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在夫妻间传播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AIDS高发区HIV在夫妻间的传播情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HIV传播提供依据。方法对某AIDS高发区一方HIV抗体阳性的346对夫妻逐户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采集其配偶的静脉血检测HIv抗体,对70例HIV感染者进行HIV前病毒DNA序列测定。结果346对夫妻中,发生夫妻间传播99对,传播率为28.6%。其中,一方因有偿供血感染的夫妻125对,发生夫妻间传播18对,传播率为14.4%;一方因受血感染的夫妻135对,发生夫妻间传播32对,传播率为23.7%;婚外性接触而感染的夫妻86对,发生夫妻间传播49对,传播率为57.0%。其中.丈夫传给妻子37对,传播率为69.8%;妻子传给丈夫12对,传播率为36.4%,男传女概率高于女传男(P〈0.01)。婚外性接触的感染者比血源性感染者有更高的夫妻传播率(P〈0.01)。检测30例血源性感染者均为B’亚型,9例发生夫妻传播,其配偶也均为B’亚型;31例婚外性接触感染者.AE亚型20例,07BC重组亚型8例,B亚型2例,B’亚型1例,检测其中发生夫妻传播8对,双方同属一个亚型(5对夫妻均为AE亚型,3对均为07BC重组亚型);基因树显示夫妻的病毒同属一支。结论HIV感染正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加强相关措施预防HIV在家庭内进一步传播很有必要。性传播疾病及HIV亚型可能在HIV的夫妻传播及男传女的传播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北省经血途径感染HIV-1人群中合并HCV感染情况及HCV基因型分布。方法2004年7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本院诊治或会诊的597例抗HIV阳性者进行HCV筛查,并行HCV病毒载量检测,对HCVRNA阳性者进行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CV核心基因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Mega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基因树分析。结果既往有偿供血和受血的HIV感染者中HCV的感染率分别为76.5%(205/268),57.4%(189/329)。97例HIV、HCV合并感染者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发现1b型90例(92.8%)和2a型7例(7.2%),两型的HCV病毒载量(HCV—V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对数值分别为(6.0±1.0)拷贝/ml、(5.8±1.4)拷贝/ml,t=0.40,P=0.69]。结论血液途径为HIV、HCV合并感染的主要途径。受血感染者合并HCV感染率低于献血人群,感染者中HCV的基因型主要为1b型和2a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学标志物与血清、肝组织HBV DNA、HCV RNA的关系。方法:对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肝炎后肝硬化的22例患者进行了血清免疫学标志物、斑点杂交HBV DNA的检测,并采用PCR技术对血清、肝组织的HBV DNA、HCV RNA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8例病理诊断为慢性肝炎的患者血清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s、抗-HCV阳性者分别为3例、4例、0例、1例、2例、0例,斑点杂交HBV DNA阳性1例,血清、肝组织PCR HBV DNA阳性分别为4例、6例,HCV RNA阳性分别为3例、4例,14例病理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的患者血清HBsAg\抗-HBc、HBeAg、抗-HBe、抗-HBs、抗-HCV阳性数分别为14例、4例、2例、7例、0例、3例,斑点杂交 HBV DNA阳性7例,血清、肝组织PCR HBV DNA阳性分别为10例、10例,PCR HCV RNA阳性4例、4例。结论:对乙、丙肝免疫学标志物的分析应结合PCR检测结果;慢性肝病病理学改变与感染HBV和/或HCV有关,以HBV感染为多见,少数为HCV感染;血清和肝组织PCR HBV DNA、HCV RNA具有一致性,血清检测结果基本可反映肝内病毒复制状况。  相似文献   
4.
检测892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中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戊型(HEV)肝炎病毒标志物。丙型肝炎患者占肝病患者13.6%(121/892),其中59.5%(73/121)为重叠感染。HCV与HBV重叠感染最常见,占64.6%(47/73),其次是HCV、HAV和HBV(13.7%),HCV与HEV(18.2%),HCV与HAV(6.8%),及HCV、HBV和HEV(6.8%)。HCV重叠感染者重症肝炎生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单纯HCV感染者。结果提示,重叠感染是HCV感染者病情恶化及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晚期血吸虫病和肝炎后肝硬化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二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后等方面均不同,因此鉴别诊断十分重要。我们对111例晚期血吸虫病巨脾型(以下简称晚血)病人进行以肝组织病理检查为主的多项检查综合诊断,发现不少误诊病例,现将出现误诊的原因及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湖北省江陵县(血吸虫疫区)血防所临床诊断为晚血病人111例,男71例,女40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8岁,平均32.81岁。1.2研究项目:临床表现,血吸虫病实验室检查:包括大便孵化、直肠镜检、环卵沉淀试验(COP)、间接血凝试验(IH…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严重程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在入院初期临床检测指标特点,寻找可预警轻型/普通型发展为重型/危重型的实验室检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研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感染科于2020年2月收治的44例COVID-19患者病历资料,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型/普通型组28例,重型/危重型组16例.分析...  相似文献   
7.
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与HBV及HCV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作者对124例临床诊断为巨脾型晚期血吸虫病(晚血)的患者作了肝组织病理、HBV和HCV标志检测及随访观察。病理诊断为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78例(62.9%),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合并肝炎31例(25%),门脉性肝硬化15例(12.1%),三组患者HBsAg及HCV标志检出率分别为35.9%、64.5%及93.3%,提示肝细胞病变及其严重程度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密切关系。以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109例中,HBsAg或HCV标志阳性组病死率为22.9%(11/48),显著高于阴性组1.6%(1/61)。18例死亡患者中,HBsAg和/或HCV标志阳性17例,占94.4%。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肝功能衰竭,第二位是原发性肝癌(HCC)。HBV及HCV感染是发生肝衰竭及HCC的关键因素,与晚血患者的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阴性献血员血液传播HCV的初步研究张常然,骆名其,杨自成,王厚成目前已证实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制品传播,输血是传播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来筛选献...  相似文献   
9.
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远期疗效。对干扰素治疗的 10 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未经过干扰素治疗的 9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 2 4~ 12 6个月 (平均 70个月 )的随访。结果表明 ,治疗结束时干扰素治疗组和对照组的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50 .5% / 14.7和 52 .3% / 15.8%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随访结束时 ,两组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分别为 :68.8% / 64.2 %和 64.2 % / 62 .1% ;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发生率及病死率两组比较依次为 :2 .7% /3.1%、10 .1% / 16.8%、3.6% / 3.1%和 7.3% / 7.3% …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4 4岁 ,工人。 1999年 11月因乏力、纳差、腹胀 ,检查肝功能异常 ,HBsAg、HBcAb、HBeAb阳性 ,诊断为乙型肝炎 (CHB) ,在我院门诊间断行一般护肝、对症治疗。至2 0 0 0年 4月病情逐渐加重 ,检查提示为乙型肝炎肝硬化(ALC)并脾功能亢进。住院给予保肝、支持、利尿、对症、中西医结合治疗近 3个月 ,腹水水肿消退、黄疸下降、肝功能改善 ,但总胆红素徘徊于 70~ 80 μmol/L ,丙氨酸转氨酶 (ALT)6 0~ 70U/L ,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 70~ 80U/L ,脾功能亢进无改善。因检查HBVDNA (msPCR法 )呈阳性 ,HBVDNA(FQ PCR法 )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