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纯收缩期、纯舒张期及经典(双期)高血压,临床上常将其等同,实际三者并非同质疾病.同时,自20世纪早期基于对收缩压和舒张压与血液动力学关系的不正确认识[1~3],高血压的诊断及疗效判断主要以舒张压为准.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现状及其影响-成都7288例人群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糖尿病与高血压二者均为最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且常同时并存 ,导致大量心血管病事件与死亡 ,受到日益广泛关注 ,国内尚少大系列有关调查报告 ,本研究观察人群中二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自 99年元月到2 0 0 0年 4月采用整群抽样对成都市 18~ 80岁有代表性人群 72 88人的重要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综合调查。本文为系列研究中有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部分 ,高血压按 1999WHO/ISH诊断标准 ,糖尿病按ADA诊断标准。本组患病率指 18~ 80岁人群。结果 本组血压正常人群 ,空腹血糖平均 5 12mmol/L ,高血压者 5 4 7mmol/L(P <0 0 1) ,血糖正常者与糖尿病人群平均血压分别为 117/ 77mmHg ,12 8/ 79mmHg。总人群血糖增高者 7 97% ,血压增高者15 4 5 %。不论男女均有显著差别 (P <0 0 1)。血糖正常者高血压患病率为 14 11% ,空腹血糖升高者高血压患病率为 32 1% ,糖尿病为 39 2 %。正常血压与高血压者之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 2 88%及 8 82 %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占总人群的 1 82 %。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常见危险因素TG、TC、尿酸、心率均高于正常人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TG水平不高于糖尿病 ,血尿酸不高于高血压 ,HDL不低于普通人群及单独高血压或糖尿病。糖尿病与高血压单独存在较一般人具有更高的高血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现状及问题-成都7 288例人群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高血压为最常见最重要危险因素,随生活方式改变,近年发病率进一步增加,本研究目的是了解当前患病状况及其有关危险因素变化,为更好防治提供依据,本研究为危险因素综合研究系列中有关高血压部分.方法整群抽样, 7288人,生活状况可反映成都地区平均水平.居住3年以上, 年龄18~80岁,调查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烟酒嗜好,人均收入,个人及家族史,查体,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及血液有关生化参数.结果本组人群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15.45%,男16.86%,女13.87%,一级高血压患病率8.48%(占高血压总数54.88%),二级5.54%(占高血压35.86%),三级1.43%(占高血压9.26%),较79年(6.39%),91年(9.07%)分别增加2.4及1.7倍,较91年净增14万余人,总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人群平均血压水平及高血压随年龄增加,40岁后更明显.高血压伴发糖尿病,中风,心肌梗塞的比值比为正常人3.06,3.41,2.2倍,并伴发高的高血脂,高尿酸患病率,经单变量及多变量相关分析,收缩与舒张压与多种危险因素相关.与高患病率相对,治疗率(22.6%),控制率(11.9%)很低,基层用药,复降片,罗布麻及中成药占65.4%.结论成都地区近10年高血压患病率进一步增加,中重度将近1/2,常伴危险因素水平及相关疾病危险增加,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基层用药观念陈旧,进一步强化高血压防治是重要而艰巨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成都地区高脂血症调查分析(附728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人群当前血脂水平,高脂血症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整群抽样7288人,均居住3年以上,年龄18-80岁,调查一般人口统计学指标,烟酒嗜好,人均收入,个人及家族史,查血压,心率,体重指数及血液有关生化参数。结果 本组人群甘油三酯平均1.50mmol/L,随年龄增加,总胆固醇平均4.89mmol/L,高密度脂蛋白平均1.35mmol/L.甘油三酯≥1.70mmol/L者24.99%,≥2.3mmol/L者为13.4%,高密度脂蛋白<0.91mmol/L者为8.29%,混合性高脂血症(胆固醇≥5.2,甘油三酯≥2.3mmol/L者)有9.5%,双变量相关分析,胆固醇与甘油三酯与年龄,BMI,血糖,尿酸,舒张压,饮白酒,显著相关。