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建筑材目的油松人工林经营措施,探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油松人工林密度调控下蓄积变化,为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对河北平泉阳坡中土、阴坡中土和阴坡厚土3种主要立地类型的全生命周期油松人工林编制密度管理图,得出培育小、中、大径级建筑材措施。结果表明:河北油松建筑材林的培育,阳坡中土培育小径材、阴坡中土和阴坡厚土培育中大径材,期间经过2~3次间伐以达到高效培育的目的。阳坡中土林分,初植密度3 000~3 300株/hm2,10年生间伐强度12%,15年生强度20%,25年生强度25%,主伐时树高级为9~11 m,培育小径材。阴坡中土林分,初植密度2 700~3 000株/hm2,9年生间伐强度25%,19年生强度30%,主伐时树高级为9~11 m,培育中径材;初植密度2 200~2 500株/hm2,9年生间伐强度20%,17年生强度25%,27年生强度30%,主伐时树高级为11~13 m,培育大径材。阴坡厚土林分,初植密度2 000~2 300株/hm2,7年生间伐强度20%,15年生强度30%,主伐时树高级为11~13 m,培育中径材;初植密度1 000~1 200株/hm2,7年生间伐强度20%,13年生强度20%,23年生强度25%,主伐时树高级为13~15 m,培育大径材。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电控液压式农机自动转向系统的不稳定及响应慢等特点,提出一种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控制农机自动转向系统的方法.【方法】首先根据分数阶的控制原理,设计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并建立控制系统的仿真模型,最后应用自适应粒子群算法优化分数阶PI~λD~μ控制器的5个参数(k_p,k_i,k_d,λ,μ),避免粒子群算法陷入局部最优.为验证该方法的性能,采用文献[12]的试验平台,对系统进行多种信号的仿真跟踪.【结果】在迭代5次左右模型稳定,阶跃信号跟踪实验中,上升时间是0.0125 s,超调量0.01%,稳态误差是0,优于传统PID的控制效果,正弦信号与随机信号仿真跟踪实验效果良好,模型抗扰动能力强.【结论】仿真实验表明,设计的自适应粒子群分数阶控制方法对提高农机自动转向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及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金华火腿骨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其呈味物质释放的影响。通过感官评价及可溶性糖、有机酸、5′-核苷酸和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分析不同处理组间样品的差异,同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regression,PLSR)对提取物感官和呈味物质间进行相关性分析。感官评价发现,高压蒸煮的样品的鲜味、咸味和可接受度最高,其协同滋味的综合评分最佳;呈味物质分析发现,原液中所有呈味物质含量都最低,高压-复配酶解处理的样品中可溶性糖总量最高,高达132.68 mg/100 g;经过酶解处理样品有机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到3 733.32 mg/100 g;样品经不同处理后,5′-核苷酸含量呈现显著性增加(P<0.05),总含量最高的是经过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质量分数高达1.24 mg/100 g,是原液和其他处理组样品的2.38~12.4倍;与样品原液相比,游离氨基酸总量都显著增加(P<0.05),高压蒸煮处理的样品中含量最高,总质量分数为642.44 mg/100 g。借助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样品的感官属性及呈味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样品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处理方式所释放的呈味物质分布规律显著不同,高压蒸煮的样品与咸味和鲜味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酶解处理的样品与酸味和甜味有较强相关性,其他组样品与感官与呈味属性相关性不强。结论:不同处理方式的金华火腿骨具有不同的风味,其风味特征与多种物质有关,该研究结果为火腿骨的深度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提高金华火腿骨的附加值。  相似文献   
4.
