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玉米青贮的过程是在厌氧环境条件下的乳酸发酵过程,为确保无氧环境的形成,要对原料切碎,装填时必须速度快,压紧压实,排除秸秆中的空气,装窖后及时封窖。  相似文献   
2.
甘肃河西走廊引进紫花苜蓿适应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2009年对甘肃河西走廊引进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金皇后、阿尔冈金、朝阳、神龙、农宝、得金)生产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6个紫花苜蓿品种均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除神龙越冬率为86%外,其余品种越冬率都在95%以上;农宝表现出较高的产草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在甘肃河西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种植6个紫花苜蓿品种的经济效益高于小麦、玉米,有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引进的紫花苜蓿品种能维持2~5年的高产,第6年产草量显著下降,因此利用年限以4~5年为好。  相似文献   
3.
对引种的6个紫花苜蓿(金皇后、阿尔冈金、朝阳、神龙、农宝、得金)生产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紫花苜蓿均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除神龙越冬率为86%外,其余品种越冬率都在95%以上;引种的6个紫花苜蓿品种中,农宝、神农表现出较高的产草量,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可在甘肃河西灌区大面积推广种植;在试验地的条件下,种植紫花苜蓿的经济效益高于小麦玉米,并有利于调整种植业结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引进的紫花苜蓿新品种能维持2~5年的高产,第5年产草量开始下降,因此利用年限以4~5年为好。  相似文献   
4.
玉米青贮是喂牛的上等粗饲料,其优越性远远高于干草;制作玉米青贮的过程,主要是在厌氧环境下的乳酸发酵过程。为确保发酵过程中的厌氧环境,制作玉米青贮时,要切碎原料,迅速装料,压紧压实,排除秸秆中的空气,装窖后及时封窖;玉米青贮喂牛时,喂量要由少到多,循序渐进,使牛有一个适应过程;根据牛的年龄、用途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喂量。  相似文献   
5.
农业机械对于实现农村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对此,本文分析了小型柴油机配气机构常见故障与排除方法.主要有:气门与座孔烧损、气门掉入气缸、气门撞活塞、气门摇臂折断等等,通过这些故障的检测与排除以便于为农机用户更好地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6.
串叶松香草,聚合草,鲁梅克斯K-1是牛、猪、鸡、羊等动物喜食的青绿饲料。2004~2008年,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牧草标本园内对串叶松香草、聚合草和鲁梅克斯K-1三种饲料作物的生产性能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饲料作物都表现出适应性强、优质、高产等特性。三种饲料作物2007年每公顷的产草量分别为228t、182t和132t。以串叶松香草的产草量为最高,聚合草次之,鲁梅克斯K-1最低。所以串叶松香草在甘肃武威这种特定的自然条件下最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维国 《中国奶牛》2010,(10):21-23
红豆草是一种固氮能力不高的豆科牧草,对氮磷肥具有良好的反应。甘肃河西灌区为高钾区,所以本试验以氮磷肥为主。试验表明,在施氮量(N)为15.0kg/666.7m2,氮肥能促进根瘤的形成。在施氮量(N)为22.5kg/666.7m2时,鲜草产量最高;对干物质积累量和鲜草产量而言,单独使用氮肥时,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和鲜草产量亦增加,在干物质的积累量和鲜草产量达到最高后,继续提高施氮量时,则干物质的积累量和鲜草产量有逐渐降低的趋势;磷肥对根瘤的形成无明显影响,单施磷肥时,随施磷量的增加,干物质的积累量和鲜草产量有不断提高的趋势,但效果不如氮肥;氮磷配合使用在根瘤重量的增加方面,比氮磷单独使用的效果好,氮磷配合使用对红豆草干物质的积累量和鲜草产量的提高效果都明显,本试验施肥量以每666.7m2 N-P2O5为22.5kg+16.0kg时,产草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北方旱寒区北移冬油菜生长发育特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采用多点试验,对冬油菜在原种植区(天水)与北移种植区(张掖等)的主要气候因子、越冬率、生育时期及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冬油菜北移后越冬率由原种植区的93.0%~100.0%降为40.0%~95.0%;生育期由280~284 d延至287~289 d,其冬前与冬后生长期缩短,而越冬期延长1倍左右,即140 d左右,整个生长期呈"短-长-短"的特点,即营养生长有效期缩短及营养生长至生殖生长的过渡期均缩短;株高与分枝部位降低,分枝数减少,单株角果数减少,但千粒重、角粒数等相对增加。冬油菜北移后产量发生了较大变化,抗寒性弱的早熟品种天油8号由原种植区的2 518.8 kg hm-2降为1 666.5 kg hm-2,减产34.0%,而抗寒性强的晚熟品种陇油6号等由原种植区的741 kg hm-2增加到3 333 kg hm-2,增幅349.5%。由于生长在相对恶劣的气候生态条件下,越冬期漫长而极端低温低,北移冬油菜栽培品种必须具备优异的抗寒性,同时采用合理播期和密度,保证冬前营养生长期和营养生长量,以确保安全越冬。  相似文献   
9.
河西走廊种植冬油菜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设置田间试验及风洞试验, 对河西走廊的冬油菜、冬小麦、麦茬和春播4种地表类型的有关指标的测试分析表明, 冬油菜地表的覆盖度、土壤含水量、起动风速均最高, 分别达95%、11.8%和14 m s-1;其风蚀模数最小, 仅为春播处理的1/25;其距地面20 cm高的气流层内, 风蚀物输送量为0.113 g m-2 min-1, 是春播地的1/206;其地表1 g风干土的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转化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等的损失量分别是春播地的1/29、1/8、1/2.6、1/15、1/42、1/11、1/6.5、1/6和1/27。可见, 冬油菜在河西走廊等北方地区推广种植, 能有效减少土壤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以及酶活性和微生物等的损耗, 显著减弱农田地表风蚀沙漠化发展, 抑制沙尘暴的尘源供给, 增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苋菜是猪禽的优质青饲料,但因种子很小,千粒重仅为0.4~0.6g,不宜深播,播种深度仅为1.5~2cm。在河西灌区无覆盖播种,播后3d干土层就达3cm左右,种子因吸收不到水分而无法出苗。因此播种苋菜应该采用覆盖播种,本试验采用3种覆盖材料,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盖材料的覆盖播种均能保持土壤湿度,保证种子发芽出苗。其中麦草覆盖不仅能保证苋菜出苗,而且可增加土壤有机质,有利肥土;地膜覆盖出苗保苗效果好,产草量也高,但成本较高,对土壤也会造成一定的危害;细砂覆盖亦能保持土壤水分,保证出苗,但效果不如麦草和地膜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