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吕粉桃 《农业工程》2020,10(11):97-101
根据北京林业大学公共分析测试中心在实验室管理方面的实践,探讨高校实验室做好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出强调了实验室有关细节上管理的规范性。着重从岗位职责、固定资产、实验室安全和业务室的顺利运行环节入手,阐述了已通过CNAS/CMA的高校实验室高效运行方面的各项措施和规范性建设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正>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镇由于长期开采矿山,当地山场生态遭到大面积破坏,原有山体面目全非,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发展。因此,对非煤矿山的生态修复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我国高校实验室在申请实验室国家认可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主要从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制度建设、方法标准化建设;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和沟通等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将为高校实验室能顺利通过实验室国家认可、提高实验室知名度和完善分析测试制度等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4.
红壤和褐土中磷的吸附及其对镉离子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等温吸附法研究了红壤和褐土磷的吸附特性,并分析了磷吸附后镉离子的吸附-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在外源磷浓度0~64mg·L-1范围内,供试土壤磷吸附量均随平衡液中磷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红壤对磷的最大吸附量及吸附反应常数(K)均高于褐土.吸附磷后在镉添加0~5 mg·L-1范围内对镉离子吸附的影响两种土壤表现一致,即镉离子的吸附量随平衡溶液中镉的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二者呈极显著线性相关.但磷吸附量的不同对镉离子的吸附产生一定的影响,表现为低磷抑制、高磷促进镉离子的吸附.当吸附磷的量红壤小于40 mg·kg-1褐土小于37 mg·kg-1时,镉离子的吸附量随磷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与不施磷处理相比吸附率平均降低了16%和10%左右;当吸附磷的量红壤大于79 mg·kg-1褐土大于70 mg·kg-1时,镉离子的吸附量随磷吸附量的增加而升高,与对照相比吸附率平均升高了11%和6%左右.吸附磷酸根后,在镉离子的吸附量小于10 mg·kg-1时,红壤镉离子的解吸率表现为低磷促进、高磷抑制解吸,而褐土磷的吸附对镉离子解吸率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青海大通山地退耕还林土壤渗透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渗吸性能是土壤重要的物理特征之一,是生态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双环渗透仪法,对国家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科技试验县———青海省大通县退耕地土壤渗吸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退耕土壤的总孔隙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等物理性状与土壤的稳渗速率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基本呈增大的趋势;土壤渗吸过程具有明显的幂函数关系,突出表现为初渗速度极大,而随着渗透时间的进行,其逐渐减小直至趋于某一常数亦即稳渗速度的过程;不同退耕年限土壤的渗透性能存在差异,同样渗水量退耕还林土壤最大渗透速率是农耕地的11.37倍,渗透深度为10.59倍。退耕还林后土壤的渗透性能得到了改善,提高了土壤的保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青海大通县山地退耕还林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文章主要分析研究了青海省大通县不同退耕年限云杉林+中国沙棘植被根系状况、土壤容重、入渗性能及抗冲性能,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指出了前三者对后者的影响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退耕年限的延长,地下根系逐渐增多,土壤容重逐渐减小,初渗率、稳渗率、抗冲性能呈逐渐增大的趋势.与农耕地相比,土壤表层(0~20cm)有效根(根茎<1mm)对土壤抗冲性能的强化值,按照退耕年限(8年,14年,19年,27年,50年,55年)依次为25.94%,36.42%,63.40%,137.04%,415.17%,708.13%.土壤表层(0~20cm)容重、稳渗率与土壤抗冲性的皮尔逊相关均达0.01显著水平;表层<1mm根系密度与抗冲性以及与其对抗冲性的增强值的变化规律分别符合指数方程y=0.6662e6E-06、y=12.228eIE-05x,相关系数分别为0.9586,0.9784.  相似文献   
7.
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30,自引:4,他引:26  
【目的】确定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变化的适宜评价方法。【方法】以湖南望城和江西进贤的长期试验数据为基础,比较和分析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内梅罗指数法3种评价方法对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结果,探明适宜土壤肥力变化的综合评价方法。【结果】20多年长期施肥下,3种评价方法所得综合土壤肥力指数(IFI)的变化趋势和差异性不同:因子分析法和相关系数法评价结果相似,而内梅罗指数法与二者存在一定差异,评价结果灵敏度较高。经验证,3种评价方法的IFI与作物产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内梅罗指数法相关性更高。内梅罗指数法评价结果:低产的不施肥(CK)、偏施肥(NK)处理IFI随时间呈下降趋势;高产的均衡施肥(NPK、2NPK、NPKCa、NPKS、NPKM)处理IFI随时间趋稳,且均值显著高于不施肥和偏施肥的处理。【结论】因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均适用于长期施肥下土壤肥力的综合评价,但应首选内梅罗指数法,最后选相关系数法。  相似文献   
8.
探明长期常规施肥下灌淤土小麦产量变化及其与施肥的关系,为灌淤土小麦施肥管理及提高作物产量提供理论依据.采取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国家级土壤肥力长期监测点中灌淤土的4个代表性监测点常规施肥条件下小麦产量变化及其与施肥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灌淤土长期耕作施肥近20年,小麦产量呈现出极显著的增长趋势,年均增加117 kg/hm~2,多年平均产量5 354 kg/hm~2;无肥区小麦产量则表现为下降趋势,年减产50 kg/hm~2,多年平均产量1 420 kg/hm~2.小麦产量与化肥NP、总施肥量(有机加无机)NPK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前者呈对数关系,后者更接近直线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9 5、0.395 5.小麦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平均年下降速率0.250 1 kg/kg,施肥区相对于无肥区的多年平均增产率371%,其中,在单施化肥情况下,前者平均年下降速率为1.766 4 kg/kg,后者表现出下降趋势,但不显著;而有机无机配施条件下,则前者有上升趋势,但不显著,后者年均增加30.9个百分点.施肥是增加灌淤土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采取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方式,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控制磷肥施用量,增施氮钾肥可实现小麦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9.
青海省大通县脑山区退耕还林土壤质量演变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青海省大通县脑山区退耕还林地典型土壤类型———黑钙土,进行标准地调查及标准剖面采样,以空间代替时间序列的方式,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等多元统计方法来定量化比较不同退耕年限(0,5,10,15,20,25,30 a)的综合土壤质量指数,揭示不同退耕年限土壤质量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退耕还林后的30 a中,随退耕年限的增长,土壤质量指数均呈增长趋势,其过程基本分为3个阶段:(1)退耕初期(退耕5a),林分幼林期,为土壤质量指数相对增长期;(2)退耕中期(退耕5~20 a),针阔叶林林分速生期,为土壤质量指数大幅度升高并达到峰值期;(3)退耕后期,退耕20 a后,林分相对稳定期,林分郁闭度增大,土壤质量指数随之下降;退耕25 a后,林分进入自疏期,土壤质量指数略有升高并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
文章研究了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土壤黑钙土冰卷泥的形成过程、形态变化及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晚全新世以来,黑钙土冰卷泥层位逐渐下移,且存在加速之势,这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2)黑钙土发生分化,存在向栗钙土演化趋势,CaCO3层由粉末沉积转变为粒状沉积,且层位提升,CaCO3二次沉积普遍,溶质表聚现象加剧,与冰卷泥层位下移可互为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