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25%硫酸镁湿敷对于包皮环切术后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 92例已行包皮环切术后第3天换药包皮水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术后给予抗感染、镇痛及抗勃起药物外,另给予25%硫酸镁湿敷5d;对照组42例,给予0.9%氯化钠湿敷,其余处理与观察组相同.5d后观察并记录水肿消退情况.结果 观察组45例(90.0%,45/50)治疗有效,对照组30例(71.4%,30/42)治疗有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硫酸镁湿敷对于加快包皮环切术后水肿消退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创伤中最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在全身不同部位损伤中发病率略低于四肢损伤而居第二位,由于患者多处于深昏迷或昏迷时间〉12h,其病情重,变化快,易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有极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需要长时间精心护理,护理难度大,对护理人员要求高。本院神经外科于2009—04—2012—05对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严密病情观察及精心护理,护理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预防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姜黄素预处理组(CUR组),每组12只。IR组和CUR组先切除右肾,游离左肾蒂,钳夹左肾蒂45 min后放开。CUR组在钳夹左肾蒂前2 h给予姜黄素100 mg/kg溶于0.1%二甲基亚砜1 mL中,注入腹腔。再灌注24 h后沿原切口进入,分别取下腔静脉血和切除左肾。下腔静脉血用于测定血清肌酐(Cr)和尿素氮(BUN)。取左肾组织匀浆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行HE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CUR组血清Cr、BUN均升高(P均<0.05)。与IR组比较,CUR组的血清Cr、BUN值在再灌注24 h后均下降(P均<0.05)。与Sham组比较,IR组肾脏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明显升高(P均<0.05)。与IR组比较,CUR组肾脏组织匀浆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P均<0.05)。肾组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可见与Sham组比较,IR组肾小管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CUR组肾小管损伤减轻明显。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IRI有预防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姜黄素减轻IRI大鼠肾脏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背景:有研究发现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姜黄素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以及联合处理组。肾脏再灌注24h后,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肌酐、尿素氮均升高(P〈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肌酐、尿素氮值在再灌注24h后均下降(P〈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肌酐更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肾小管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肾小管损伤减轻明显,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损伤更轻。说明示姜黄素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观察姜黄素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Sham)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IR)组、姜黄素预处理(CUR)组,每组12只。CUR组在缺血前2h给予姜黄素100mg/kg剂量溶于0.1%二甲基亚砜1ml中,注入腹腔。24小时后沿原切口进入,切除左。肾。肾组织用4%多聚甲醛固定24h,常规石蜡包埋切片。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缺血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结果:与Sham组相比,I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IR组比较,CUR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减少(P<0.05)。结论:姜黄素预处理可减轻肾脏IRI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析CT及MRI检查在膀胱癌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经临床病理确诊的59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T与MRI诊断,对比CT和MRI诊断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率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以临床病理为"金标准",MRI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分别为93.22%、94.29%显著高于CT的69.49%、65.71%(P0.05)。CT上病灶呈菜花状、乳头状、丘地状,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部分可见钙化组织;增强扫描显示不同程度强化,延迟扫描以充盈缺损为主。MRI显示腔内型T1等信号,T2高信号,浸润型和腔外型T2上局部膀胱壁信号带连续性欠佳。17例增强扫描显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 MRI诊断膀胱癌分期的准确性较高,对临床确定手术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足月妊娠拟行剖宫产孕妇1280例术后硬膜外连续注药泵镇痛的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
杯型举宫器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时,将子宫完全切除,暴露子宫韧带、子宫血管及阴道穹隆的方法多采用阴道填塞纱布[1]。笔者采用杯型举宫器行子宫全切术与同期行阴道内填塞纱布子宫切除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背景:有研究发现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目的:建立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姜黄素预处理、缺血后处理、姜黄素预处理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假手术组、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以及联合处理组。肾脏再灌注24 h后,取下腔静脉血测定肌酐和尿素氮。肾组织测定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并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各组肾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与结论: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各组肌酐、尿素氮均升高(P < 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肌酐、尿素氮值在再灌注24 h后均下降(P < 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肌酐更低(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明显降低,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丙二醛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肾小管损伤明显;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缺血后处理组和联合处理组肾小管损伤减轻明显,与姜黄素组和缺血后处理组比较,联合处理组损伤更轻。说明示姜黄素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更好的保护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肾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脏结石效果,并探讨其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脏结石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手术指征,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5.9 ±29.6)min、(124.7 ±45.2) m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87.9±35.6) min、(298.6 ±63.8)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术后胃肠道恢复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并发症为7例(19.4%),与对照组8例(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肾盂成形术联合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合并肾脏结石效果较佳,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