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61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FIB水平变化的直线相关性。结果:(1)350例CHD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260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86±0.87)g/Lvs(2.76±0.72)g/L,P<0.01];FIB随狭窄支数增加有增高趋势,但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FIB水平与冠脉狭窄程度间呈轻度直线性相关(r=0.225,P<0.01)。(3)FIB水平对CHD的预测价值以FIB≥3.5g/L为界,其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80.8%。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是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未发现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应用替米沙坦对大鼠围术期心肌梗死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12周高脂饮食饲养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随机分为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各20只。替米沙坦组术前1周连续灌胃替米沙坦给药[10 mg/(kg·d)],对照组则以生理盐水灌胃,均通过主动脉内注射月桂酸钠方法建立围术期心肌梗死模型,术后24 h处死大鼠。两组均于建模前后分别测定TC、LDL-C、一氧化氮合酶(NOS)及肌钙蛋白I(cTnI)含量,术后行HE染色观察髂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情况、心肌微血栓形成率及TUNEL染色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建模后,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的微血栓形成率分别为(16.6±1.57)%、(16.34±1.0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米沙坦组和对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15±0.16)%、(2.10±0.17)%,血清NOS浓度分别为(42.58±1.69)、(21.83±1.72)IU/mL,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术前应用替米沙坦能够有效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率。  相似文献   
3.
纤维蛋白原水平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05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FIB水平变化的直线相关性。结果(1)241例CHD患者FIB水平明显高于164例冠状动脉正常者(3.83±0.86g/L vs 2.82±0.7lg/L,P<0.001);FIB随狭窄支数增加有增高趋势,但亚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2)FIB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闯呈轻度直线性相关(r=0.226),P<0.01。(3)FIB对CHD的预测价值以FIB≥3.5g/L为界,其敏感性为53.1%,特异性为81.7%。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明显增高,FIB增高是CHD患者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未发现其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4.
陈闽荔  张金莲  吕建国 《医学综述》2009,15(18):2753-2756
内皮祖细胞是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是一类能够迁移、增殖,并分化为成熟血管内皮细胞的前体细胞,属于干细胞群体,参与人胚胎血管生成及出生后血管新生和内皮损伤后的修复过程,还可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心肌细胞。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密切,为冠心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就内皮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临床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启动子区域5A/6A基因多态性是否参与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发生发展过程。方法入选行PCI治疗术后复查的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37例。收集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前、后临床资料及造影结果,并留取血标本进行血清MMP-3含量以及基因多态性分析。根据MMP-3基因表型不同,分为突变组(5A/5A+5A/6A,n=136)和野生组(6A/6A,n=301)。比较2组相关资料,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2组再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2.2%vs33.1%,P>0.05)。与突变组比较,野生组再狭窄程度[ (56.28±11.10)%vs (36.00±10.17)%]较高(P<0.01);2组血清MMP-3含量[ (13.38±3.00)μg/Lvs(12.33±2.96)μ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携带6A等位基因患者再狭窄率要高于携带5A等位基因患者(P<0.05)。携带野生基因型是PCI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携带6A等位基因患者再狭窄风险性明显高于携带5A等位基因患者  相似文献   
6.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属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一种,有研究结果显示NSTEMI占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50%以上[1].  相似文献   
7.
<正> 当今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的主要手段包括溶栓治疗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它们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肯定疗法.国内外几个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尽管其年龄、性别等因素不同,其临床预后均显著改善,即病死率降低,心功能改善.但AMI患者因性别不同,在接受再灌注治疗后可能会存在某些差异.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内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和直接PTCA+支架术的疗效,以观察男女性别之间再灌注治疗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患者对比剂致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发生率、危险及影响因素是否与汉族患者存在差异,从而探讨如何降低维吾尔族患者CI-AKI发生率,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于天津市胸科医院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人民医院成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并于术后复查肾功能的486名患者。分别按照民族、CI-AKI有无进行分组,观察分组患者危险及影响因素间是否存在差异。并将单因素方差分析有意义指标赋值进行logistics分析。结果:和田地区维吾尔族患者CI-AKI发生率(21.10%)明显高于天津市汉族患者(8.96%)(P<0.001);对比汉族、维吾尔族总体人群及CI-AKI患者数据发现,利尿剂使用比例[1.5% vs. 10.1%,P<0.001(汉维对比);4.2% vs. 23.9%,P=0.047(汉维CI-AKI患者对比)]、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860.58±93.89) ng/L vs. (1905.67±101.47) ng/L,P=0.024(汉维对比);(1509.70±327.69) ng/L vs. (2984.20±346.94) ng/L,P=0.019(汉维CI-AKI患者对比)]及Hs-CRP[(4.33±0.97) mg/L vs. (18.34±2.07) mg/L,P<0.001(汉维对比);(8.64±1.30) mg/L vs. (20.27±4.51) mg/L,P<0.001(汉维CI-AKI患者对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同样,维吾尔族CI-AKI患者与自身对照发现RAAS抑制剂使用比例(43.5% vs. 66.3%,P=0.005)、对比剂用量[(162.41±18.63) mL vs. (126.93±12.63) mL,P=0.002],左室射血分数[(48.54±6.23)% vs. (54.34±5.52)%,P<0.001]、NT-proBNP[(2 984.20±346.94) mL vs. (1 636.04±134.27) mL,P=0.018]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维吾尔族患者,PCI增加术前RAAS抑制剂使用率、改善心功能、减少术后利尿剂引用能够降低CI-AKI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观察伴有或不伴有血脂代谢紊乱的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内径、扩张性及僵硬度,探讨血脂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中的作用.方法:入选对象172例,其中正常对照组50例,高血压血脂正常组62例,高血压血脂紊乱组60例,未服用过他汀类、贝特类及烟酸等调脂药物.通过颈动脉超声测定颈动脉IMT和内径,并计算颈动脉扩张性及颈动脉僵硬度.结果:IMT、内径、僵硬度高血压血脂正常组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血压血脂紊乱组则高于高血压血脂正常组(P<0.05).颈动脉扩张性高血压血脂正常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高血压血脂紊乱组较高血压血脂正常组也显著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与颈动脉IMT(r=0.318,P<0.01)、内径(r=0.333,P<0.01)呈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颈动脉IMT及内径无明显相关(r分别为0.038和0.078,均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血脂紊乱可对颈动脉重构起到促进作用,其中LDL-C升高型血脂代谢紊乱影响更为显著,而HDL-C与颈动脉重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