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7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钡灌肠和CT及MRI对结直肠癌诊断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比较钡灌肠(BE)、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4例经临床拟诊结直肠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39例行BE检查,31例行螺旋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直肠癌54例。BE、CT和MRI对结直肠癌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9%、96.2%和97.1%;准确度分别为92.3%、83.9%和90.5%。CT和MRI对结直肠癌T分期诊断的准确度分别为73.1%和82.9%。结论BE是结直肠癌的基本影像学检查方法,CT和MRI是BE必要的补充检查手段,BE加MRI是诊断结直肠癌的优选组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直肠粘膜内脱属中医“脱肛”范畴。患者常有肛门坠胀,排便困难,排便不尽感或直肠内堵塞感。因松弛的直肠粘膜突于直肠腔内,但不脱于肛门外,而形成所谓“隐性脱垂”,故常责之为痔疾而就医。该病以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治疗上多先采用保守疗法,包括饮食调节和排便习惯调节及其它对症处理,无效时考虑手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认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并探讨适宜的检查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确诊为(SARS)影像学表现。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25~65岁。使用TOSHIBA 800mAX线机和床旁机以及TOSHIBA Xvision螺旋CT机扫描。所有患者自入院起,每1-2天复查一次胸片和3天复查一次低剂量螺旋CT扫描。比较初次影像学表现,动态记录肺内病变的变化情况,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例病人中3例初次胸部平片检查为阴性,CT扫描见胸膜下灶性渗出,伴有磨玻璃样改变和支气管充气征象。3例初次胸部平片见局限性肺纹理增重且边缘模糊,肺野透光度下降,CT扫描见团片状磨玻璃样改变,内有小斑片实变灶。2周左右影像学表现达到高峰,随后开始逐渐吸收好转。结论 SARS影像学表现虽不典型,但早期征象以胸膜下灶性渗出为主,逐步由渗出、浸润范围扩大,病灶中央向灶性实变发展,变化仍具有特殊性。发病初期胸部平片检查易漏诊,CT扫描可以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 (primarygas trointestinallymphoma)占胃、小肠、结肠新生物的 1%~ 4 %。胃肠道 ,尤其是胃 ,是原发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最好发部位 ,至少有 31%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生于胃肠道[1] 。Dawson等对诊断原发性胃肠道淋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小切口加挂线引流术治疗男性肛管前间隙脓肿的临床疗效,对21例肛管前间隙脓肿患者。采用小切口加挂线引流手术方法,观察其愈合天数、有无并发症等。结果显示,21例均获一次性治愈,术后随访半年,无排尿及性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发生。结果表明,该手术方式能减少对会阴组织的损伤,特别是对会阴浅袋组织的损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同时确保、引流通畅,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远红外温热治疗仪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客观评价远红外温热治疗仪对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的研究方法.从2008年3月至2008年6月来我院肛肠科就诊的患者中随机选取了满足纳入标准的功能性便秘患者60例,均符合罗马Ⅲ标准1.按随机方案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年龄:试验组平均48.87岁(30岁~70岁),对照组47.57岁(29岁~68岁);性别:两组很巧合均为男5例,女25例;本病治疗史:试验组无治疗史7例,有治疗史23例;对照组:无治疗史lO例,有治疗史20例,两组病例均无脱落和剔除.实验步骤:受试者和衣仰卧于治疗床上,调节温度旋钮到42℃~55℃,在此温度范围内根据患者个体对温度的实验舒适灵敏度而调整适当的实验温度,按下负离子发生器开关.每天一次,每次60 min,共10天.于前、中、后分别进行功能性便秘症状评分.结果:试验组临床治愈率23.33%,显效率36.37%,有效率40.0%;对照组临床治愈率16.67%,显效率30.0%,有效率3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红外温热治疗仪与温热电位治疗仪对功能性便秘有类似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泰魄颗粒剂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泰魄颗粒剂对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不含蒽醌类泻下药的泰魄颗粒剂治疗 ,并以麻仁丸作对照 ,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5 1 4%和 2 6 7% ,治愈率分别为 2 2 8%和 10 0 %。两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泰魄颗粒剂并能改善长期服用刺激性泻下药的便秘患者肠电图抑制现象 ,治疗后肠电图的波幅、频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分别达显著 (P <0 0 5 )和极显著 (P <0 0 1)水平。 结论  泰魄颗粒剂能改善肠道运动功能 ,对刺激性泻下药耐受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泰魄颗粒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泰魄颗粒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和药理效果。[方法]对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采用不含蒽醌类泻下药的泰魄颗粒治疗,并与麻仁丸对照,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同时观察泰魄颗粒对动物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泰魄颗粒治疗组总有效率83.34%,治愈率20.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4%,治愈率10.0%。2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泰魄颗粒并能改善长期服用刺激性泻下药患者的肠电图异常现象。动物实验证明该药能提高小鼠小肠推进速度,呈明显量-效关系,长期给药未产生耐受现象。[结论]泰魄颗粒是不含刺激性的泻药,能改善肠道运动功能,对刺激性泻药耐受者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