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业科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孕穗期持续低温对水稻的伤害机理,利用Y两优957、天优华占、Y两优1号和中早39这4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品种,分别在其幼穗分化Ⅴ期进行17.5℃、10 d的低温冷水灌溉处理。处理结束当天利用SPAD502测定剑叶SPAD值、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剑叶与颖花的抗氧化系统和渗透调节系统等生理生化指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ABA含量。结果表明,孕穗期低温胁迫降低了水稻的结实率与花粉育性,但不同品种的降幅有差异,分析认为结实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花粉育性下降。孕穗期低温胁迫后剑叶SPAD值降低,且不同品种表现有差异。根据结实率的结果,Y两优957和天优华占可作为低温耐受品种,Y两优1号和中早39可作为低温敏感品种。低温处理后,低温耐受品种剑叶SOD、POD、CAT活性升高,颖花SOD活性降低;低温敏感品种剑叶SOD、POD活性降低,颖花SOD活性升高,与低温耐受品种相反。低温耐受品种低温处理后渗透调节物质在剑叶中大多高于对照,颖花中则均低于对照;低温敏感品种则呈现较为相反的趋势。低温处理后无论材料是否耐受低温,其颖花中AB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颖花与剑叶在抗氧化系统的SOD活性、渗透调节系统的PRO和STS含量等多个生理指标上大多呈现较为相反的变化趋势,推测水稻的源库受低温胁迫后可能存在一个动态平衡调节机制,为研究孕穗期低温胁迫对水稻生理特征影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乙肝血清学标志物HBeAg与HBV-DNA水平的临床关系。方法对20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结果为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的血清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例HBeAg阳性的血清样本中有195例HBV-DNA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7.5%。200例中有115例(占57.5%)HBV-DNA为(1~9)×107copies/mL,70例(35.0%)为(1~9)×104copies/mL,10例(5.0%)为500~1 000 copies/mL,5例(2.5%)未检测到。结论HBeAg与HBV-DNA的检测都能反映乙肝病毒在人体内复制活跃程度。  相似文献   
3.
简析了广州市蔬菜供应淡季形成的气候成因 ,统计分析了广州蔬菜淡季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 ,并根据气候资源特征提出实现蔬菜周年供应及发展外向型绿色蔬菜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猪细环病毒数字PCR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实现猪细环病毒(TTSuV)的准确定量检测。[方法 ]根据TTSuV的序列特点,设计特异性引物、探针,建立数字PCR检测技术。对数字PCR反应体系中的引物和探针浓度进行优化,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并初步应用于进行临床检测。[结果 ]最终确定TTSuV1a和TTSuV1b数字PCR反应体系中最佳引物浓度均为250 nmol/L,最佳探针浓度均为300 nmol/L,TTSuV1a型和TTSuV1b型灵敏度均可达到单个拷贝数;以猪圆环病毒Ⅱ型、猪细小病毒和猪伪狂犬病毒进行特异性试验,结果无交叉反应;批内和批间试验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良好;本实验室留存的92份血清样本的检测结果与其背景信息一致。[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TTSuV数字PCR法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点,可用于TTSuV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局部外敷白玉散联合经方医药口服治疗不同证型黄褐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黄褐斑患者依据证型分为肝郁气滞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治疗组各个证型患者采用白玉散外敷每周2次同时辨证施治口服经方医药分别为:丹栀逍遥散、六味地黄汤、参苓白术散、桃红四物汤,对照组依据证型口服经方医药同治疗组,两组均为每日一剂水煎服,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对比观察疗效。结果经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24,P<0.001),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经成组设计多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治疗组中各证型间疗效总的说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9,P=0.039),经采用扩展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的疗效均好于肝肾阴虚证组;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组3个组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一证型疗效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肝郁气滞证组、脾虚湿热证组、气滞血瘀证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好于对照组;肝肾阴虚证在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各证型间疗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9,P=0.534)。