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8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所致不育症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微米黄连的溶出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徐丽君  陆付耳  邹欣  魏世超 《医药导报》2004,23(6):0377-0379
目的:研究黄连3种微粒的溶出性。方法:选用3因素(粒径、加水量、溶出时间)、3水平正交设计试验,用苦味酸离子对萃取法测定黄连中的季铵碱溶出量。结果:粒径6.4~57.0 μm的微粉,5 min,45倍水量溶出性能最佳,粒径<6.4 μm的微粉溶出性较差。结论:粒径6.4~57.0 μm的黄连微粉直接应用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福建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基线调查住院病例基本信息,为补偿方案测算提供依据。[方法]颁发和培训2种住院病例基线调查数据库模版(Excel与SPSS),在19个县市收集2004年和2005年206969例数据,用SPSS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乡、县及县以上3级医院平均住院费为711、2702和9387元,病例数分别占38.3%、48.3%和13.4%;医院级别越高住院天数越多(3.3、6.6与13.8天,平均6.1天);获得一些单病种平均住院费数据。[结论]我省2007年扩大试点时,有关县市可不再进行重复性的入户调查和基线调查;可供参考的补偿方案是(设住院率为5%):3级医院的起付线可定为100、300和800元;补偿比分别可达60%、40%和35%;封顶线均为2万元。单病种平均住院费数据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鱼腥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研究鱼腥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包合前后鱼腥草素物理性能变化?方法:采用研磨法制备鱼腥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含量测定方法是将鱼腥草素与铜(Ⅱ)于氨性介质中形成鳌合物,于(300±1)nm波长处测定螯合物氯仿提取液吸光度,测定了包合物及鱼腥草素的溶解度、溶出速度,比较了二者X-射线衍射图谱、紫外吸收光谱变化及其在水中溶解稳定性?结果:鱼腥草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主客分子比为1∶1,包合后,鱼腥草素的溶解度增大了11.4倍,鱼腥草素及包合物的溶出速度参数T50%分别为1.7,1.0min,Td分别为3.0,1.4min,二者紫外吸收光谱完全一致,包合后鱼腥草素的晶体衍射峰消失。结论:鱼腥草素与β-环糊精形成了新的物相,包合后,鱼腥草素溶解度、溶出速度及稳定性增强,并可掩盖其不良气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黄芩注射液去除钾离子工艺。方法 :应用阳离子树脂交换法。结果 :在一定树脂用量和流速范围内 ,注射液中钾离子残留量与阳离子交换树脂用量呈正相关。结论 :流速 5~ 7.5mL·min 1 ,树脂用量 1 0~ 1 5mL ,作为 1 0mL提取液去钾离子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了寻找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ADPKD)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通过Arraystar LncRNA芯片分析,找到差异表达LncRNA,行生物信息学对比分析。结果:本实验利用Fold change进行差异LncRNAs筛选(Fold change≥2.0),结果发现:差异表达上调的LncRNA总共有1 082个,差异表达下调的LncRNA总共有521个。差异反义(antisense)LncRNAs共有24个,差异lincRNAs共有130个;差异高保守LncRNAs表达上调的有39个,表达下调的有21个;差异生物学过程相关LncRNAs表达上调的有203个,表达下调的有142个;差异疾病相关LncRNAs表达上调的有220个,表达下调的有139个;差异组织特异性LncRNAs表达上调的有340个,表达下调的有218个。其中差异表达的LncRNA大部分为反义或基因间LncRNA,大部分与癌症疾病有关,参与了细胞周期、凋亡、增生等基本的生物学过程。发现在多囊肾组ENST00000413645(P=9.066 4E-07,Fold Change=5.367 391 5)、NR_117100(P=2.607 15E-05,Fold Change=6.823 964 7)、NR_103753(P=3.195 93E-05,Fold Change=11.429 959 6)、NR_003367(P=0.003 377 454,Fold Change=2.470 739 8)参与了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增生、细胞粘附、血管生成、新陈代谢、DNA损伤、致癌基因相关的生物学过程等且与肾脏疾病相关,差异较为显著,因而猜测其与ADPKD的发病关系密切。查找LncRNA与其邻近的mRNA发现,反义LncRNA ENST00000568795相关的邻近mRNA基因Symbol为PKD1,其P=0.028 959 977、Fold change=2.245 613 3,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差异表达的ENST00000413645、NR_117100、NR_103753、NR_003367和ENST00000568795与ADPKD的发病存在密切关系,有望作为其诊疗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檗碱及其衍生物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蛋白酪氨酸磷酸酯酶1B(PTP1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和高脂高热卡饮食喂养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小檗碱组、8-羟基二氢小檗碱(Hdber)高、中、低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及骨骼肌PTP1B、胰岛素受体β(InsRβ)亚基蛋白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升高,血脂代谢紊乱,FINS及骨骼肌PTP1B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而InsRβ亚基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代谢紊乱均得到明显改善、FINS降低(P<0.05,P<0.01),但骨骼肌组织PTP1B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与小檗碱组比较,Hdber中高剂量组对各指标的改善程度相接近。结论:小檗碱及Hdber均可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增加骨骼肌组织InsRβ亚基蛋白表达及其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有关,而未观察到其对PTP1B蛋白表达水平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脉象参数意义,建立基于脉象参数推导演绎反映动脉硬化程度的数学公式。方法收集80例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指标,检查右肱动脉-踝动脉脉搏波速度(RBAPWV),比较同期脉象参数。结果 RBAPWV与t、t5、h3、h4、h3/h1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56,0.426,0.281,0.293,0.311,均P0.05),RBAPWV与h5呈负相关(r=-0.423,P0.01);应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筛查出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年龄为R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并建立以RBAPWV为因变量的多重线性回归方程(P0.001)。结论 RBAPWV与脉象参数有相关性,脉象仪在评价动脉弹性功能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berberine (Ber) and its structural modified compound 8-hydroxy dihydroberberine (Hdber) was compared, and their effects on the intestinal absorption of sugar by per- fusion experiment were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reveal the mechanism of low dose and high activity of Hdber in the treatment of hyperglycemia. The absorption of Hdber and Ber in rat small intestine was measured by in situ perfusion.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Hdber and Ber. In situ perfusion method was also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s of Hdber and Ber on sugar intestinal absorption. Glucose oxidase method and UV spectrophotometry were applied to exa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glucose and sucrose in the perfusion flui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bsorption rate of Ber in the small intestine was lower than I0%, but that of Hdber was larger than 70%. Both Hdber and Ber inhibited the absorption of glucose and sucrose at the doses of 10 and 20 ~tg/mL. However, Hdber presented stronger activity than Bet (P〈0.01). It is suggested that Hdber is ab- sorbed easily in rat small intestine and that it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absorption of sugar is better than B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