与吸烟指数,心率,收缩压相关较弱。多变量逐步回归,甘油三酯与BMI,尿酸,饮酒及胆固醇,胆固醇与年龄,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BMI仍相关。结论 近年来成都地区血脂水平及高脂血症患病率均有明显增高,改善生活方式与一期预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循证医学——医学临床实践的新模式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过去30年,临床研究有了迅猛发展,其突出表现之一是随机试验作为一种方法与标准已被医学界广泛彻底接受,而60年代它还被视为“怪事”[1]。在国外,任何药物没有通过临床试验证明其效益,都不可能应用于临床。与此同时,荟萃分析(metaanalysis)作...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利用计算机自动标识与三维重建技术,探索人体下肢筋膜类间隙结缔组织与经络经线形态位置相似性的证据及规律。方法获取虚拟中国人男1号(VCH-M1)数据集,截取左腿区域,利用计算机软件,首先提取肌肉信号,完成去噪处理;然后通过边缘检测,求出肌肉轮廓点的凸包;最后完成对间隙结缔组织的标记,并对标记的间隙结缔组织利用3D-Docto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通过对虚拟人体下肢间隙结缔组织计算机自动识别标记,并对标记的间隙结缔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得到了与传统中医经络图谱描述相似的重建虚拟经线。结论本实验结果说明,南方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和中山大学科学计算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合作开发的将虚拟人体数据集应用于经络研究的计算机工具,可对虚拟人体下肢间隙结缔组织进行自动识别标记,并三维重建出虚拟筋膜经线,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筋膜重建手工识别过程中产生的人为因素误差,对于研究人体筋膜类间隙结缔组织与经络是否存在形态位置相关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背景血管与心脏功能密切相关,但以往对血管功能研究较少,动脉结构与功能常相互影响,功能变化可能早于临床征状,较易复查与比较,动脉弹性为血管功能最重要指标.目的本文观察了人群血压,脉压与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HDI DO 2020测定正常人群与血压升高者C1,C2,同时采集病史,查体及作有关血生化指标.结果男女人群C1,C2均随SBP,DBP及脉压升高(含正常范围)而明显降低.各层次男性测值均大于女性,但老年人及血压大于160/90者性别差异减少.单因相关分析,C1,C2与年龄、SBP、DBP、脉压呈负相关,年龄、SBP、DBP与C2联系强度大于C1.C1随高血压分级增加而降低,C2不明显,不同类型高血压中ISH之C1,C2下降最明显,药物治疗后C1,C2有改善趋势.结论血压(即使正常范围)对C1,C2有巨大影响,尤其C2;SBP及脉压影响大于DBP,尤其C1,不同高血压分级与分型对C1,C2影响有差异,二、三级高血压对C1及ISH较对C2影响更大.药物有改善C1,C2趋势,因检测例数较少尚难结论.  相似文献   
9.
成都市区糖代谢障碍现状与相关因素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糖代谢障碍及有关因素的现状。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式调查成都市区人群7288例的人口统计学指标、社会经济因素、心血管危险因素、空腹血糖水平。结果 成都市区糖尿病知晓率22.55%,治疗率17.39%,控制率5.59%,血糖升高者约10.6万,糖尿病约6.82万,平均血糖水平女性有高于男性趋势(中年更明显),血糖随年龄增高,≥6.1—7.0者患病率4.88%,>7.0者患病率3.09%,血糖水平与血压、年龄、甘油三酯、胆固醇、体质指数、心率、尿酸明显相关,尤其收缩压及甘油三酯联系更强。与糖代谢障碍相关的高血压、高甘油三酯、高胆固醇及超重更为常见。结论 成都人群血糖水平、糖尿病患病率均有增高,而治疗及控制率低,血糖与多种危险因素有伴随关系,与高血压常共存,糖尿病的防治对心脑血管病防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成都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及影响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成都市城区、城乡结合区及1个县级社区卫生机构所辖街道覆盖的高血压人群,分别接受"高血压药物治疗情况调查表"、"高血压病知识测试问卷"和"Morisy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问卷"调查。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高血压病程、高血压知识与服药依从性有关(P0.05)。结论成都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病程和知晓度是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