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农业科学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解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其对氮素和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每个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施氮、施氮240kg·hm-2(N240)两个氮肥水平以及150×104、262.5×104和375×104株·hm-2三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用D1、D2和D3表示),研究了施氮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主茎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具有明显的主茎优势,开花期和成熟期主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豫麦49-198,且种植密度对两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施氮;同一施氮水平下,两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各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比例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相同氮密条件下,兰考矮早八主茎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大于豫麦49-198。无论施氮与否,豫麦49-198D3处理分蘖的叶片、叶鞘、穗轴+颖壳的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均明显高于D2、D1处理;同一施氮水平下,兰考矮早八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多穗型品种应在保持适宜群体茎蘖数量的基础上,春季采取水氮后移,这样可促进分蘖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与分配,增加粒数和粒重,提高产量;大穗型品种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适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2.
绿豆一次性机械化收获对农艺性状的要求是株型直立、株高合适、集中成熟。通过观察我们认为影响绿豆集中成熟的关键因素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重叠期长,营养分散,开花不集中,落花比例高。化控药剂具有调节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关系的作用,因此我们选取了5%烯效唑、50%矮壮素、40%乙烯利在绿豆田进行试验,以分析其对绿豆生育期、株型、株高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烯效唑处理对绿豆株高、株型及生育期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提高单株结荚数,提高成熟整齐度,进而提高产量;50%矮壮素水剂处理对绿豆株高、株型及生育期影响不大,但可以显著提高成熟整齐度,有利于进行机械化收获;40%乙烯利不太适宜单独用于处理绿豆。  相似文献   
3.
为给矮抗58及其衍生品种在南阳麦区育种上的利用提供参考,对矮抗58及其49个衍生品种的系谱、条锈抗性、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8个品种都属于矮抗58衍生的子一代,强筋(中强筋)品种7个,中抗及以上有16个(含矮抗58)。16个中抗及以上品种农艺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0时聚为3个群体,第Ⅰ群包括洛麦34、新麦32、新麦39、泛麦536、许科918、郑品麦8号、百农5822、赛德麦7号、郑麦136、中育1211、周麦32、郑麦113、周麦36,第Ⅱ群包括矮抗58、百农4199,第Ⅲ群包括齐民7号。当平方欧式距离为20,第Ⅰ、Ⅱ群并为一群,齐民7号为一群。以条锈抗性好、株型中散、株高中等、旗叶上冲为育种目标时Ⅰ、Ⅱ群为亲本较优。16个中抗及以上小麦品种的稳定时间、蛋白质含量、拉伸面积、湿面筋含量变异系数较大,针对品质改良,以此作为亲本集团(做母本),后代可能变异类型丰富。周麦36与周麦32是较好的优质强筋品种,优质强筋组合建议重点使用。  相似文献   
4.
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氮高效利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施氮(N0)、施纯氮180 kg·hm-2 (N180)、360 kg·hm-2 (N360)三种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间、相同基因型不同施氮水平间小麦产量、氮积累总量、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存在显著差异.与N0相比,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均显著提高,大多数品种的收获指数表现为施氮处理大于不施氮处理,但多数小麦品种的氮素收获指数却随施氮水平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rN180=0.919**,rNs60=0.981**),氮利用效率与氮素积累量之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rN180 =0.919*,rN360=0.982*).以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基因型划分为高效弱响应、高效强响应、低效弱响应和低效强响应4种类型.由此说明,在现代高产小麦的育种过程中,高肥育种兼顾低肥水平下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可同时对小麦氮高效利用和氮强响应型进行遗传选择.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适合河南高产灌区的小麦栽培管理模式,以冬小麦品种平安8号为供试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栽培管理模式(农民习惯种植T1、优化管理T2、超高产T3和优化管理T4)对冬小麦花后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栽培管理模式下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与T1相比,超高产和2种优化管理模式增加了花后各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以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和分配比例;优化管理T2、T4处理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超高产模式T3主要通过协同提高花前干物质积累量与转运能力和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对籽粒的贡献获得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超高产和2种优化管理模式在小麦灌浆后期35 d均出现了明显的灌浆"小高峰"现象,这是其粒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绿豆机械化生产是未来绿豆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南阳盆地种植28个绿豆品种(系),分析其农艺性状与第1批荚果产量的关系,为适宜机械化的绿豆育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第1批荚果产量与其主要性状的关联顺序为单株荚数>单荚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期>荚长>百粒重>主茎分枝数,其中与单株荚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与单荚粒数、主茎节数、株高、生育期和荚长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性;通过表型聚类发现,绿豆品种(系)遗传基础狭窄,在改良适宜机械化生产性状的同时,应拓宽品种(系)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7.
