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方剂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20例。西药组常规应用生长抑素、地塞米松、肠动力药,中药组给予自制中药方剂灌肠。结果两组均无中转手术者。中药组治愈17例,好转2例,无效1例,西药组分别为19、1、0例,两组疗效相比P〉0.05。中药组治愈者用药时间(22.4±7.2)d,西药组为(24.8±9.7)d,两组用药时间相比P〉0.05。结论活血化瘀联合通腑泻下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肛裂术后外用湿润烧伤膏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肛裂术后应用湿润烧伤膏(MEBO)的疗效.方法:将MEBO涂抹于肛裂术后切口处,每日涂药3次,直至痊愈.结果:156例患者使用MEBO治疗后疼痛明显减轻,手术切口逐渐变为新鲜红润,周围炎症逐渐消退,检查时触压痛减轻;本组156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痊愈,愈合时间最短8天,最长21天,平均10.5天;愈合后创面黏膜呈淡红色,黏膜弹性好,肛门无狭窄,指诊柔软无硬结.结论:MEBO可减轻肛门疼痛,促进创面组织再生、修复,操作方法简便,疗程短,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X线钼靶、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X线钼靶、高频超声联合诊断早期乳腺癌(EBC)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钼靶、高频超声及两者联用对144例女性乳腺肿物患者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X线钼靶与高频超声检查联合应用的乳腺癌阳性诊断符合率均高于单行x线钼靶检查或高频超声检查。结论X线钼靶摄片和高频超声检查各有优势,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肺鳞癌、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原发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临床意义.方法 对353例原发肺癌施行同侧纵隔淋巴结廓清术,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频度.结果 清除淋巴结2380组,平均每例6.74组.N2 淋巴结转移率16.2%.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2转移率在鳞癌、腺癌分别为30.1%、44.1%.64.2% 鳞癌N2转移为某一组淋巴结,腺癌3组以上转移者46.2%.上叶肺癌跨区域N2转移占15.1%,下叶(包括中叶)肺癌跨区域转移占53.1%.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53.7%.结论 肺鳞癌及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具有多发性、跳跃性及跨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5.
肛瘘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率仅次于痔疮,目前有效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1],但因肛瘘发病部位的特殊性及解剖结构,使术后切口愈合成为了治疗肛瘘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因而术后换药成为可治疗的关键环节.我科常规术后换药方法包括常规消毒、康复新及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结合换药,但病程较长,愈合缓慢,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近年来藻酸钙敷料在外科创面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的病因病理、分类、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钼靶和超声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128例女性乳腺肿物患者均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且术前均行钼靶和超声检查.结果 联合应用钼靶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各项指标优于单独应用.结论 联合应用钼靶和超声能明显提高乳腺癌的诊断阳性率.  相似文献   
8.
胆胰结合部的区域外科解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胆胰结合部主要包括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Vater壶腹)、胆总管第四段(十二指肠壁内段)、胰管终末段以及围绕它们周围的括约肌复合体[1],其解剖、生理功能均较为复杂,相互结合紧密,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个区域。胆总管第四段是胆总管穿经十二指肠壁的一段,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内后侧壁中,呈斜向走行。此段长约1.5~2 cm,在斜穿十二指肠壁时,与胰管终末段汇合,形成Vater壶腹。壶腹壁及其附近有括约肌包绕,并向肠腔内突出,使十二指肠黏膜隆起形成十二指肠大乳头。在大乳头右上方1~2 cm处有时可见有十二指肠小乳头,是副胰管的开口处[2]。胆总…  相似文献   
9.
直肠癌不同化疗方式区域淋巴结药物浓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比较直肠癌区域缓释化疗(regional extended release chemotherapy,RERC)与持续静脉化疗(persistently intravenous chemotherapy,PVC)后区域淋巴结内药物浓度.方法 将直肠腺癌患者随机分为RERC组和PVC组,每组20例.于手术前48 h,RERC组在瘤周黏膜下植入中人氟安(5-氟尿嘧啶缓释剂);PVC组经静脉化疗泵持续泵入5-氟尿嘧啶注射液,均为200 mg.术中切除标本后摘取直肠癌肠上、肠旁、肠系膜血管旁和肠系膜血管根部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查和药物浓度检测.结果 摘取淋巴结114枚,每组57枚,有81枚转移,其中PVC组42枚,RERC组39枚.PVC组第1、2、3站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分别为(0.18±0.06)、(0.19±0.07)、(0.16±0.05)μg/g,RERC组第1、2、3站淋巴结内药物浓度分别为(4.41±1.03)、(1.05±0.27)、(0.08±0.04)μg/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ERC组组内3站淋巴结药物浓度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癌转移状态淋巴结之间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术前用5-氟尿嘧啶缓释化疗剂行RERC可以在一定区域淋巴结内形成药物高浓度,较PVC在肿瘤所属区域淋巴结中的化疗药物浓度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