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宁泌泰胶囊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肾盂肾炎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1.5 g加入到生理盐水100 m L中,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宁泌泰胶囊,4粒/次,3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肾功能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6.19%、92.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和微量白蛋白(MAU)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泌泰胶囊联合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降低肾间质纤维化,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陶智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5):669-670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手术史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89例,其中有手术史患者167例,无手术史患者222冽。以ELISA方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将两组出现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389例住院患者人群HBV感染率为58.09%,其中HBsAg、HBeAb、HBcAb阳性者38例(9.76%),HBcAb阳性者25例(6.43%),HBsAg、HBcAb阳性者23例(5.91%)。两组间比较显示,有手术史的患者人群HBV感染率非常显著高于无手术史患者人群(P〈0.01)。且两组间HBsAg、HBeAb、HBcAb阳性模式和HBcAb阳性模式的比较显示有手术史的患者人群HBV感染阳性率非常显著地高于无手术史患者人群(P〈0.001)。结论手术是导致住院患者人群HBV感染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179株SAU的耐药现状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SAU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依据CLSI规则判断结果. 结果 SAU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糖肽类抗菌药物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为38.5%. 结论 应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3种补肾方对卵巢摘除骨质疏松大鼠Wnt通路β-Catenin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龟鹿二仙胶组、二仙汤组、补肾活血组、雌二醇组、仙灵骨葆组,每组10只。双侧卵巢摘除术复制骨质疏松模型,术后30天进行相应的给药实验,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12周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I型胶原羧基端肽(β-Crosslaps)、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含量;以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大鼠股骨的骨密度;用RT-PCR检测右侧股骨髓LRP5、Wnt2、β-Catenin mRNA表达,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LRP5、Wnt2、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sham组比较,模型组股骨骨密度、血液PINP浓度、β-Catenin mRNA、LRP5 mRNA、Wnt2 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β-Crosslaps 浓度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组中药组骨密度、血液PINP浓度、LRP5 mRNA、β-Catenin mRNA、Wnt2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5),血液β-Crosslaps浓度显著降低(P<0.01),补肾活血组骨密度及β-Catenin mRNA及蛋白表达高于其他两补肾方剂组。结论:补肾方通过Wnt信号通路促进去卵巢大鼠成骨细胞增殖而改善骨质疏松症,补肾活血组方效果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侵袭性念珠菌血症致病菌的耐唑类抗真菌药物菌株并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6 -01~ 2018-01 我院侵袭性念珠菌血症病人体液,常规培养分离后得到念珠菌共 54 株,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 验,筛选耐唑类抗真菌药物菌株。提取耐药菌株 DNA,采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扩增 ERG 3、ERG 11 基因 片段并测序,与基因库提供的标准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确定基因突变位点,分析该突变是否与耐药有关。结果: 药敏试验筛选出 4 株白念珠菌和 3 株热带念珠菌为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菌株,白念珠菌 ERG 3 基因同义突变 3 个(T381 C,T432 C,T51 C),错义突变3 个(C1052 T,C527 G,C527 A),ERG 11 基因同义突变3 个(T485 A,C795 T,C639 T),错义突变 6 个(T394 C,C615 A,T541 C,G1540 A,G1496 A,G1184 C);热带念珠菌 ERG 3 基因同义 突变 4 个(A366 G,T912 A,T531 C,C528 A),错义突变 4 个(A334 G,T35 G,C527 A,C815 A),ERG 11 基因同义 突变 3 个(T225 C,C639 T,G264 A),错义突变 2 个(A395 T,C461 T)。结论:我院侵袭性念珠菌血症致病菌中, 白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存在一定比例的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与 ERG 3、ERG 11 基因突变密切 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内毒素(LPS)刺激后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中细胞组织因子(TF)的促凝血活性(TF—PCA),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用LPS刺激的全血复钙时间检测全血TF活性(tissue factor clotting time,Ti-FaCT),即在抗凝全血中加入或不加LPS于37℃温育一定时间,然后复钙检查全血凝固时间,根据全血凝固时间缩短的程度(△s)来判断TF—PCA的强弱。结果实验显示,LPS刺激全血中TF-PCA能为TF途径抑制物(TFPI)部分抑制。组织凝血活酶浓度一凝固时间反应曲线显示良好的相关性(r=0.916,P=0.029),表明该试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LPS刺激最适浓度为5.0~10μg/ml,最佳刺激时间为4h。初步临床应用显示正常组试验管(LPS刺激)和对照管全血复钙时间差值为30.4±25.1A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病例组差值为95.2±68.86△S,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本实验研究示方法简单、适用,并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为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
活血化瘀配合化疗治疗癌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活血化瘀配合化疗治疗癌症的疗效观察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吉林132002)任少先,庄虔翠吉林市肿瘤防治研究所陶智,徐宁林自1985~1990年以来,我们在辨证论治的经验基础上,自拟“化瘀复元汤”,配合化疗治疗各种癌症患者103例,收效满意。临床资料10...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非勺型高血压病人在不同时间进行服药,观察其对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降压疗效。方法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非勺型高血压病人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早上服用,观察组于晚上服用一次,在服药一个月后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进行血压测量,观察两组服药前后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为85.7%;观察组与对照组昼夜节律改变有效率、收缩压夜间变异率和舒张压夜间变异率分别为70.50%/27.50%、72.50%/45%,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勺型高血压病人晚上服用降压药一次,能更好的让药物作用于血压昼夜节律一致和发挥疗效。  相似文献   
9.
镇江市润州区一九八六──一九九三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陶智(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卫生防疫站212004)1 我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1.1 发病情况我市在实施计划免疫前(据市疫情资料),麻疹发病率1955年为996.34/10万,1963年为897.48...  相似文献   
10.
<正>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科自1979年6月~1981年10月在来门诊就诊的患者中确诊原发性肝癌112例(按1979年12月全国肝癌会议拟定标准),居两年多在我科门诊确诊为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近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在原发性肝癌的防治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普查工作的开展,以及AFP检查方法的改进,早期病例有所增加,但目前临床实际所接触的病例仍多属中晚期。因此,进一步探讨如何发现早期肝癌、预防肝癌的发生等是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这112例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同位素及超声波等检查结果以及与原发性肝癌发病有关的问题,特别是早期诊断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