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ASD)术前、术后及随访中左、右心室功能及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比较45例成功施行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的成人房间隔缺损及40例成功施行心脏停跳手术治疗的成人房间隔缺损患者于手术治疗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左、右心室功能及左心房收缩功能的变化。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右室射血分数(RVEF)作为反映左室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及左室晚期充盈分数(AFF)作为反映左房收缩功能的指标,左室偏心率(LVE)及长径/短径比值(LV L/D)作为反映左室几何构型的变化。结果:心脏不停跳ASD术后较心脏停跳ASD术后LVEF、LAEF、AFF增大,RVEF、LVE及LV L/D减少,LAEF、LV L/D在随访中持续改善,二尖瓣血流峰值流速(E/Amv)明显增加,三尖瓣血流及肺动脉血流峰值流速明显下降。结论:心脏不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术由于术中改善了心肌保护,减轻了右室的容量负荷,在改善左室、左心房的收缩功能及几何构型方面较心脏停跳手术治疗成人房间隔缺损术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0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与术前心功能不良(心功能Ⅲ~Ⅳ级),术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长,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长有关。结论改善患者心功能,缩短体外循环及阻断主动脉时间,合理使用呼吸机等可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脏黏液瘤合并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例心脏黏液瘤合并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心脏黏液瘤合并脑梗死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随访3年,肿瘤无复发。结论心脏黏液瘤合并脑梗死手术治疗效果好。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尽量避免因外界因素而引起肿瘤再次脱落的发生对提高左房黏液瘤合并脑梗死手术治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96例心脏病患者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保持胸骨柄完整性,在停跳或不停跳下完成心脏直视手术,其中先天性心脏病250例,风湿性心脏病40例,左房粘液瘤5例,冠心病1例。结果全组患者成功施行胸骨下段小切口心脏直视手术,没有死亡及后遗症。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适用于大多数心脏直视手术,有良好的手术和美容效果,但不适合于部分心脏复杂畸形及巨大心脏的手术矫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及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45例3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接受体外循环手术36例,剖左胸动脉导管结扎术9例;围术期采用小儿心脏内、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多学科协作的综合治疗。结果全组术后死亡3例,病死率为6.7%。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及出血等。死亡原因为重度低心排综合征,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结论婴幼儿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一旦确诊就应尽早手术,但对术前有肺部感染或心衰,营养不良的患者,应积极控制感染和心衰,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耐受力;小儿心脏内、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的镶嵌治疗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我科自1986~1998年,共手术治疗部分性房室隔缺损22例,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2例,男7例,女15例,年龄4~31岁,平均12岁。临床表现:运动后心悸、气促,易感冒,发育差。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10例伴收缩期震颤,19例心尖区可闻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瓣区第2心音亢进及分裂。心电图示电轴左偏20例(-28°~81°),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2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9例,右室肥厚22例,右室高电压8例。X线胸片示肺充血,心胸比率055~068,肺动脉段隆起,右房、室明显增大,左室明显增大10例。超声心动图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组织追踪成像(tissue tracking imaging,TTI)技术及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uantitative tissue velocity imaging,QTVI)技术定量分析风湿性二尖瓣病变(rheumaticmitralvalvedisease,RMVD)左心室局部功能的价值。方法:使用美国GE Vivid7型彩色超声诊断仪,应用TTI和QTVI技术对43例RMVD患者(RMVD组)、3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左心室局部功能进行定量分析。结果:RMVD组左心室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前间隔、后间隔的收缩期峰值速度、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末期峰值速度、收缩期纵轴方向心肌组织峰值位移较对照组减低(均为P〈0.05)。结论:RMVD患者左心室局部节段心肌功能有不同程度减低。QTVI及TTI技术能够反映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左心室局部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与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经验。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为133例,年龄5 ̄36个月,体重6 ̄15kg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施行外科手术治疗。全组非体外循环动脉导管结扎术29例;体外循环手术104例,包括室间隔缺损、继发孔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法乐四联症、房间隔缺损并右室流出道梗阻和其他复合畸形。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6例,死亡率4.5%。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出血等。死亡原因包括重度低心排综合征、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危象等。结论心外科、心儿科、麻醉科等人员的密切配合,心内、外科镶嵌治疗成为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作者须知     
2002年2月至2004年2月,我们应用改良胸骨下段小切口,对患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心内直视纠治手术,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食管癌手术中采用器械吻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180例食管癌切除手术患者按手工吻合和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分为两组,手工吻合组539例,器械吻合组641例,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及与吻合技术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器械吻合组胃食管吻合时间、总手术时间均较手工吻合组缩短(P〈0.01).而术后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呼吸循环并发症发生率和围手术期病死率器械吻合组均较手工吻合组低(3.1%,2.4%,0.2%,2.3%,0.6%伪6.5%,4.0%,0.8%,3.5%,1.8%),两组患者胃食管反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器械吻合重建消化道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