鸡球虫病是养鸡业中重要的、常见的一种疾病,它分布很广,对养鸡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15-50日龄的雏鸡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80%。其特征是:患鸡表现为肠炎,消瘦,贫血,产蛋下降,腹泻,粪便带血。耐过的雏鸡生长缓慢、发育不良。成鸡多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受到一定影响。全世界每年用于鸡球虫病药物预防的费用已达数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贾茜  郭昊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4):67-68
森林康养作为一种森林资源开发的新业态,其服务内容涉及到休闲、度假、娱乐、养生、运动、旅游以及健康养老等多个方面,是我国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新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该文以朱雀国家森林公园为背景,重点探讨了森林公园的优势条件以及发展森林康养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2015~2016年通过田间试验明确几种对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具有较好防效的药剂及使用技术,可为设施黄瓜主要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在霜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72%吡唑醚菌酯·代森联WG 540 g a.i./hm~2、48%烯酰吗啉·吡唑醚菌酯WG 252~288 g a.i./hm~2、50%烯酰吗啉·嘧菌酯WP 225~300 g a.i./hm~2、50%吡唑醚菌酯WG 169~225 g a.i./hm~2或60%霜脲氰·嘧菌酯WG 270~360 g a.i./hm~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白粉病发生初期,叶面喷施40%氟菌唑WP 90~120 g a.i./hm~2、20%氟硅唑·嘧菌酯SC135~165 g a.i./hm~2或430 g/L戊唑醇SC 116.1~139.3 g a.i./hm~2,防效均可达到85%以上;在灰霉病发生初期,可叶面喷施25亿芽孢/g坚强芽孢杆菌WP 3.3~4.7 g/hm~2、3亿CFU/g木霉菌WG 5.6~11.1 g/hm~2或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 g/hm~2,其中,2种生防菌剂的防效均可达到65%以上,60%丙硫菌唑·异菌脲WP 4.7 g/hm~2的防效可达到82.0%。以上药剂用药间隔期均为7~10 d,连续喷施3次。在生产中,可以使用以上筛选到的高效药剂防治黄瓜霜霉病、白粉病和灰霉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油松人工林皆伐后天然更新成林的过程中对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影响,分析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土壤质量的变化规律,为油松林的地力维护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演替时序法,在河北平泉地区选择立地条件一致的中龄林(32年)、近熟林(40年)、成熟林(53年),皆伐后不同时间(5年、10年、24年)的天然更新林及皆伐后8年撂荒地作为对照,分0 ~ 10 cm、10 ~ 20 cm土层测定土壤肥力和酶活性,并对2组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1)从中龄林到成熟林土壤质量持续提升,其中在0 ~ 1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61.5%、379.1%和181.3%,各指标在10 ~ 20 cm土层也有显著提升(P < 0.05)。(2)皆伐后5年天然更新林与成熟林相比土壤肥力和酶活性差异不显著(P > 0.05),到伐后24年土壤肥力和酶活性逐渐下降,与伐后5年相比,土壤毛管持水量、全氮含量和蔗糖酶活性在0 ~ 10 cm土层分别下降了24.4%、61.0%和28.8%,在10 ~ 20 cm土层各指标也均有明显下降(P < 0.05),但伐后24年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仍高于中龄林和近熟林。(3)天然更新林的土壤肥力和酶活性显著高于撂荒地(P < 0.05),天然更新林在0 ~ 10 cm土层土壤毛管持水量、有机质含量和脲酶活性相比撂荒地分别提高了43.7%、145.7%和116.6%,在10 ~ 20 cm土层各指标也显著高于撂荒地(P < 0.05)。(4)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 < 0.01),土壤肥力主要受土壤密度、毛管持水量、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全氮的影响,而土壤酶活性主要受脲酶和蔗糖酶的影响。土壤肥力和酶活性的典型变量得分均表现为成熟林 > 伐后5年 > 伐后10年 > 伐后24年 > 近熟林 > 撂荒地 > 中龄林。结论油松人工林成熟林阶段土壤质量明显改善,随着时间推移皆伐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土壤肥力和酶活性下降,但在皆伐迹地上及时实现植被恢复会显著减轻下降的程度,且土壤质量明显好于同一发育阶段的人工林。皆伐油松人工林天然更新可以有效地缓解地力衰退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国土绿化行动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的重要任务。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为科学绿化注入新生力量。研究无人机在国土绿化行动中的应用,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建立数字正射影像(DOM),能够精确识别造林空间、科学控制造林密度、严格落实造林监理;同时,通过无人机空中巡护技术,能够精准防控灾害风险、大幅提升监管水平、有效传播生态保护理念,以期为进一步推广无人机技术在国土绿化行动中的应用提供借鉴,为构建国土绿化发展格局助力。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究藿香龙黄散对育肥牛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影响。选择健康无病、体况良好、体重(385.0±16.3) kg、月龄相近的西门塔尔杂交牛8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头牛。对照组、试验Ⅰ组、试验Ⅱ组、试验Ⅲ组分别饲喂添加0、1%、2%、4%藿香龙黄散的饲粮。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6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育肥牛血清中总蛋白和球蛋白含量以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87%、17.83%和24.82%(P<0.05),尿素氮含量降低了20.25%(P<0.05);试验Ⅱ组育肥牛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了36.70%、28.63%和35.28%(P<0.05);试验Ⅱ组育肥牛血清中免疫球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含量分别提高了18.99%和29.98%(P<0.05)。研究表明,在饲粮中添加2%的藿香龙黄散能够改善育肥牛的血清生化指标,促进脂肪和蛋白质的沉积,增强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强酸性电生功能水对番茄白粉病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以1×10~6孢子/g寡雄腐霉菌可湿性粉剂和46%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为对照药剂,采用不同浓度的强酸性电生功能水在番茄缓苗期和发病初期进行叶面喷施。结果表明,在缓苗后用50 mg/L强酸性电生功能水进行预防,在病害发生初期改用80 mg/L浓度进行防治,对番茄白粉病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分别为64.10%和66.14%,而且可使番茄增产2.80%;仅在病害发生初期开始使用80 mg/L强酸性电生功能水进行叶面喷施,对番茄有一定增产效果。但是,对番茄白粉病和番茄细菌性叶斑病的防治效果与对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