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业科学   5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概述了国内外有机烟叶的发展状况,并从品种筛选、基地选择、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打顶、抹杈、调制、收购、包装、贮存和不适用烟叶处理方面探讨了有机烟叶的生产技术体系,从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2个方面探讨了有机烟叶的生产管理,并对有机烟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种植密度对白肋烟烟叶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及品质的影响,确定白肋烟最佳种植密度,为优化其农艺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OPA、FMOC联合在线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种植密度下白肋烟中游离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种植密度对白肋烟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表现为: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精氨酸+苏氨酸、丙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蛋氨酸、赖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胱氨酸;总游离氨酸的含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不同处理之间以行株距100 cm×50 cm、种植密度19995株/ha烟叶的香气质较纯净、香气量较足、杂气较少、刺激性较低、总得分最高,行株距110 cm×45 cm、种植密度20190株/ha和行株距120 cm×40 cm、种植密度20835株/ha次之,行株距120 cm×50 cm、种植密度16665株/ha得分最低。【结论】种植密度对白肋烟中的天冬氨酸、丝氨酸、苯丙氨酸含量的影响最大,而对胱氨酸、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影响较小。行株距110 cm×45 cm,种植密度20190株/ha时,总游离氨基酸含量最大,可获得质量好、品质优的白肋烟烟叶。  相似文献   
3.
采用叶面喷施锌营养液,研究了不同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锌营养液对烤烟烟叶生理特性和烟叶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旺长期和成熟期同时喷施高浓度(0.40%)的锌营养液能增加叶绿素和烟叶中锌的含量;成熟期喷施或旺长期、成熟期同时喷施高浓度(0.40%)的锌营养液均能提高转化酶(INV)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结论:旺长期和成熟期同时喷施高浓度的锌营养液(0.4%),可以明显改善烤烟烟叶品质,利于优质烟叶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相同碳氮比不同有机物料矿化后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将猪粪、玉米秸秆和生物炭按照碳氮比25∶1添加到土壤中,经过1 a自然矿化后,在添加基础肥料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有机物料对烤烟生长代谢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生物炭处理较对照(不添加有机物料)和猪粪处理明显提高了烤烟的农艺性状;与其他处理相比,猪粪处理显著提高了烤烟移栽后45 d的硝酸还原酶活性,而生物炭处理较其他处理显著提高了烤烟移栽后45 d的淀粉酶活性;玉米秸秆处理提高了烤烟移栽后45 d的烟叶氮含量,而猪粪处理则显著提高了移栽后75 d的烟叶钾含量。玉米秸秆处理提高了烟叶钾含量,使还原糖/总糖、糖碱比和钾氯比更加协调;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较猪粪处理和对照促进了中部叶(C3F)中性致香物质的合成,致香物质总量分别达到191.42、178.27μg/g。综上所述,在豫中烟区,相同碳氮比下,玉米秸秆和生物炭矿化1 a对烤烟农艺性状的促进和烟叶致香物质总量的提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酶、烤烟生长及烟叶致香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烤烟连作现象严重,而烤烟连作会影响土壤健康状况,降低烟叶质量。为探究合理的烤烟种植模式,研究了烤烟连作、轮作和套作3种种植模式对烤烟主要农艺指标、土壤酶活性以及烤烟致香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烤烟株高较为矮小,除酸性磷酸酶活性较高外,其他土壤酶活性较低,烟叶香气质量较差;相较于烤烟连作,烤烟套作和轮作有利于烟叶生长,提高并且均衡土壤酶活性,改善烟叶香气质量;本试验条件下,甘薯和辣椒可以作为较好的烤烟套作和轮作的对象作物。  相似文献   
6.
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烤烟中烟100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成熟度烟叶烘烤过程中叶片组织结构及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烟叶组织结构在变黄后期与定色期变幅较大,叶片形态在定色期变幅最大,不同成熟度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组织结构和形态变化也表现出明显差异。密集烘烤条件下烟叶在定色期失水过快是导致烤后烟叶结构紧密、僵硬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选取1961~2007年青海湖流域附近刚察、茶卡、共和三个站的降水,气温,湿度和蒸发四项气象要素进行分析,以年平均值作为时间序列,建立灰色预测模型,考察其精度,讨论灰色模型在气候变化中的可行性。最后利用模型对流域内各气象要素作了预测。结果表明:在灰色模型的预测中,选用4-5个已知值作为预测序列预测比较理想;由于选用的时间序列短,模型对未来1-2个值预测较理想;由于温度没有相对误差,温度值并不适用该种模型来准确预测;综合考察共和站和刚察站,2008年流域年平均温度继续降低,流域年平均降水量仍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有机酸对烤烟不同成熟度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探讨有机肥对不同成熟度烟叶品质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有机肥分解产物的几种代表产物——苹果酸、油酸和腐殖酸,对不同成熟度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含量和香气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熟采收时,有机酸对提高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苹果酸和油酸能显著提高烟叶中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过熟采收时,腐殖酸和油酸能提高烟叶中石油醚提取物的含量,同时能提高烟叶中糠醛、苯钾醛、茄酮、巨豆三烯酮和新植二烯等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其中,腐殖酸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烤烟打顶后喷施外源激素对中部烟叶品质的互作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朱金峰  许自成 《核农学报》2016,(12):2411-2417
为探究外源激素对烤烟中部烟叶品质的影响,在打顶后的烟株表面喷施生长素(IAA)与赤霉素(GA_3)2种生物制剂,分析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及其互作对烤烟理化性质、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生长素水平下增施赤霉素及在同一赤霉素水平下增施生长素均可改善烤后烟叶理化性质,增加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香味物质总量,且浓度越高效果越优。生长素和赤霉素互作对烟叶质重、抗张力、烟碱、总糖、糖碱比有极显著效应;相对较高水平的生长素和赤霉素互作配施可显著提高烟叶香味品质效果,其中20 mg·L~(- 1)IAA+20 mg·L~(- 1)GA_3处理在烟株生长及品质提升方面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优质烤烟生长及其调控工作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86份烤烟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襄阳平原烤烟挥发碱、多酚、有机酸含量与其他烟区烟叶的差异.结果表明:(1)襄阳烟叶挥发碱含量为(0.29±0.07)%,不同烟叶产区挥发碱含量表现为巴西津巴布韦襄阳豫中云南;(2)襄阳烟叶多酚总量为(23.91±2.27)mg/g,不同烟区烟叶多酚总量表现为豫中襄阳云南巴西津巴布韦;(3)襄阳烟叶有机酸总量为(125.92±13.65)mg/g,不同烟区烟叶有机酸总量表现为襄阳豫中云南巴西津巴布韦;(4)襄阳平原烤烟具有挥发碱较低、多酚含量较高、多元有机酸总量高、高级脂肪酸总量较低,非挥发有机酸总量高的特点,其较好的调和作用可用于卷烟配方中,且聚类分析表明襄阳平原烤烟化学成分与豫中最为相似,初步认为襄阳平原烤烟具有浓香型烟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