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时红  时英 《畜牧市场》2006,(11):15-16
荣昌县是重庆市水禽养殖大县,水禽产品产量居重庆市首位。今年荣昌县上半年家禽出栏457.74万只,其中鸭、鹅分别为了183.09、92.97万只,总的来说水禽生产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4种栽培方式对红壤性水稻土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直播和机插方式下,早稻成熟期节水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高于早稻灌浆期淹水处理的;在晚稻分蘖盛期,直播、移栽、抛秧、机插四种栽培方式下节水灌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均高于淹水灌溉处理的;早稻和晚稻土壤变形菌在所有样品中所占的比例均在30.00%~40.00%,占主要优势,其次为绿弯菌和酸杆菌,所占比例分别为5.40%~14.90%、10.00%~16.10%。  相似文献   
3.
叶绿素是水稻光合能力的指示器,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直接影响光合速率。高光谱遥感技术可以为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定量化诊断提供简便有效、非破坏性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为构建和验证以水稻光谱参数为自变量的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模型,对不同氮素条件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各类"三边"参数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类"三边参数"中以Dr、SDr、SDr/SDb为自变量的二次模型的决定系数R2达到较大值,分别为0.636、0.644、0.632,通过模型预测精度检验,得出最适合估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模型是以Dr为自变量建立的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诊断模型[y=1.278+1.943x+0.880x~2(均方根差为0.83,相对误差为1.4),其中x为冠层光谱参数Dr,该模型可以定量估测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  相似文献   
4.
水稻田是甲烷(CH4)、氧化亚氮(N2O)等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在不同水稻播栽方式下,温室气体排放量有差异。设置直播(DS)、人工插秧(AT)、抛秧(SP)和机械插秧(MT)等4种播栽方式,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双季稻生育期内CH4、N2O排放通量进行监测,分析温室气体在全生育期的排放规律,并用全球增温潜势(GWP)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2个指标来综合评价不同水稻播栽方式的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早稻CH4排放主要集中在分蘖期至拔节孕穗期,晚稻CH4的排放峰提前到返青期且峰值明显增大,晚稻CH4排放对总GWP的贡献达69.5%~82.3%;全生育期N2O的增温潜势仅占总GWP的3.5%~8.2%。在早稻DS处理下,CH4的累计排放量最低(26.05 kg/hm2),其次为SP处理(36.20 kg/hm2);在晚稻SP处理下,CH...  相似文献   
5.
多功能拌种剂在水稻节水抗旱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农业抗旱节水用多功能拌种剂对双季晚稻生理性状、水分吸收、养分积累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抗旱节水用多功能拌种剂具有促根壮秧、增穗重粒、节水增产等作用。  相似文献   
6.
时红  易华锋  时英 《畜牧市场》2006,(10):23-24
荣昌猪是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具有体型大、配合力好、遗传性状稳定、经济成熟早、适应性强、瘦肉率高等特点。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就畅销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常年外销量保持在120万头以上。  相似文献   
7.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吸附剂,已逐步在污水治理中得到应用,并成为当前研究热点。针对农村分散式小型养殖场污水排放特征,以纳米生物炭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纳米生物炭对养殖废水的吸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温度和处理时间对纳米生物炭的吸附效果产生一定影响,COD、NH_3-N、TN、TP的吸附量均随温度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最大吸附量为35℃处理后的第7天,分别为59.42、16.28、18.98、0.88 mg/g;当环境温度超过20℃时,纳米生物炭对COD、NH_3-N、TN的吸附效果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强,而TP则在处理后第1天达到明显效果后而逐渐趋于稳定。由此可知,纳米生物炭净化畜禽养殖废水的适宜温度为20~35℃。  相似文献   
8.
基于涡度相关法的长江中下游稻田水分利用效率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揭示水稻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aterUseEfficiency,WUE)的变化规律,有助于动态评价稻田水碳循环过程和农业用水效益。该研究利用涡度相关法得到中国长江中下游双季稻田的3年通量数据,研究生态系统尺度的稻田WUE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年际差异,揭示生态系统夜间呼吸消耗对稻田水分利用的影响,阐明WUE与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NEP)和ET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季稻WUE季节尺度变化特征与NEP基本一致,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表明其季节变化由NEP主导,取决于作物自身以生育期为尺度的生长发育规律。早、晚稻日均WUE均在拔节孕穗期达到峰值,且在生长中期均维持较高水平,日均WUE分别达到5.8、5.5g/kg。早、晚稻全生育期WUE均值分别为(3.3±0.3)、(3.4±0.4) g/kg,生态系统夜间呼吸消耗使WUE下降40%以上。不同稻季WUE的年际差异达到9.2%~12.4%,其中抽穗开花期差异最大。不同纬度的稻田WUE存在差异,该研究得到的中国长江中下游稻田WUE高于菲律宾、巴西等热带地区稻田,但低于中国东北辽河三角洲稻田,与小麦、玉米等农田生态系统相比,稻田WUE也较低。研究结果可为评价中国长江中下游稻作区农业用水效率以及优化水碳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河道生态整治中面临的湿地植物恢复和种群优化问题,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以典型河道内湿地植物为对象,分析常见湿地植物去除污染物的能力,评估常见湿地植物对行洪的影响,构建适宜的河道生态系统,为今后江西河道生态整治和水生态保护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不同种植方式和灌溉模式对双季稻全生育期(播种—收割)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选取手工栽插(HT)、抛秧(ST)、机插(MT)、直播(DS)4种种植方式和淹水灌溉(FI)、间歇灌溉(II)2种灌溉模式进行大田试验,对直播稻与移栽稻全生育期稻田水量平衡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趋势开展研究以期评价多元种植方式下双季稻的的需耗水特征。结果表明,双季稻不同水分管理产量大小关系均表现为:HT>ST>MT>DS;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移栽稻大于直播稻、II大于FI的趋势,不同灌溉模式下抛秧水分利用效率最高,较HT、MT、DS分别降低了3.85%~8.86%、5.59%~9.55%、34.04%~45.76%。双季稻的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均为II小于FI。不论FI还是II,双季稻灌水量、渗漏量、蒸发蒸腾量以及耗水量均表现为直播稻高于移栽稻,且直播稻苗期渗漏量、蒸发蒸腾量、耗水量显著高于移栽稻,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与其他处理差异较小。移栽稻各处理育秧期水量平衡各参数占全生育期比例均以HT处理最高,其耗水量占全生育期的比例为1.82%~4.51%,早稻排水量均占全生育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