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5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应用HA型血液灌流器对31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血液灌流66次。观察患者临床症状、血清内毒素、细胞因子、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氨和血常规的变化以及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的比较。结果血液灌流后,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降低(P<0.01),血清总胆红素、血氨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或P<0.05),血液灌流组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减少(P<0.05),不良反应较轻。结论血液灌流能吸附重型肝炎患者血液中胆红素、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是治疗重型肝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提高早、中期重型肝炎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血液灌流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液灌流(HP)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β-内非肽(β-EP),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了(TNF)在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将湖南省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1996年6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6例患者分为A、B、C三组。①C组(常规+药物+HP)(n=20)与B组(常规+药物)(n=19)急性毒鼠强中毒39例患者,分别在入院后即刻、HP或入院后1、3、5、7、9、11d从外周静脉抽血2ml,测定β-EP、ET、NO与TNF。②A组(常规组)(n=17)为既往采用安定、苯巴比妥抗惊厥等一般救治措施;B组采用在A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巯基丙醇治疗:C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采用HP联合治疗。结果①C组和B组35例治愈者中,β-EP、ET、NO与TNF在C组均于入院后即刻达高峰,在B组均于入院后1d达高峰,随后均缓慢下降。C组和B组35例治愈者治疗后B—EP、ET、NO与TNF对应指标比较,C组较B组均有显著性降低。②C组和B组患者治愈率比A组均有显著性提高。C组中的安定和苯巴比妥用龟、止惊时间比B组、A组均有显著性减少;B组中的安定和苯巴比妥用量、止惊时间比A组均有显著性减少。结论HP联合二巯基丙醇救治急性毒鼠强中毒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二巯基丙醇和常规救治措施,可以明显降低患者B—EP、ET、NO与TNF水平,可作为治疗急性鼠毒强中毒的一种较为理想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75例无甲状腺疾病的肺心病患者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血清甲状腺素(T4)和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变化及其关系.方法检测75例肺心病患者血清T3、T4和TSH含量,另选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肺心病患者血清T3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1,血清T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有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严重并发症时,低T3血症尤为显著,P<0.01.且多伴有低T4血症,P<0.05.血清T4血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血清T3、T4含量可作为判断肺心病轻重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痰中结核分枝杆菌对诊断肺结核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4月~2010年1月在我院感染科治疗的10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和100例非结核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分别用FQ-PCR、痰涂片和Bactec MGIT 960结核杆菌快速培养法进行痰结核杆菌检测,比较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检测100例确诊肺结核患者的痰标本,FQ-PCR检出率最高(55%),高于快速培养法(43%)(P<0.05)和痰涂片法(29%)(P<0.01)。以痰培养为标准,FQ-PCR对痰菌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分别为97.8%、93.5%、80.0%和99.3%;FQ-PCR与痰培养法的一致性为94.0%(188/200)。结论FQ-PCR是检查痰中结核杆菌快速、敏感、特异、可定量、简便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用于肺结核诊断,可作为结核杆菌培养法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疑难血液病的检出率,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首先对疑难病患者作血常规检测,并将外周血片作瑞氏染色和网织红计数,再将骨髓片分别作瑞氏染色、铁染色和苏木素-伊红染色.结果 检测证实该患者重度贫血,呈小细胞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轻度增高,并有低分化鳞癌细胞骨髓浸润;铁染色,细胞外铁(-),细胞内铁2%;苏木素-伊红染色,找到低分化鳞癌细胞.结论 恶性肿瘤性贫血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时应与缺铁性贫血相鉴别,综合、全面分析是提高骨髓检出率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血脂是指血浆中的中性脂肪和类脂的总称,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防治只有重要意义,而且很多疾病均可引起脂质代谢的改变,如: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以及内分泌的代谢改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血脂血糖代谢紊乱密切相关,现就2008年6月~2009年3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2062名机关干部职工的血脂血糖水平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恶性疟原虫 (P .Falciparum)和弓形体 (Toxoplasmagondi il)同属医学原虫 ,同时感染未见报道 ,本实验室从一持续高热、畏寒、伴进行性贫血病人标本检出恶性疟原虫和弓形体 ,现报告如下 ,以引起同行注意。临床资料   1.病例介绍 病人李某 ,男 ,4 6岁 ,持续发热 10天 ,伴腹泻 3天入院 ,自诉不明原因发热 10天 ,体温波动在 39~4 0 .5℃ ,伴畏寒 ,无寒颤 ,无大汗 ,发热无定时发作 ,头晕口干 ,食欲下降 ,近 3天腹泻 ,先后经本县人民医院及卫生防疫站血常规检查 :Hb、WBC进行性下降 ,抗炎对症治疗热未降 ,转…  相似文献   
8.
紫杉醇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研究紫杉醇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作用。方法将紫杉醇处理Hela细胞后,用MTT法测定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光镜下观察细胞凋亡形态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和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bcl-2水平,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0.01—1μmol/L的紫杉醇能引起Hela细胞的凋亡。表现为Cz/M期阻滞,且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紫杉醇在诱导细胞凋亡的同时伴随端粒酶活性下调和bcl-2表达水平下降。结论紫杉醇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并抑制端粒酶活性,bcl-2参与了紫杉醇诱导的宫颈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调控。这一机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急性水中毒是宫腔镜手术的并发症之一,膨宫液大量快速吸收引起以稀释性低钠血症及血容量过多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由于其发生率低,国内相关报道较少,本科于2006年12月出现了1例宫腔镜下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并发急性水中毒的病例,因及时抢救和护理,转危为安。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以期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者对此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SBP、DBP及平均动脉压(MA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180例初诊或停药2周以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PP、SBP、DBP和MAP检查,以血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2.6mg/L作为肾损害的标准,分为肾损害组和非肾损害组,其中肾损害组84例,非肾损害组96例。将两组血压参数进行比较,并与血β2-MG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肾损害组PP[(59±10)mmHg]及SBP[(168±28)mmHg]较非肾损害组[(41±8)mmHg,(151±10)mmHg]明显增高。(2)相关分析显示血β2-MG与PP、SBP呈正相关,尿β2-MG与PP、SBP、DBP、MAP呈正相关。其中与PP、SBP相关性较好。结论PP与SBP、DBP、MAP增高均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而PP、SBP增大是导致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