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 北京市集中发热疫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 为新形势下集中发热疫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期间, 北京市报告的集中发热疫情数据, 对疫情特征和病原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20年第1周—2023年第17周, 北京市共报告集中发热疫情310起, 累计报告发热病例4 764人, 疫情累计波及12 412人, 平均罹患率38.38%。30人以下规模的疫情305起, 占98.39%。幼园儿和小学共报告259起, 占全部疫情的83.55%, 是集中发热疫情报告的最主要场所。2020—2022年, 集中发热疫情报告数均处于较低水平, 仅在冬季出现两个小高峰, 2023年春季出现集中发热报告高峰, 周平均报告数为33起。310起集中发热疫情中, 288起(占92.90%)为流感病毒感染。结论应持续开展新冠、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的监测工作, 为集中发热疫情的预警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乳腺癌死亡情况及趋势,为开展乳腺癌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基于2010—2020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死因监测资料,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每10万人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等指标,分析2010—2020年患者发病到死亡时间变化趋势及发生继发转移所占比例,采用Joinpoint软件分析2010—2020年北京市女性乳腺癌标化死亡率与年龄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   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因乳腺癌死亡总例数为9 108例,2020年粗死亡率为14.43/10万,较2010年(10.84/10万)上升了33.12%[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 3.10%,P<0.001],年龄标化后上升趋势减缓(AAPC = 1.10%,P=0.012)。 2010—2020年北京市户籍女性因乳腺癌死亡年龄中位数及患者从发病到死亡的生存时间中位数均整体上升。  结论   2010—2020年乳腺癌仍是北京市女性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居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第5位,近年来发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但生存期相对延长,说明北京市近年来的乳腺癌防治工作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特征,并与全球疾病负担2019(GBD 2019) 研究结果进行比较,为北京市脑血管病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利用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因监测数据,测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等指标,应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  结果   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范围为107.37/10万~122.46/10万,标化死亡率由2010年的79.18/10万下降至2019年的59.61/10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2.10%, P<0.05),男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高于女性。 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85岁及以上年龄组死亡率最高,8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 脑血管病死亡以缺血性脑卒中和脑出血为主,2019年分别占脑血管病死亡的74.32%和23.67%,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 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率在全球处于高位(第178位),但标化死亡率在全球处于低位(第61位)。 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分别低于全球和中国水平,高于可比较国家(日本、韩国和新加坡)水平,但下降速度仅次于新加坡和韩国。  结论   2010—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85岁以下各年龄组死亡率以及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 未来仍需关注男性和高年龄人群脑血管病后遗症的防控。 2019年北京市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高于日本、韩国和新加坡,北京市脑血管病的防控可参考和借鉴高健康水平国家的相关医疗卫生政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再次感染情况和症状进行分析, 为进一步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2023年3—5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聚集性疫情中涉及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并比较二次感染者和首次感染者性别、年龄、感染时间、症状发生的占比, 比较XBB和非XBB变异株在上述变量占比差异, 探索调整其他因素情况下, 首次/二次感染以及不同变异株对高热、咳嗽等症状的影响。结果共纳入321例病例, 244例(76.01%)为二次感染, 198例(61.68%)感染毒株为XBB变异株。二次感染者主要分布在4月(28.95%)和5月(71.08%), 呈上升趋势。首次感染和二次感染均以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为主, 但二次感染者出现发热(58.44%vs. 90.98%)、高热(体温≥38.5 ℃)(11.69%vs. 61.48%)、咳嗽(35.06%vs. 57.79%)、头痛(20.78%vs. 45.49%)、乏力(25.97%vs. 45.90%)和肌肉关节疼痛(14.29%vs. 26.64%)等症状的比例低于首次感染者, 出现呕吐症状的占比高于首次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疾病负担,为北京市心血管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北京市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2010年至2019年死因监测数据,描述户籍人口缺血性心脏病标化死亡率和寿命损失年(YLL)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结果:2010年至2019年北京市户籍居民缺血性心脏病死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