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构建表达IL-10的重组乳酸杆菌。方法 人工合成信号肽系列后与IL-10基因连接后克隆到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L. casei)整合型表达载体pIlac的lac启动子下游,得到重组质粒pIlac-sp-IL10,电穿孔转化L. casei CECT 5276。挑选转化后的耐药菌落在含红霉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抽提染色体DNA,PCR及测序鉴定证实IL-10基因是否整合到L. casei的基因组中,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蛋白表达。结果 IL-10基因整合到干酪乳酸杆菌的基因组中;重组L. casei产生的目的蛋白部分分泌进入培养上清。结论 IL-10在L. casei CECT 5276中得到了分泌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对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85例作为研究组,同期健康体检正常者8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以及按照Child-Pugh肝功能改良分级法不同等级间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GI及PG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PGR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Child-Pugh肝功能分级,B级和C级患者血清PGI、PGⅡ水平及PGR均高于A级患者,且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可出现血清PG水平异常情况,且与肝功能分级有关,血清PG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肝硬化患者胃黏膜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早期进食促进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经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患者118例,按照是否采用早期进食分为早期进食组和传统进食组,每组各59例.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均有所改善,早期进食组高于传统进食组(P﹤0.05);与传统进食组相比,早期进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住院费用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P﹥0.05).结论 经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后早期进食安全有效,能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快速康复,临床上值得更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及其耐药突变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40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或联合或序贯治疗的CHB患者,采用PCR扩增HBV逆转录(RT)区和序列测定鉴定耐药基因突变,采用HBV S基因测序法鉴定基因型。结果在35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中,发生耐药突变14例(40.0%),突变位点为rt L80I/V、rt Vl73L、rt Ll80M、rt M204V/I和rt V207I,23例单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1例(47.8%),突变位点为rt Al81T/V、rt S213T/N、rt V214A、rt Q215S/H/P、rtl233V、rt N236T、rt P237H和rt N/H238A/K/D/S,7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0例(14.3%),突变位点为rt M204I,12例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例(41.7%),突变位点为rt I169T、rt L180M、rt T184G/S/A/I/L/F、rt S202I/G、rt M204V和rt M250V/I/L,100例接受联合或序贯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1例(51.0%),突变位点为rt A194T,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耐药突变发生率最低(P0.05);240例CHB患者中,HBV基因B型21例(8.8%)、C型216例(90.0)和D型3例(1.2%);在发生耐药突变的91例患者中,B型6例(6.6%)、C型83例(91.2%)和D型2例(2.2%,x2=1.22,P0.05);在发生耐药突变的6例B型感染者中有2例(33.3%)和83例C型感染者中有15例(18.1%)发生了多重耐药突变。结论检测CHB患者感染HBV基因型并及时获得耐药突变基因分布,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5岁,因皮肤反复痛性红斑2年、腹痛伴稀水便、肛旁脓肿1个月余入院.患者2006年起无明显诱因下反复出现皮肤痛性伴瘙痒感红斑,红斑中央可见皮损,好发于下肢胫前和上肢背侧,可自行消退.2008年2月起间歇性发作下腹部胀痛,以右下腹明显.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单链正义RNA病毒,属于β类冠状病毒,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同种属[1-2]。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传染性和病死率都非常高,围绕该病毒的诊断和治疗亟待突破。尤其是对病毒感染免疫的研究将在实验室诊断和疫苗的研发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上海首例COVID-19患者整个诊治过程中的实验室指标变化进行报道,为COVID-19的诊断治疗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基因型及其耐药突变发生情况。方法 纳入240例接受核苷(酸)类似物单药或联合或序贯治疗的CHB患者,采用PCR扩增HBV逆转录(RT)区和序列测定鉴定耐药基因突变,采用HBV S基因测序法鉴定基因型。结果 在35例单用拉米夫定治疗的CHB患者中,发生耐药突变14例(40.0%),突变位点为rtL80I/V、rtVl73L、rtLl80M、rtM204V/I和rtV207I,23例单用阿德福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1例(47.8%),突变位点为rtAl81T/V、rtS213T/N、rtV214A、rtQ215S/H/P、rtl233V、rtN236T、rtP237H和rtN/H238A/K/D/S,70例单用恩替卡韦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10例(14.3%),突变位点为rtM204I,12例单用替比夫定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例(41.7%),突变位点为rtI169T、rtL180M、rtT184G/S/A/I/L/F、rtS202I/G、rtM204V和rtM250V/I/L,100例接受联合或序贯治疗者发生耐药突变51例(51.0%),突变位点为rtA194T,恩替卡韦治疗患者耐药突变发生率最低(P<0.05);240例CHB患者中,HBV基因B型21例(8.8%)、C型216例(90.0)和D型3例(1.2%);在发生耐药突变的91例患者中,B型6例(6.6%)、C型83例(91.2%)和D型2例(2.2%,x2=1.22,P>0.05);在发生耐药突变的6例B型感染者中有2例(33.3%)和83例C型感染者中有15例(18.1%)发生了多重耐药突变。结论 检测CHB患者感染HBV基因型并及时获得耐药突变基因分布,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IBD患者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异常,NF-κB是参与调控肠道免疫炎性反应的关键因子之一.现已证明,多种IBD临床治疗用药,如糖皮质激素、5-氨基水杨酸、抑制性细胞因子等的药理作用均与抑制NF-κB激活途径有关.此文从NF-κB在IBD发病机制上的作用入手,总结了目前在营养素治疗、激素治疗、中药治疗及其他新药对抑制NF-κB激活途径治疗IBD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2016年7月—2017年3月来上海某医院门诊就诊的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或同时进行NG、CT和UU测定。结果 NG、CT和UU 3种病原体总检出率分别为1.47%、7.57%、71.27%,其中合并感染756例。检出率以21~30岁年龄段患者最高。在男性患者的样本中,CT的检出率为10.60%,UU的检出率为33.05%,NG的检出率为32.70%。在女性患者中,UU的检出率居首位,为72.16%,CT检出率为7.51%,NG检出率最低为0.89%。结论 UU和NG的检出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3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样本数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16年7月—2017年3月来上海某医院门诊就诊的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或同时进行NG、CT和UU测定。结果 NG、CT和UU 3种病原体总检出率分别为1.47%、7.57%、71.27%,其中合并感染756例。检出率以21~30岁年龄段患者最高。在男性患者的样本中,CT的检出率为10.60%,UU的检出率为33.05%,NG的检出率为32.70%。在女性患者中,UU的检出率居首位,为72.16%,CT检出率为7.51%,NG检出率最低为0.89%。结论 UU和NG的检出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3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样本数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