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4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引导下置入套管针引流浅表软组织脓肿的疗效。方法 选择各部位软组织脓肿13例,在高频彩超引导下,经预定方向置入PTC针或套管针,留置脓腔内进行置管引流,部分较大脓腔用生理盐水冲洗,抗生素注药治疗。结果 13例患者全部一次置管成功,其中2例多发脓肿经2次置管,引流时间最短2d,最长12d撤管,诊断和治愈率100%,疗效显著,无任何并发症。结论 高频超声引导下置管引流软组织脓肿,改变了传统的外科手术切开引流,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布加综合征不同治疗术式后的彩超表现。方法布加综合征患19名,均经手术或血管造影证实,并行外科手术或放射介入治疗,所有病例术后均行彩超检查。结果14例介人手术包括6例行下腔静脉球囊扩张术,1例肝中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下腔静脉内支架植入术。彩色多普勒显示13例手术处血流通畅,方向正常,流速范围为0.20~1.76m/s,其中9例流速大于1.0m/s。5例外科手术中1例行经右心房下腔静脉破膜成形术,2例腔一房转流术,1例腔一颈转流术,1例肠一腔转流术。彩色多普勒显示3例人造血管血流通畅,流速为0.60~1.50m/s。结论彩超对布加综合征不同术式后的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黄继光 《河北医学》1998,4(1):34-35
超声对无痛性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324000)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黄继光超声显像已被公认为无创伤性诊断肝外胆管梗阻病变的首选方法,但在常规超声检查中,部份病例,特别是下段肝外胆管病变却常因胃肠气体干扰使胆总管末端显示不清而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4.
对80例Ⅱ型糠尿病病人进行小麦胚芽辅助饮食治疗。结果表明,治疗1~3月病人血糖、尿糖、糖化蛋白、血脂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3个月,血清胰岛素含量增高,治疗前后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治疗3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尿糖、糖化蛋白、血脂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果提示小麦胚芽可作为Ⅱ型糖尿病病人的辅助食品。  相似文献   
5.
胆道术后残余结石于T管注水前后超声检出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光 《河北医学》1999,5(1):53-55
目的:经T管注水前后超声对胆道术后病人的残石检出率,并与T管X线造影对比;方法:200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留置病人,术后第10 ̄30d之间检查,先常规禁食空腹检查肝脏、胆道、胰腺等,然后经T管缓慢注入生理盐水50 ̄150ml,适当垫高臂部;结果:200例病人中常规超声发现残余结石53例(26.5%);经T管注水发现88例(44%),T管X线造影发现64例(32%);结论:经T管注水,明显高于常规超  相似文献   
6.
7.
甲状腺微小癌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探讨误诊原因,提高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识别及诊断率。方法:对3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微小癌病例术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甲状腺微小癌患者共35个病灶,术前超声准确诊断22个(符合率62.86%),误诊9个(误诊率为25.71%),不确定4个(11.43%)。甲状腺微小癌大多合并甲状腺其他疾病,二维大多表现为实质性低回声,以类圆形为主,无包膜,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簇状分布的强光斑,部分伴颈部淋巴结转移,CDFI显示大多数病灶内能测及彩色血流信号,以5~10mm结节明显。结论:超声对甲状腺微小癌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但因其病灶比较小且部分与良性病变表现相似或与良性病变共存,易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对心脏手术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6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异常组( LVEF<50%)和LVEF正常组( LVEF≥50%),根据手术方法进一步分为非体外循环组( OP组,21例)和体外循环组( CPB组,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在术前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QLAB 6.0 TMQA软件对右心室心内膜轮廓进行斑点追踪,并自动计算出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及峰值运动速度( S)作为右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术后1周、1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术前LVEF异常组右心室功能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LVEF正常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正常组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OP组与CPB组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个月时均有明显恢复,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作为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有效方法,对危重患者的识别、预后判断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对心脏手术患者右心室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将46例心脏手术患者分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异常组(LVEF〈50%)和LVEF正常组(LVEF≥50%),根据手术方法进一步分为非体外循环组(OP组,21例)和体外循环组(CPB组,25例),另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在术前1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QLAB 6.0 TMQA软件对右心室心内膜轮廓进行斑点追踪,并自动计算出右心室游离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ε)及峰值运动速度(S)作为右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术后1周、1个月进行随访评价。结果术前LVEF异常组右心室功能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LVEF正常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正常组与对照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时,OP组与CPB组右心室游离壁3个节段纵向收缩期峰值及峰值速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时均有明显恢复,与术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作为评价心脏手术患者术后右心室功能的有效方法,对危重患者的识别、预后判断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继光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2):1107-1108
为探讨二维超声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价值,作者回顾分析1993年2月~2003年3月69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超声检查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