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 active bladder,OAB)是一种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10%的成年人患有OAB,其中40%为老年人。OAB指无感染或其他病理状态情况下,以尿急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尿频和夜尿,可伴有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的一组症候群。异常的排尿症状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睡眠、情感、行为、运动及社交。OAB治疗方法包括行为疗法、膀胱训练、盆底肌训练、饮水调整,口服或膀胱内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3.
马丁莹  余波  杨荣  缪芸  吕晓  廉磊  李跃红 《浙江医学》2018,40(2):199-201,209
足底筋膜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尚无根治办法,已证实应用体外冲击波疗法(ESWT)对足底筋膜炎确有疗效,ESWT治疗骨与肌组织疾病历史并不长,是一种新兴的介于药物和手术之间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无手术相关风险。ESWT治疗老年人足底筋膜炎具有无创、有效且患者易耐受等特点,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且症状轻微。本文就ESWT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基础与临床相关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步行训练矫正仪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社区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采用GYKF-Ⅰ型步行训练矫正仪进行辅助步行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佩戴踝足矫形支具、绷带进行辅助步行训练。训练30 min/次,2次/d,每周5d,疗程6周。比较两组训练前后10 m自然步行时间、步行速度、步长、步宽及上下楼梯时间等。结果 6周末,试验组各项步行功能参数均较训练前改善(均P<0.05);对照组步行速度、步长、步宽、上下楼梯时间均较训练前改善(均P<0.05);两组10 m自然步行时间、步行速度、步长、上下楼梯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步行训练矫正仪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步行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采用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为21~50岁,平均34.5岁。受伤原因:扭伤10例,直接暴力骨折20例。左踝12例,右踝18例。30例病人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内踝应用解剖型钩钢板固定,合并外踝及后踝骨折的病人,外踝应用解剖钢板固定,后踝应用空心螺钉或钢板固定。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踝关节活动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病人的踝关节功能。结果 所有30例病人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3.1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甲级愈合,无感染、皮瓣坏死、骨折移位、内固定松动、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出现。手术前后的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12.0±10.0)分、(90.0±3.1)分,VAS评分分别为(5.4±1.0)分、(1.3±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平均踝关节活动度为60.2°±6.2°。结论 采用内踝解剖型钩钢板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固定牢固,操作方便,病人术后功能恢复好,是治疗粉碎性内踝骨折有效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因肩峰下关节解剖结构或动力学原因,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征的临床症候群。既往针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多采用口服非甾体药物、肩峰下注射皮质激素、物理因子治疗、运动方式的改变及局部适当制动等方法,但存在副作用大、日常生活受限、治疗次数频繁等问题。肌内效贴(kinesio taping,KT)为具有弹性回缩的贴布,贴于体表,可持续起效,一定程度上起到改善感觉输入、强化及放松肌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方法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上肢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多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Brunnstom Ⅳ期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肌内效贴配合常规康复训练组47例(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组51例(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作业治疗和物理治疗,具体方法包括患侧上肢和手功能主动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耐力训练等,每日1次,每次1 h,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每日在肌内效贴贴扎完毕后再进行常规康复方法。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Fugl-Meyer上肢评定部分(FMA-UE)、手臂动作调查测试(ARAT)和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MBI) 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UE和ARAT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FMA-UE和ARAT评分分别为(48.58±7.02)分和(43.96±10.25)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肌内效贴辅助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恢复期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在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及功能活动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6例脑卒中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成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采用肌内效贴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及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上肢动作研究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肌内效贴可减轻脑卒中患者肩关节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