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1.
目的探索以凹陷型病灶为主的胃癌漏诊原因,统计早期胃癌中凹陷型的比率。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12月的4年间,胃癌切除患者2 431例,统计经切除标本病理学证实的早期胃癌例数及凹陷型形态的早期胃癌的比率。结果 2 431例胃癌切除中,466例为早期胃癌(19.17%);其中Ⅱc型早期胃癌278例(59.66%),Ⅲ型早期胃癌83例(17.81%),复合凹陷型早期胃癌8例(1.72%),凹陷型早期胃癌总计369例,占早期胃癌总数的79.18%。结论早期胃癌的形态分型中以表浅凹陷及溃疡型居多,因而临床漏诊的几率亦增多。提高对凹陷型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病灶的识别能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胃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对胃癌癌前病变重要性的认识,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IEN)诊断体系[1]逐步得以推广和认识。胃镜活组织检查(活检)诊断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EN)的病灶逐渐增多,经随访研究或手术及内镜下切除后病理学检查,其中部分确  相似文献   
3.
胃镜直视下识别病灶以及钳取活组织的病理学检查是诊断胃癌的首选方法,而临床工作中胃癌患者被漏诊或误诊也主要与胃镜检查这一重要环节有关。日本有关研究认为病灶过小无法窥清与确实存在明显胃癌病灶却仍被遗漏的频率相等;而贲门附近胃癌的漏诊大多为胃镜观察不充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2岁,因腹胀、呕吐伴停止排气、排便反复发作半年余,于2011年6月30日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患者于2010年12月开始出现腹胀、腹痛,同时伴恶心、呕吐及排气、排便停止,反复发作5~6次,每次发作前1周左右排便次数减少,粪便成形,色黄.在外院辗转治疗,均诊断为病因不明的不完全性肠梗阻,予抗炎、补液、灌肠治疗后症状改善.发病期间无发热、呕血、腹泻、头晕、乏力等表现,发作间期粪便成形,色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技术探讨家蚕活性成分改善2型糖尿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和国际性综合生物医学信息书目数据库(Medline)构建家蚕的功效成分数据集,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筛选家蚕活性成分靶点和疾病靶点,并且对核心靶点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结果 家蚕抗2型糖尿病功效成分对应核心靶点30个,涉及63条相关信号通路,其中显著富集在癌症通路、Erb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胰岛素抵抗、FoxO信号通路、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信号通路。结论 家蚕活性成分抗2型糖尿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脂肪肝、癌症发生等相关信号通路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结合高分辨率放大内镜,描述正常及胃黏膜病变的特征性改变,并探讨其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及组织病理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32例消化不良患者及5例正常志愿者,在内镜检查中分别于胃窦及胃体部行放大内镜及FICE观察,对胃黏膜按胃小凹形态做出相应分型(Ⅰ~Ⅲ型),并行快速尿素酶^13C-尿素呼气试验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胃窦及胃体FICE下的分型对诊断H.pylori的价值,并对FICE观察部位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活动性、炎症度、萎缩、肠化)进行分级评估。结果对照组5例胃窦及胃体黏膜的FICE分型均为Ⅰ型,提示无H.pylori感染。研究组32例中,胃窦黏膜FICE分型为Ⅰ型14例,其中1例H.pylori感染(7.1%);Ⅱ型13例中10例H.pylori感染(76.9%),且9例同时有萎缩改变;Ⅲ型5例,均H.pylori感染,且3例同时有萎缩及肠化。胃窦黏膜各FICE分型间H.pylori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型结构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90)。胃体黏膜FICE分型为Ⅰ型15例,其中1例H.pylori感染(6.7%);Ⅱ型13例中11例(84.6%)H.pylori感染;Ⅲ型4例均存在H.pylori感染。胃体黏膜各FICE分型间H.pylori感染情况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织病理学改变(炎症性、活动度、萎缩及肠化)的分级在无H.pylori感染组中显著低于H.pylori感染组(P〈0.01)。结论H.pylori感染与胃黏膜的炎症程度及萎缩、肠化生有明显相关性;FICE技术结合高分辨率放大内镜对预测H.pylori的存在及判断胃黏膜的病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微探头共聚焦显微内镜诊断胃黏膜病变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镜诊断胃黏膜病变的能力。方法:收集门诊6例胃黏膜病变患者行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镜检查术。检查中静脉注射荧光素钠作为荧光剂。每例患者均经内镜直视诊断、共聚焦微探头诊断并获取靶向活组织行病理检查。符合手术指征者行外科手术。结果:6例患者共7处病灶,其中息肉2处,黏膜粗糙、发红2处,浅表凹陷灶1处,隆起伴凹陷灶1处,深溃疡1处。所有患者均完成共聚焦内镜检查,共获得连续视频图像32段。微探头共聚焦内镜易于操作其诊断正确者为6例(6/7),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Cellvizio微探头式共聚焦内镜操作简便,即时成像,是有效的胃黏膜病变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刺五加苷改善睡眠的药理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归纳刺五加总苷的化学成分,借助GeneCards数据库预测刺五加苷以及失眠的相关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图;利用Metascape对相关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和PyMOL软件对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刺五加总苷中共筛选49种已知结构的化合物成分以及其对应的168个靶点,67个靶点与改善睡眠相关。核心靶点主要有TNF、GAPDH、VEGFA等,涉及的主要信号通路有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血清素突触、钙离子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核心成分与关键靶点均可自发结合,并且有较高的结合活性。结论 刺五加苷类成分与TNF、GAPDH、VEGFA等靶点相互作用,通过血清素突触、钙离子信号通路、PI3K-Akt等多个信号通路参与炎症、神经内分泌调节等发挥改善睡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