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凯特杏采用日光温棚大苗定植,满足低温量,可以早开花、早结果,比露地栽培提早58天左右成熟。并介绍了配套栽培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进水流速的智能调控,可降低饵料残留,避免水质恶化。为此,本研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了进水流速对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流场特性的影响,并基于该研究设计出一套确定进水流速调控的实验方法。首先,通过对比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3种湍流模型及多种壁面函数的仿真效果,确定RNG k-ε模型和标准壁面函数作为仿真配置。同时,针对多相流模型,对欧拉多相流模型和DPM离散相模型进行对比,为提高计算准确性选用DPM离散相模型,并基于上述模型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制定网格划分方案。其次,以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养殖为例,模拟不同进水流速下养殖池流场、排污和水温调节的效果。最后,针对仿真结果提出进水流速调控方案。结果显示,日常采用1.0 m/s的进水流速,可有效提高适宜流速区面积并控制水处理成本;投饵前,采用0.2 m/s的进水流速可以解决循环水养殖中存在的饵料浪费问题;进食结束后,采用1.2 m/s的进水流速可快速排出残饵避免水质恶化;水温异常时,采用15 ℃的水、以1.2 m/s的进水流速注水230 s,可使20 ℃的水下降到正常水平,精准化控制水温。采用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可针对不同养殖生物和养殖环境设计进水流速智能调控策略,可用于解决循环水养殖过程中饵料浪费、水质变差和水温异常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宁夏经济林技术服务中心深入温棚果树发展重点市县,就2008年温棚果树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4.
为诊断奶牛场中犊牛腹泻病的病因,对粪样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采用PCR方法检测16S rRNA基因并测序比对,用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通过小白鼠动物试验观察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在49份腹泻粪样中,检测出8株病原菌,其中1株为都柏林沙门菌,1株为阴沟肠杆菌,6株为奇异变形杆菌。耐药结果显示阴沟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的耐药性较强,柏林沙门菌对大部分药物是敏感的,其中柏林沙门菌和奇异变形杆菌H150对小白鼠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5.
日光温棚桃延迟成熟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白雪红桃品种,于初春在温棚采用放置冰块、白天覆盖草帘、打开通风口等措施,延迟萌芽期,可使温棚桃于11月20日采收。同时详细介绍了温棚桃栽植前和栽植后的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设置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发育影响试验,明确小麦秸秆对水稻的化感效应.水稻种子萌发试验采用平板培养法,水稻生长发育试验采用砂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显著降低水稻种子的发芽指数和水稻植株生物量、叶绿素含量以及根系活力(p<0.05),同时显著增加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p<0.05);小麦秸秆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秸秆浸提液,小麦秸秆叶部浸提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茎秆浸提液,小麦秸秆15d腐解液对水稻的化感效应强于7d腐解液;4种浸提液或腐解液5倍稀释后均减缓了对水稻发芽和植株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的总酚酸含量均较高,含量介于90.80~222 mg L-1,且总酚酸含量与水稻植株鲜重、根系活力、叶绿素以及水稻发芽指数显著负相关,而与水稻植株丙二醛含量显著正相关.小麦秸秆浸提液和腐解液均对水稻产生化感效应,其作用强度与秸秆腐解方式、秸秆不同部位及腐解时间有关,同时小麦秸秆化感效应的产生与浸提液和腐解液中的酚酸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梭梭是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内蒙古自治区一级保护植物,它对干旱地区生态建设、治沙绿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梭梭白粉病已危及到梭梭林的生存与发展。笔者选川多菌灵、真细菌先锋、安泰生、百菌清、代森锰锌和木春强力灭菌3号6种常用杀菌剂进行室内药剂筛选,目的在于为梭梭白粉病的化学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麦秸和奶牛场废弃物联合堆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置小麦秸秆和奶牛场废弃物联合堆肥试验,以评估其消纳养殖废水与制作商品有机肥的可行性。试验用麦秸分别与沼渣、沼液、牛粪、粪水混合堆肥,以小麦秸秆并用尿素调节碳氮比为35∶1的处理为对照。结果表明,各处理堆体温度50℃以上持续时间分别为30 d、17 d、41 d、12 d和24 d,均已符合堆肥卫生标准要求的高温天数;堆肥过程中麦秸分别与沼渣、沼液、牛粪、粪水混合堆肥及对照的有机碳含量分别下降了14.00%、5.50%、15.80%、4.45%和10.70%;堆肥过程各处理氮、磷、钾含量逐渐增加。堆肥结束时,各处理有机质含量介于590.28 g/kg与701.86 g/kg之间;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介于46.54 g/kg与89.45 g/kg之间,其中麦秸与牛粪混合堆肥处理总养分含量最高(89.45 g/kg),麦秸与沼渣混合堆肥处理次之(69.61 g/kg)。秸秆与牛粪或沼渣混合堆肥时高温时间较长,且堆肥产物养分含量高;用麦秸和养殖废水(沼液或牛粪水)混合堆肥,每处理1.0 t麦秸可消纳废水1.8 t,有利于奶牛场节本增效。  相似文献   
9.
为了评估蚯蚓用于水葫芦渣(water hyacinth residue)堆肥的可行性,设计水葫芦渣与牛粪、水葫芦渣与猪粪和水葫芦渣与鸡粪2∶1堆肥混合物(HCD、HPM和HCE)中接种蚯蚓(Eisenia foetida)进行堆肥,探讨蚯蚓堆制后堆肥产物的微生物活性及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常规堆肥相比,蚯蚓堆制30d后,HCD、HPM和HCE中微生物量碳含量下降,而基础呼吸、微生物代谢熵、脱氢酶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其中HCD中总固形物平均质量损失增加3.32%(P0.05);HCD和HPM中的全氮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而HCD和HCE中的全钾含量极显著(P0.01)或显著增加(P0.05)。可见水葫芦渣混入部分牛粪经蚯蚓堆制可达到减少堆肥时间、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而水葫芦渣混入猪粪和鸡粪进行蚯蚓堆制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0.
 枸杞新品种‘宁杞7号’自交亲和,可单一品种建园,腋花芽为主。当年生枝为产量的主要负载单位,成枝力中等,果枝粗长,植株生长旺盛,树姿开张。鲜果粒大,肉厚,易制干。干果药香浓郁,口感好。平均鲜果单果质量0.72 g,横径1.18 cm,纵径2.2 cm,果肉厚1.2 mm,含籽数29个,鲜干比4.1 ~ 4.6。干果枸杞多糖含量39.7 mg · g-1;甜菜碱10.8 mg · g-1,胡萝卜素1.385 mg · g-1。适宜在宁夏、青海、甘肃、新疆等宁夏枸杞适生区栽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