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业科学   1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山楂和黄芪对围产期奶牛能量负平衡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测定了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山楂和黄芪后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选择2~4胎次健康围产期(产前21 d—产后21 d)荷斯坦奶牛45头,随机分成A组、B组和C组。A组饲喂基础日粮,B组和C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00 g/(头·d)和300g/(头·d)山楂和黄芪(山楂与黄芪1∶1)。分别在产前21 d(-21 d)、产前7 d(-7 d)、分娩当天(0 d)、产后7 d(+7 d)和产后21 d(+21 d)尾静脉采血,制备血浆,测定各组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与A组相比,蛋白质指标方面,+21 d时,B组总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44.10%,球蛋白含量极显著升高66.16%;钙磷指标方面,+7 d时,B组钙含量极显著升高47.28%,+21 d时,钙含量显著升高41.67%、磷含量极显著升高33.57%;脂肪指标方面,+7 d时,C组非酯化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27.16%,+21 d时,B组极显著下降34.38%;能量指标方面,0 d时,B组和C组葡萄糖含量分别显著升高24.49%和23.72%,+21 d时,B组酮体含量显著下降25.93%;免疫指标方面,-7 d、0 d、+7 d和+21 d时,B组和C组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B组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综上,围产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0 g/(头·d)山楂和黄芪(1∶1)时能调节产后奶牛脂类、蛋白质和钙磷代谢,减轻产后能量负平衡,降低产后酮体水平,提高奶牛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氮、磷、钾肥对水稻(粤优938)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通山县大路乡新桥冯村开展了水稻"3414"肥料效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缺氮相对产量为68.97%,缺磷相对产量为86.03%,缺钾相对产量为82.94%;施纯氮13.45kg/667m~2,纯磷7.03kg/667m~2,纯钾8.71kg/667m~2时能获得最高产量669.07 kg/667m~2,并参照市场价,得出施纯氮12.51kg/667m~2,纯磷5.74kg/667m~2,纯钾7.61kg/667m~2时,能获得最佳产投比。  相似文献   
3.
以日本结缕草Zenith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的方法克隆出其磷脂酶D(PLD)基因部分保守序列,序列长399 bp,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D基因在机械损伤胁迫下随时间变化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磷脂酶D在胁迫2h内大量表达,随后逐渐降低,在9h已接近于对照水平,说明PLD基因在损伤初期大量参与了应对机械损伤胁迫的防御与修复过程,在损伤后期其作用减弱或被代替;电导率的测定结果表明,细胞膜结构在胁迫初期遭到极大程度的破坏,胁迫9h后膜损伤程度开始减轻.结合PLD基因和电导率的表达模式,推测PLD基因在6h内会激活一系列感受信号及下游信号分子,9h后其相应防御机制发挥作用来减轻胁迫造成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以粳型陆稻中旱3号和粳型水稻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裸地旱种和水种2种种植方式及3种磷素(P2O5)水平:低磷(LP),45 kg hm-2;常磷(NP),90 kg hm-2;高磷(HP),135 kg hm-2。结果表明,在旱种条件下,增加施磷量,陆稻和水稻HP和NP的产量和磷素累积量均较LP显著增加,陆稻HP和NP的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较LP显著下降,而水稻的差异不显著; 在水种条件下,陆稻的产量、磷素累积量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HP较NP差异不显著,但较LP显著增加,磷素物质生产效率HP较NP显著下降,水稻产量、磷素累积量HP较NP有下降趋势,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HP和NP之间差异不显著。旱种使稻株不定根数减少,磷素累积量降低,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增加,磷素籽粒生产效率下降,产量下降,但水稻产量下降幅度比陆稻更大。与水稻相比,陆稻不定根数少,磷素累积量少,成穗数少,结实率和千粒重高,产量较低,磷素物质生产效率和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增加。种植方式×磷素水平的互作对水稻和陆稻花后磷素累积量、磷素籽粒生产效率和不定根数、磷素物质生产效率有显著和极显著影响。花后磷素累积量与产量和不定根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磷素利用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在旱种条件下,增加施磷量可以增加陆稻和水稻的产量,但无论旱种还是水种,水稻和陆稻产量对磷素响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繁殖季节牦牛睾丸促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在牦牛睾丸的定位与表达变化,为牦牛繁殖季节性调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特殊染色结合生物显微技术观察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学特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LHR在牦牛睾丸组织的分布和定位.【结果】光镜观察表明,不同繁殖期成年牦牛睾丸组织结构差异不明显,生精上皮及间质PAS阳性表达明显,AB主要在生精小管基膜阳性表达,PAS及AB均为繁殖期表达强于繁殖间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LHR在繁殖期牦牛睾丸leydig细胞及生精上皮均为弱阳性分布,而在繁殖间期仅强表达于leydig细胞.【结论】高原地区牦牛睾丸组织繁殖间期以酸性粘多糖为主,繁殖活动增强主要与中性粘蛋白关系密切,LHR参与了不同繁殖期牦牛睾丸功能变化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基于工质相变换热和无泵循环思路,提出了一种动力电池冷热双向热管理系统。以某款三元锂电池为研究对象,试验测试了冷热双向循环热管理系统的散热和加热工况。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电池箱低温工况加热与高温工况散热的运行切换管理。散热工况下,换热板采用4根竖管比单根蛇形管的散热能力强;冷凝器侧强制风冷散热与自然对流散热相比,能将系统一换热功率提高10%~44.2%,系统二换热功率提高20%~48.6%;电池箱温度为60℃时,自然对流散热系统换热板的最大温差小于2℃,强制对流散热系统换热板的最大温差小于1℃;在电池初始温度25℃时,1C、2C、3C放电倍率下,放电结束强制对流散热在能将8块电池的平均温度分别降低2.1、3.9、4.7℃。加热工况下,多组试验电池箱的升温效果一致性较好。考虑车辆行驶中换热板倾斜的影响,受制于工质的流量分配,散热工况时温度均匀性优于加热工况。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商品有机肥与化肥的不同配比对咸宁市中稻产量、经济效益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在咸安区向阳湖镇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商品有机肥与复混肥配合使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稻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其中,667m~2施商品有机肥100kg、复混肥30kg和尿素10kg效果最佳,产投比最高,相比对照可增产23kg,增收54.8元。  相似文献   
8.
早期胚胎丢失,即胚胎着床之前的胚胎死亡,是影响奶牛妊娠率的主要因素。奶牛妊娠早期的胚胎死亡率较高,给牧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对于早期胚胎丢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染色体异常、生殖激素紊乱、热应激、免疫因素、双胎妊娠、疾病、B族维生素缺乏等方面。本文综述了早期胚胎丢失发生的原因,为预防早期胚胎丢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肥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土壤微生物活性,在咸安区向阳湖镇开展玉米有机肥替减化肥种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施用一定比例的商品有机肥替减化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当施用有机肥替减40%的化肥用量时,相比施用100%化肥能显著增产23.7 kg/667m2.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优化水稻配方肥的施肥比例,在咸宁市咸安区向阳湖农场开展了水稻肥料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12kg/667m~2、纯磷5.5kg/667m~2、纯钾7.5kg/667m~2,相比习惯施肥能显著提高穗长和穗粒数,增产76.6kg/667m~2,增幅17.3%,增值185.9元/667m~2,产投比为1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