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19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针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稻麦轮作区常年浅耕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犁底层增厚与土壤板结的问题,研究深耕(打破部分犁底层)与施肥方式对稻田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土壤水分渗漏量、氮素淋溶量及氮素形态的影响,阐明稻田氮素淋溶量与耕作、施肥方式的响应机制,为稻田合理耕层构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基于2015年安徽省舒城县设置两种耕作方式(旋耕12 cm、深翻20 cm)、3种等氮量施肥方式(仅施化肥处理T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处理T2、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处理T3)的田间定位试验,2019—2020年监测土壤容重与紧实度以及稻季水分渗漏与氮素淋溶量。(2)通过原状土柱模拟试验,研究深翻30 cm(打破犁底层)对稻田水分渗漏量的影响。【结果】(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深翻20 cm较旋耕12 cm降低了耕层土壤容重与紧实度,但没有显著增加水稻生育期的水分渗漏量,仅在分蘖期增加7.4%,孕穗期之后无显著影响。(2)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深翻30 cm(打破犁底层)水分渗漏量较旋耕12 cm和深翻20 cm显著增加,淹水时分别增加19.0%与11.0%,非淹水时分别增加23.0%与21.5%。(3)田间试验水分渗漏液中的氮素主要以硝态氮的形式存在,T3较T1和T2处理在水稻进入孕穗期后显著降低渗漏液中硝态氮的浓度;各施肥处理间铵态氮浓度差异不显著。(4)从整个水稻生育期看,两种耕作方式对氮素淋溶量影响不显著,而3种施肥方式下氮素淋溶量存在明显差异,T3处理降低了氮素淋溶量。深翻条件下T1、T2与T3处理氮素淋溶量分别为10.69、11.74和9.14 kg N·hm-2,旋耕条件下分别为9.83、11.21和8.58 kg N·hm-2。【结论】深翻20 cm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但不会增加土壤水分渗漏及氮素淋溶;相同耕作方式下,有机与无机肥配施不会增加土壤水分渗漏与氮素淋溶。因此,在长江中下游黏质且犁底层厚(如红黄壤型)的水稻土区,部分打破犁底层,有机与无机肥配施,可构建深厚肥沃的耕作层,且不会增加水分渗漏和氮素的淋溶。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城市人口逐渐增多,就出现了大量的污水难以处理,目前城市发展进程中的首要问题就是污水处理。如果不对城市污水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一定会损害城市的形象,甚至阻碍城市以后得发展道路,因此,如何处理好城市污水就成为了城市发展的重要前提。由于城市设置的污水处理设备远不能满足现在的处理需求,就需要研究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主要对基于生态环保的污水处理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对污水处理起到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增施有机肥改善黑土物理特性与促进玉米根系生长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改善东北黑土区粘重耕层的土壤物理特性,通过玉米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试验,拟明确增施有机肥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系生长的提升效果。利用2015~2018年吉林省公主岭市和黑龙江省克山县黑土区的定位试验,测定了玉米抽雄期3种秸秆还田处理及其增施有机肥(旋耕秸秆还田+有机肥RSM、深翻秸秆还田+有机肥DSM、深松秸秆还田+有机肥SSM)处理的土壤物理指标;并采用微根管法原位测定了根系生长指标,计算出增施有机肥后各土壤物理特性与根系生长指标的变化量。结果表明,相比秸秆还田处理,增施有机肥降低了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提升了土壤含水量,同时根长密度、根尖数密度和根平均直径均显著增加,其中根长密度和根尖数密度各土层平均增加了0.18 cm/cm~2和34.9×10~(-3)个/cm~2。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增施有机肥后对黑土物理特性和根系生长的改善效果不同,其中0~15 cm土层RSM处理改善效果最明显,15~45 cm土层SSM和DSM处理改善效果最明显。有机肥和秸秆还田方式互作对黑土物理特性和促进根系生长指标具有显著的正向互作效应。上述结果表明,深松秸秆还田和深翻秸秆还田基础上增施有机肥模式更有利于改善黑土物理特性和促进根系生长,是改善东北黑土区粘重耕层的技术选择。  相似文献   
4.
