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总结46例心肌炎后心律失常病人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臭氧自血疗法的护理经验。[方法]从心理、休息、饮食、吸氧、用药等方面给予常规护理,并予以积极的臭氧自血疗法相关专业护理,如正确使用臭氧、全程严密观察等。[结果]医用臭氧自血疗法治疗心肌炎后心律失常病人总有效率达91.30%,不良反应及副反应少。[结论]采取全程全方位优质护理可提高臭氧自血疗法对心肌炎后心律失常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脑利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是由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17环状多肽,BNP通过与其受体结合,从而介导一系列生理学效应.正常成人体内少量BNP主要参与调节体循环和水盐平衡,维持心脏组织微环境稳态,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国外商品名为奈西利肽(nesiritide),是以基因重组技术制成的高纯度无菌冻干粉剂,已经被美国FDA批准为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治疗的一线用药,它的另一个治疗应用前景为心肌梗死后的早期治疗.有研究表明rhBNP有利于阻止和逆转心肌梗死后左室重塑[1-3],但对于心肌梗死后持续应用rhBNP的疗效观察少有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持续应用rhBNP对大鼠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为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rhBNP对大鼠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病理学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为MI对照组和BNP治疗组。治疗组给予rhBNP连续静滴4周,治疗48 h、1、2、3和4周时处死大鼠,进行心肌组织切片HE染色,TUNEL法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MAI,免疫组化测Fas与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结果:治疗组MAI和Fas/Fasl蛋白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给予rhBNP能够通过减少MI后心肌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心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PCs)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后对心、肾功能指标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以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40例老年CHF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G—CSF,450ng/4,共5d。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取外周血,分离、培养EPCs并测定其数量;同时测定脑钠肽(BNP)、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cystatineC,Cys-C),采用改良后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EPCs数量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增加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BNP、Cys—C、BUN、SCr均较治疗前下降,eGFR、LVEF有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 G—CSF可有效动员老年CHF患者外周血EPCs,促进其增殖和迁移,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对CHF患者肾功能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功能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100只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只。观察组予重组人脑利钠肽15 ug/kg、连续4周,对照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治疗48 h、1周、2周、3周和4周时采用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处死大鼠并取血测定血浆BNP浓度,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测定心肌细胞凋亡指数(MAI),免疫组化法检测Fas、FasL蛋白阳性染色指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LVEF在第48 h即有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MAI治疗后3、4周与48 h比较下降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4周时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于2、3、4周时Fas/Fasl蛋白阳性率明显低于48 h时(P均<0.05),且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均<0.05)。结论连续予重组人脑利钠肽能够通过减少大鼠AMI后心肌细胞凋亡,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匹伐他汀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PCI手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86例,随机分为匹伐他汀观察组(n=44例)和辛伐他汀对照组(n=42例)。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变化,观察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指标NO水平明显升高,ET-1明显下降,hs-CRP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显著(P0.05);对照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6.7%)显著高于观察组(2.3%)(P0.05)。结论匹伐他汀可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观察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CT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治疗(PMCT)序贯131I-chTNT放射免疫治疗与手术后辅助放、化疗的生存期差异。方法:将53例Ⅱ、Ⅲa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28例):为外科手术治疗后3-4周同期行紫杉醇联合卡铂方案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组;B组(25例):为微波消融(PMCT)序贯131I-chTNT后续顺铂联合紫杉醇方案化疗组。分别于治疗后1、3、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并对远期疗效、中位生存期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1.19%、48.79%,中位生存期23.5个月;B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24%、51.03%,中位生存期29.8个月。B组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期优于A组,两组的生存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生存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波消融联合131I-chTNT放射免疫综合治疗Ⅱ、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优势互补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具有与外科手术后辅助放化疗相媲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其对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动员剂G-CSF(450μg/d)皮下注射,连续注射5天。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7、14、28天外周血EPCs数量;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检测两组SOD、LPO、MDA含量,并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等左心室心功能指标,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圆周室壁应力(circumferential end-systolic wallstress,cESS)、心肌能量消耗(myocardial energy expenditure,MEE)。结果治疗组的EPCs数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加明显,于第7天达到峰值,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能量代谢均好转,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提高,LPO、MDA生成减少,LVEF升高,cESS下降,MEE水平降低,心功能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CSF动员EPCs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EPCs具有保护缺血心肌,增强SOD活性,抑制LPO、MDA的生成,降低心肌耗氧,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90例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实验组采取替格瑞洛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小腿周径变化情况、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治愈率为73.33%,总有效率为95.55%,对照组治疗治愈率为44.44%,总有效率为68.89%,两组比较,实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小腿周径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小腿周径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替格瑞洛在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方面,效果比氯吡格雷好,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较高,小腿周径恢复较好,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疼痛症状消失时间较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