正一、土壤选择及整地魔芋宜选择半阴、温暖、湿润的地区栽培,单作、套作均可。最好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并经常保持湿润而无积水的壤土或沙壤土。魔芋是喜中性和酸性的植物,在大面积种植前应测定土壤酸碱度,以pH值5.5~7为宜,若酸性过强,可撒施石灰、草木灰和农家有机肥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而对碱性土壤,可增施有机肥、石膏、亚硫酸钙等进行改良。生产田要在冬前深耕,深耕时要重施基肥,肥料用量因土壤养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科学防治芝麻病虫草渍害,实现芝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等生产目标,2010—2016年连续进行了芝麻病虫草渍害的系统调查,同时2014—2016年对集成的芝麻病虫草渍害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河南省南阳市芝麻主要病害有立枯病、枯萎病、茎点枯病、白粉病、叶枯病和疫病,立枯病在苗期发生,其他病害在盛花中期及以后发生;主要虫害有小地老虎、甜菜夜蛾、棉铃虫、蚜虫和蟋蟀,苗期害虫主要是小地老虎,蟋蟀在盛花期后进行危害,其他害虫全生育期都可进行危害;芝麻田普遍发生的杂草有马唐、牛筋草、铁苋、马齿苋、狗尾草、小麦实生苗、稗草、小蓟、反枝苋,分区域发生的杂草有香附子、田旋花、苍耳、青葙、野西瓜苗、马泡瓜、苘麻,这些杂草随芝麻出苗而发生;芝麻生育期间降雨多、田间长时间积水时,易引起渍害发生,抗病耐渍性品种对渍害抵抗能力强。针对芝麻病虫草渍害发生规律,通过优化防治药剂和技术集成,研究出芝麻轻简化绿色防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技术后比不防治的增产25.58%~52.17%,比常规防治的增产7.17%~13.51%,且一般年份产投比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豫西南地区利用鲜食豌豆-花生轮作栽培,既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也可提高土壤肥力,提升作物产量,同时还能抑制田间杂草,降低病虫的危害,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栽培模式。近几年,该种植模式在豫西南地区已累计示范推广1.47万hm2(22万亩)以上,对调整当地种植业结构,实现农业提质增效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荫蔽胁迫对不同绿豆品种生物学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冀绿7号、冀绿10号、中绿5号、中绿11号、保绿942为供试材料,以绿豆常规种植为对照,通过玉米/绿豆间作创造荫蔽环境,研究荫蔽胁迫对5个绿豆品种物候期、农艺性状、荚部性状、产量的影响。[结果]荫蔽胁迫对绿豆的生育进程有一定的影响,出苗到开花期呈提前的趋势,而开花到成熟出现延后的现象;荫蔽胁迫使绿豆株高降低,主茎节数和分枝数减少,茎粗变细,底荚高度上升,单株荚数、荚长、单荚粒数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但对荚宽和百粒重影响不显著;通过对高产品种生物性状变化的共性分析发现,主茎分枝数变动幅度与绿豆产量存在一定相关性,主茎分枝数反应敏感的品种,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比较耐荫蔽,适合间作。[结论]主茎分枝数的变动可作为判定绿豆对荫蔽胁迫适应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