5.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水溶性有机碳氮是土壤中最活跃的碳氮组分,是衡量土壤碳氮周转与养分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探讨秸秆配施氮肥、氮肥用量及基追比例对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水溶性有机碳氮、易氧化有机碳和速效氮的影响,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长季不同氮肥用量与基追比的土壤活性碳氮变化特征,为稻麦轮作区秸秆还田的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在湖北省荆门市田间试验中设置施氮量、秸秆配施氮肥和施氮时期3个大田试验。施氮量:不施氮(N0),推荐施氮(165 kg·hm -2,N165),习惯施氮(195 kg·hm -2,N195);秸秆配施氮肥:秸秆移除(CK),秸秆还田(移栽前将上季小麦秸秆全部还田,S),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腐解菌剂(SM);施氮时期:基施﹕拔节期﹕抽穗期氮肥施用比例为7﹕3﹕0(R1),5﹕3﹕2(R2),10﹕0﹕0(R3)。【结果】秸秆还田+习惯施氮量(SN)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但是其成熟期水溶性有机碳含量(DOC)显著降低。秸秆还田+推荐施氮量(SF)显著提高了水稻拔节期土壤水溶性有机氮含量(DON)。腐解菌剂的施用显著降低了水稻成熟期DON含量,拔节期易氧化有机碳含量(ROC)也显著降低。秸秆还田下增加氮肥用量显著提高了水稻抽穗期和灌浆期土壤速效氮含量(AN);推荐施氮处理(165 kg N·hm -2)的DON和AN含量显著升高;农民习惯施氮处理(195 kg N·hm -2)降低了DON和AN含量;增加追施氮肥比例对土壤SMBC和DOC含量无明显影响,但提高了水稻拔节期SMBN和ROC含量。【结论】施氮量及其基追比是影响秸秆还田下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含量的主要因素,合理配施氮肥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速效氮及水溶性有机氮等活性碳氮组分含量,增加追肥比例也能提高水稻生育期内土壤活性碳氮含量。  相似文献   
6.
博落回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瑾瑜  任亚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41-42,117
博洛回(Macleaya cordata(Willd.)R.B)为罂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草拾遗》等记载博落回属毒草类,具大毒。多为民间常用杀蛆青草药,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博落回根茎、叶、果均含多种生物碱,对治疗多种炎症有效,所含生物碱也可抑制肿瘤细胞。我国博落回野生资源丰富,利用博落回开发新的产品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综述了博洛回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现状和博洛回生物碱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瑾瑜  万亚涛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9):104-104,189
测量了河南省平顶山栽培的蝴蝶兰的光合作用及蒸散量,掌握了蝴蝶兰的光周期生理及不同时段的叶片蒸散量,并依据这两项测量数据提出了改进蝴蝶兰栽培的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瑾瑜  刘喜东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731-12732,12777
以陕西省大荔县羌白镇镇域规划布局为例,根据全面加强中心镇与镇域各村、周边乡镇的经济关联度,重点推动农业、工业、商贸服务业等和农工初级加工产品的联合开发利用,建设循环经济结构;按照"攻项兴镇,强工促农"的经济发展思路,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项目建设为总揽,加速推进新兴工业化,将羌白镇建设成为大荔县西南部的综合性中心城镇、工业和设施农业强镇,以及实现城乡一体化和经济、社会、人口、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了羌白镇镇域规划布局的内容,即产业发展布局、村庄发展布局、镇域道路交通布局、绿地系统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9.
明安绿苑翠庭屋顶花园的设计巧妙利用了住宅建筑物的屋顶、平台、女儿墙和墙面等来开辟绿化场地.通过运用多种园林造景技法,精心布局,合理添置小品、花架、廊亭、铺地等造园要素,以营造出一个居民亲近自然、沐浴阳光、休闲娱乐、释放工作压力、排解生活烦恼、休身养性的优美场所,同时创造出一个艺术感染力强、舒适高雅、独具特色的屋顶花园空间环境.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世界苹果主产国之一,其中甘肃富产苹果,在2014年产量高达560万t,苹果榨汁后剩余的苹果渣富含膳食纤维,具有独特的生物学活性和药理作用。通过对其深层次的开发利用,将为苹果渣的综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