孢杆菌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杀虫微生物,其活性成分主要是杀虫晶体蛋白、营养期杀虫蛋白和几丁质酶等,本文对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的定位作一综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基因结构、功能、表达和调控.  相似文献   
9.
利用核糖体28S rRNA基因的RFLP对18个昆虫病原真菌(座壳孢、轮枝菌和白僵菌属)菌株进行了分析。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对PCR产物进行了消化并采用UPGMA法对扩增产物的限制性图谱构建了亲缘图。结果表明,属间、种间的多态性高于同种不同菌株间的多态性,并可以清楚地将座壳孢属不同种区分开来,而且轮枝菌不同菌株间存在着遗传差异。轮枝菌与白僵菌间的亲缘关系比其与座壳孢近。  相似文献   
10.
虫生真菌座壳孢的RAPD与LSU rDNA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17个引物对不同地理来源的4种11株座壳孢Aschersonia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种间和种内具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菌株间差异与地理来源和寄主不相关。部分菌株和GenBank上的座壳孢属核糖体nrDNA大亚基序列进一步用于该属系统发育研究。系统发育树反映的种间和种内关系与形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可以将不同地理来源的不同种区分开来,但从同科或同目寄主昆虫上分离到的不同种并不具有相近的亲缘关系。同时进化树还表明,所分离的菌株Aa是粉虱座壳孢(Aschersonia aleyrodis Webber)。此外,对相同的供试菌株两技术所反应的亲缘关系趋势相同,表明RAPD技术和LSU rDNA用于座壳孢的亲缘关系分析和种类鉴定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