结论白玉散联合经方医药治疗肝郁气滞证、脾虚湿热证、气滞血瘀证黄褐斑患者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2012~2014年,为了调查鄱阳湖地区家禽及野生候鸟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现状,以RT-q PCR试验为检测手段,在鄱阳湖区庐山区、湖口县、星子县等10个县的24个乡镇,共采集样品1 281份。其中,野生候鸟16个品种,样品135份,包括粪拭子102份、组织样本33份;家禽样品1 050份,包括粪拭子684份、喉拭子137份、泄殖腔拭子229份;水样96份。结果表明:共检出禽流感H2亚型病毒核酸阳性3个,H9亚型病毒核酸阳性2个。由此推断:鄱阳湖区家禽及野生候鸟现阶段没有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但存在低致病性禽流感感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淀粉组成、结构和理化特性的影响,揭示高温对稻米淀粉理化特性影响的时段效应,阐明高温、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耐热水稻品种黄华占和热敏感的9311近等位基因系为实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高温[38℃(昼)/30℃(夜)]和对照[28℃(昼)/22℃(夜)],研究灌浆前期(齐穗期后1-15 d)和后期(齐穗期后16 d至成熟)高温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淀粉组成、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粒度分布、胶稠度、黏度特性、糊化特性、结晶特性和颗粒形态的影响。【结果】灌浆期高温使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显著下降,使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升高,导致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变差。灌浆期高温使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短支链淀粉含量、大淀粉粒占比、直/支链淀粉比显著下降,而中等支链淀粉含量、小中淀粉粒占比、糊化温度和糊化焓显著上升,黏度特性显著改变,结晶类型不变但结晶度显著改变,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小孔,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导致淀粉颗粒更加碎片化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灌浆期不同时段高温对稻米品质的影响不同,灌浆前期高温对稻米淀粉的影响大于灌浆后期,耐热品种受影响小于热敏感品种。灌浆前期高温处理下供试材料具有较高的消减值和较低的崩解值,黏度特性变差;灌浆后期高温处理下供试材料具有较低的消减值和较高的崩解值,黏度特性变好。【结论】灌浆前期高温对淀粉理化特性的影响最大,进而导致稻米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变劣,灌浆后期高温提升了黏度特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广州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气候优势和不足,并根据广州的气候资源特征,提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趋利避害发展花卉产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同时测定水产品中阿维菌素(AVM)、伊维菌素(IVM)及四种三苯甲烷类(孔雀石绿MG、结晶紫CV、隐性孔雀石绿LMG和隐性结晶紫LCV)残留的分析方法。样品中加入内标物,经乙腈提取,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净化后溶液用HPLC-MS分析,采用试剂线性曲线,AVM和IVM采用外标法,三苯甲烷类采用内标法定量。AVM和IVM在2.0~80μg/kg浓度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四种三苯甲烷类在0.25μg/kg~10μg/kg浓度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低检出限分别为4.0μg/kg和0.5μg/kg,加标回收率在89.8%~1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在1.4%~10%之间。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灌浆期田间自然低温对不同水稻品种淀粉理化指标和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选取7个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分别加工成精米和米粉,测定在常温和低温下淀粉相关理化指标和米饭黏度、硬度及食味值。结果表明,水稻灌浆期遭遇低温会使稻米直链淀粉含量、消减值、峰值时间、糊化温度和米饭硬度显著升高,直链淀粉含量最大变幅达到47.4%;胶稠度、峰值黏度、崩解值和米饭黏度显著降低,其中胶稠度均降至30~50 mm,最终导致稻米的蒸煮食味品质变差。利用食味值和淀粉理化指标对7个水稻品种进行低温耐受程度的综合评价,发现‘Y两优911’的稻米品质耐低温能力最强,‘Y两优1928’的稻米品质耐低温能力最弱。研究结果显示,在水稻灌浆期需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应对低温对稻米品质造成的影响,为筛选培育耐低温优质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