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为探究灌排模式、施氮水平对水稻株高、茎蘖生长动态的影响,以稻田水位作为调控指标,通过测坑控水试验,采用Logistic曲线以及DMOR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分蘖期先旱后涝(FHL)、拔节孕穗期先旱后涝(BHL)以及控制灌排(CID)3种处理对株高、茎蘖生长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排模式主要通过改变水稻株高、茎蘖的生长时间以及生长速率来影响株高、茎蘖生长,最大株高由大到小表现为CID处理、FHL处理、BHL处理,最大茎蘖数由大到小表现为CID处理、BHL处理、FHL处理。施氮主要是通过提高水稻株高、茎蘖的生长速率来促进株高、茎蘖生长;最大株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CID和FHL两种处理下,最大株高由施氮150kg/hm2的98.9、97.8cm增加到施氮300kg/hm2的102.4、101.2cm,继续施氮没有显著提高;CID处理和BHL处理下,最大茎蘖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FHL处理下,低氮处理和高氮处理的最大茎蘖数显著小于中氮处理。灌排模式与施氮水平的交互作用对株高、茎蘖数动态过程均有极显著影响,增施氮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因水分胁迫所引起的株高、茎蘖数的下降,但是高氮会加重水分胁迫,不利于株高、茎蘖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即将到来,校园网建设突飞猛进,校园媒体资产管理(即基于数据库对节目素材的视音频和针对素材的描述信息进行管理)也将逐步纳入校园网总体评估体系之中。文章对校园媒体资产管理需解决的有关核心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取实现高效、节水、控污3个目标的水稻灌排模式,以农田水位为调控指标,在3个施氮水平下设置了不同的灌排模式,研究水稻在不同模式下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利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这些灌排模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的产量、控污指标的抑制作用最明显;乳熟期旱涝交替胁迫的处理对节水指标的负面影响最大.在旱涝交替胁迫下氮肥施用量低时,对水稻发育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高氮肥施用量处理的水稻产量并没有显著增长,高氮肥处理氮素的淋溶量比低氮肥处理高.利用TOPSIS模型得到施氮量300 kg/hm2下的控制灌排模式的相对贴合度为0.694 5.分蘖期旱涝交替不仅对于水稻的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最大,其控污效果也最差.通过模型计算,最优的灌排方案是施氮水平为300 kg/hm2的控制灌排模式.  相似文献   
4.
旨在探究TLRs基因家族(toll-like receptors,TLRs)在鸭法氏囊中的表达情况和功能差异。本研究利用qRT-PCR检测鸭法氏囊胚后发育中TLRs基因家族的表达情况,对表达模式进行聚类分析,并分别构建了TLRs启动子区和编码区的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TLR2a在鸭法氏囊2周龄(W2)和6周龄(W6)时期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4周龄(W4)时期(P0.05),其余TLRs各成员在鸭法氏囊胚后发育各阶段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TLR1a、TLR2a、TLR2b以及TLR3、TLR5、TLR15具有相似的表达模式;在编码区进化树上TLR1a、TLR1b、TLR2a、TLR2b聚为一支,与TLR15距离较近,TLR3和TLR5在同一分支上,TLR4和TLR21为单独两个分支,TLR21与其他TLRs成员距离最远;而TLRs基因家族启动子区进化树没有明显规律。结果提示,TLRs家族成员可能不参与鸭法氏囊胚后发育调控过程;TLR2a和TLR2b,以及TLR3、TLR5和TLR15可能具有相似功能,TLR1a和TLR1b虽然具有较高的序列相似性,但可能在进化中出现了功能分化。TLRs表达模式与启动子区序列进化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5.
油松、白皮松和华山松同束针叶长度差异均不超过1mm,而同柬针叶的鲜重差异相对较大,可达10%以上。但最长针叶的鲜重不一定最大。同柬针叶的变异性与针叶的叶龄、相对位置无关,说明针叶变异性是从发育早期就出现了,且同束针叶的差异也不是针叶生长微环境差异造成的。由此推测,同束针叶的差异具有随机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水文年型下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方案模拟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适宜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于2016—2017年在蒸渗测坑内进行水稻栽培试验。基于2年试验数据对SWAP-WOFOST模型进行参数的率定与验证,基于1956—2015年60年的降雨资料完成丰、平、枯3种年型的分组,同时改进了SWAP的灌溉排水模块以适应本地化的灌排需求,并由率定后的模型模拟了丰、平、枯3种年型下4种节水灌溉模式的稻田水分运移及水稻生长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水文年型下田间水分管理及水稻产量的差异,分析了4种节水灌溉模式的节水、减排与高产效果。结果表明:经率定的SWAP-WOFOST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干湿交替条件下稻田水分运移和水稻生长过程;节水灌溉技术可以减少灌排水量与灌排次数,减少水稻的生理需水和田间渗漏,并能够维持水稻高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0年模拟期内,控制灌排的灌溉水分生产率在丰、平、枯3种年型下分别为5.52、4.65、3.83kg/m3,各年型下均为最高,控制灌溉的作物水分生产率在丰、平、枯3种年型下分别为2.45、2.31、2.06kg/m3,各年型下均为最高。应用熵权TOPSIS模型对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方案进行评价优选,结果表明,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控制灌排模式具有稳健的节水省工效果。  相似文献   
7.
苹果四臂采摘机器人系统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鲜食苹果智能化高效采收需要,该研究设计了四臂并行采摘的“采-收-运”一体式机器人系统,以代替人工采收作业。以中国矮砧密植高纺锤果树为对象,根据树冠内果实空间分布特征,提出了四臂并行采摘执行部件的作业方式;建立了基于多任务深度卷积网络的果实可见区域识别模型,实现受遮挡果实离散区域语义分割及其归属关系的端到端判别;在此基础上,根据果实表面局部点云信息对其质心进行空间定位;提出了基于时间最优的四臂协同采摘任务规划方法,以实现机械臂对树冠内不同区域的高效遍历。最后在采摘机器人关键部件集成的基础上,在矮砧密植标准果园进行生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机器人对树冠内可见果实的识别率为92.94%,被识别果实中定位精度满足机器人采摘操作要求的比例为90.27%;机器人平均采摘效率为7.12 s/果,其中四臂协同采摘效率约为单臂采摘效率的1.96倍;对可见果实采摘成功率为82.00%,对树冠内全部果实的采收率为74.56%,枝叶遮挡干涉是造成采摘失败的主要原因。该研究可为鲜果智能化采摘模式的探索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