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3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清hs-CRP、CTnI、TCH/HDL—C比值与冠心病预后的关系,探讨hs—CRP、CTnI、TCH/HDL—C联合检测在冠心病(CH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CHD患者122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4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30例,非趼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组12例,卵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组38例。以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CTnI,酶法测定血清TCH、IDL—C。比较三者与冠心病临床类型的关系。结果血清hs-CRP、CTnI、TCH/HDL—C水平与冠心病临床类型有关,冠状动脉病变越重,血清hs—CRP、CTnI、TCH/HDLC水平越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而SAP组与对照组比较hs—CRP、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心脏终点事件分析中,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发生死亡和心脏事件的患者血清hsCRP、CTnI水平显著升高,与无事件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hs—CRP、CTnI、TCH/HDL—C与冠心病临床类型密切相关,其联合检测有助于CHD危险程度的临床评估。  相似文献   
2.
左束支传导阻滞是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右束支传导阻滞是心力衰竭不良结局的重要预测因素.利用左束支起搏(LBBP)纠正束支传导阻滞(BBB)现已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主要介绍BBB的概述、左束支的解剖学、LBBP的定义及诊断标准,LBBP纠正左右BBB进行再同步化治疗等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也是心血管病人住院的常见原因,多数病人往往因心室率过快而有显著的临床症状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临床上较为少见的心血管疾病,多数病例起病后数小时至数天内死亡,在开始24小时内每小时死亡率为1%[1]。夹层撕裂是一个动态过程,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早期易误诊,漏诊,病死率高。我院1994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AD 18例。现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AD的早期诊断与治疗。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超声心动图、增强螺旋CT、核磁共振(MRI)确诊的AD住院患者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4~79岁(平均55·5±6·5岁)。急性期(发病后2周内)14例,慢性期(发病超过2周)4例。按Debakey法分型:Ⅰ型9例,Ⅱ型5例,Ⅲ…  相似文献   
5.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 ,亦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自1999年以来 ,作者采用大剂量奥曲肽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6例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56例患者因急性呕血、便血而入院 ,经内镜、腹部B超及肝功能检查明确诊断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男36例 ,女20例 ;年龄31~72岁 ,平均(48±8.5)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20例 ,血吸虫病性肝硬化25例 ,混合性肝硬化 (即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血吸虫病性肝硬化 )11例。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26例…  相似文献   
6.
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有许多非降脂作用,本文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心功能的影响。1临床资料本组82例为2002年3月~2006年1月临床诊断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男31例,女9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5例,稳定型心绞痛25例,高血压病23例,糖尿病26例,吸烟24例,血脂异常28例;治疗组42例,男34例,女8例,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16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高血压病24例,糖尿病23例,吸烟22例,血脂异常30例。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转换酶抑制剂、地高辛、硝酸酯类药物、阿斯匹林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和评价快速床旁心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应用诊断价值。方法:收入急诊抢救室的冠状动脉综合征病例分为:AMI组和AICS组,抽取肘静脉血1ml,立即注入肝素抗凝试管中、混匀,用德国罗氏诊断公司提供的肌钙蛋白T灵敏快速检测试纸进行定性检查,同时用放免分析方法测定血清CK、CK-MB及AST,比较两组阳性率。结果:AMI组CTnT阳性率为70.6%,AICS组阳性率仅为16.7%,两组阳性率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O.01。结论:C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较好的生化指标,CTnT定性检测可用于AICS早期鉴别诊断,其临床意义优于血清CK、CK-MB及AST。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心律失常介入的迅速发展,心脏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日益广泛,而病人一旦安装了心脏起搏器,起搏器就成了保障病人生命安全的重要武器,他将终年的陪伴病人,使病人能过正常生活。而在安装起搏器的漫长岁月里,如何保证病人安全生活,了解和满足他们健康的需求,已成为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非常重要的课题。笔者现就自己在心内科工作几年里,谈谈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利钠肽(NT-proBNP)、C-反应蛋白(CRP)的联合检测对ACS的预后判断价值。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215例ACS患者测其NT-proBNP、CRP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TN-I)等水平。平均随访246 d,对NT-proBNP、CRP等生化指标与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率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15例患者中24例发生了主要MACE,其NT-proBNP、CR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组,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NT-proBNP、CRP是预测ACS患者是否发生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ROX曲线显示当CRP〉3.5 mg/L、NT-proBNP〉500 pg/mL时,预测MACE的敏感度及特异度最强。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CRP对ACS患者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药参松养心胶囊抗心律失常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冠心病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参松养心胶囊,对照组应用盐酸胺碘酮、倍他乐克.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胺碘酮,倍他乐克的疗效.试验完成:治疗组50例,对照组48例,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不良反应发生率3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治疗室性早搏、房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